臺灣信鴿飼養方法

  信鴿善於飛翔,有強烈的歸巢效能。馴養鴿子源於古代。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幼鴿眼睛的選擇。因為是幼鴿,各人鑑鴿方法不同,有的還不能看出其所以然。但實踐告訴我們,面砂、瞳孔、眼志、內線扣好的血統鴿,於育種競翔都有利。

  一個鴿舍的興衰,從育種的角度來看,很大程度取決於幼鴿的選擇。對於所出的幼鴿,應加以選擇。如不管優劣一概留養,既浪費了精力、物力,也會導致整棚翔績下降。反之,精心選擇優質幼鴿,於育種競翔都十分有利。所以,鴿主必須重視幼鴿的選擇。

  下面說說這些高分速,血統高貴的冠軍後代,它們往往都具有健壯的肌肉,漂亮的身材,清澈的大眼睛還有高高的鼻子。就像人類運動員一樣,它們的身體素質很好,運動神經和感知神經都十分發達,因為只有對地磁的變化情況判斷準確,敏感的鴿子,才能選擇最接近直線的線路飛出高分速,第一個“衝破突圍”當先歸巢。當發生空間天氣事件——地磁暴時,這些運動天賦很高、對地磁敏感的冠軍鴿往往受到的影響更大。

  血統是基礎。根據競翔實踐選留棚中血統好表現傑出的幼鴿做續代種鴿。雜交鴿可以在選留遺傳上最傑出的血統的幼鴿準備參賽,這樣必須認準自己的鴿子,那一路血統應做主血,那幾個作為配組的血統,主血留種,雜血蔘賽。

  選擇幼鴿要看體型。一羽賽鴿在激烈比賽中,在幹萬羽強鴿如林的面前要贏得勝利,那怕在零點幾種的爭奪中,除了本身血統、貌相、眼睛均為上乘之外,剩下的條件就是體健。體健包括體型,應選擇流線體型的鴿子。從空氣動力學的原理來理解,流線體型信鴿飛行阻力小、平衡好,續飛時間長,體力消耗少。所以在選擇任何品種的流線型體型鴿是首要選擇。從整體形態來講,長寬厚,即身長、背寬和胸厚。從比賽優勝鴿的資料來看,中短程比賽的優勝鴿大部分是屬於短粗,或短小精幹,這種賽鴿往往是爆發力強,續飛時間短,這是由於它們的體型特徵決定的,也就是說,中短程鴿種與遠端和超遠端的鴿種,其體型特徵是不相同的。因此在選擇幼鴿時,要結合參賽專案選擇幼鴿的體型。

  幼鴿的骨骼也是十分重要。“放飛論骨”這是張萬鍾在300年前的高論,可惜至今還未被所有鴿友所重視。骨骼是構成賽鴿的基礎,骨骼是賽鴿所有運動的部分,以及產生運動肌肉的依託,只有一副強壯、柔和、堅固的骨骼結構,方能對不同部分的肌肉提供一個合適的支柱。一羽幼鴿握在手中,應有硬託、結實的感覺。龍骨要長、粗、有弧度。恥骨一端稍上翹,恥骨要短粗結實,閉合得緊,上膊骨,長得粗壯堅硬扇撲有力,可增加扇撲的頻率。

  肌肉。大胸肌顯得豐滿和強壯,有一種堅定自若的感覺。經過訓練和比賽後的賽鴿,它的脂肪全部消失,大胸肌從軟性變成具有彈性的感覺,當鴿握在手中展開時,雙翼產生一種柔和且富有彈性的感覺。

  當出現空間天氣和地面天氣影響時,往往是那些對路線最熟悉的鴿子率先歸巢,名種與否就成了次要條件。應該這樣說,當“磨練”邂逅“名種”,再加上一點兒“運氣”,冠軍很可能就是你的了,缺一不可。玩鴿子也要在尊重客觀,提升認知的基礎上才能玩得好,矇頭愣戰賭運氣長久下來肯定是不行的。

  羽毛。要求羽毛綿絨度好,羽毛光滑,色澤光亮,羽支細如絲,緊密排列成扁而薄的彈性羽毛,緊貼全身,握在手中有一種滑脫手的感覺。

  綜合外觀。幼鴿有強壯的體態及聰慧、冷靜、自信的神態。要給人一種平衡的感覺,兩隻腳不宜太長、太直,也不要顯得太短。雄鴿要有一種落落大方的雄相外表;雌鴿有一種端莊秀氣的雌相外表。要有“靜若處子,動若蛟龍”。對主人有親和感,對陌生人抱有高度警惕性。

  冬季信鴿飼養方法

  一、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首先進行鴿子蛔蟲、線蟲、多爪蟲、鉤形蟲治療。由於驅蛔藥物一般會造成鴿子嘔吐現象,建議服藥最好在早晨空腹,飲水充足***最好服藥時給鴿子注入適量水,有助於藥物達到最佳效果***,服藥後不要強制家飛。

  二、在進行完蛔蟲治療的一週後應進行球蟲的處理,球蟲的藥物應連續服用2至3天;

  三、在接下來的一週應進行毛滴蟲的防治,毛滴蟲的藥物也應連續服用2至3天;

  四、用藥期的注意事項:

  1、驅蟲藥物應儘量選取正規鴿藥生產廠家的藥品,效果好,副作用小,質量有保證。

  2、在投藥過程中,應新增肝精或電解質2-3天,以清除鴿子肝臟內藥物毒素殘留,強肝護腎,促進新陳代謝。

  3、用藥後為避免再次傳染,應徹底清潔、消毒鴿舍及飲水器具。

  4、在對球蟲及毛滴蟲治療過程中,應使用單一藥物***如果時間充裕儘量避免使用球蟲和毛滴蟲二合一藥物***使治療更加徹底,效果更佳。

  在進行整個階段的保健治療後,應對種鴿供給營養丸,飼料搭配合理,使鴿子體質儘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