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飼養的家禽的飼養方法

  家禽養殖在中國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我國家禽業自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已經取得了飛速發展,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家禽由於飼養規模較大,抗病能力較弱,因而比任何其他家禽更容易感染各種傳染病,傳染病造成的損失也非常大。所以衛生防疫是家禽生產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全進全出的飼養技術是有效控制家禽疫病提高養禽業生產效益的重要措施。

  所謂“全進全出”就是在同一範圍內只進同一批雛,飼養相同日齡的雞,並且同時全部出場。出場後徹底打掃、清洗、消毒,切斷病源的迴圈感染。消毒後密閉1周,再飼養下一批雛雞。這種飼養制度的最大優點是便於管理、容易控制疫病。因整棟***或整場***禽舍都是相同日齡的家禽,溫度控制、日糧更換、免疫接種等極為方便,出場以後便於徹底打掃、清洗、消毒,切斷病源的迴圈感染,保證雞群健康高產。現代肉雞生產要求全部採取“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它是保證雞群健康、根除病原的根本措施,並且與“非全進全出”制比,耗料低,增重率高,死亡率低。

  “全進全出”分三個級別:一是在一棟雞舍內“全進全出”;二是在一個飼養戶或肉雞場的一個區域範圍內“全進全出”;三是整個肉雞場實行“全進全出”。一棟雞舍內“全進全出”容易做到,以一個飼養戶或肉雞場的一個區“全進全出”也不難,但要做到一個場“全進全出”就很困難,特別是大型肉雞飼養場,在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分成小區,做到以小區為單位“全進全出”。

  為保證“全出”,在飼養過程中對一些生長較慢的雞隻,應分開單獨飼養,給以特殊照顧,以便能同時出場。

  家禽的疾病防治

  免疫抑制及免疫抑制病

  1.病症

  ①出現應激反應。給雞正常防疫時,機體不能產生應有的免疫應答,抗體均勻度差;接種呼吸道疫苗時反應強烈,不接種時沒有呼吸道症狀,接種一兩天後即出現呼嚕、甩鼻、咳嗽等呼吸道症狀;蛋雞接種油苗,出現產蛋下降等。

  ②生產效能降低。如肉雞生長髮育不良、體重參差不齊、羽毛髮育差,出現部分“僵雞”,尤其以幼雛為重;生產效能差,如肉雞料肉比高,蛋雞產蛋率低、產蛋高峰期維持短。

  ③抵抗力降低。疾病多發,感染疾病時引起較嚴重的病狀,如支原體、大腸桿菌、球蟲病等。

  2.原因

  近年來,臨床上多種病毒性疾病病原毒株發生變異且感染力不斷增強,新病多發且難以控制的現狀越來越明顯。為保障養殖成功,養殖場在疾病防控方面必須通過增加免疫的次數和劑量來應對。以蛋雞禽流感防疫為例,原來不需要防疫,現在一般雞場對H9要做兩次免疫,H5做4次免疫,個別地區為保證免疫效果,又人為地加大防疫劑量,再加上其他正常疾病防疫、新發病的防疫,使雞的免疫應答系統由原來的正常工作狀態轉變為長期的超負荷狀態,機體即出現了“免疫抑制”。

  當前,臨床上雞的主要免疫抑制病有:呼腸孤病毒、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症、法氏囊炎、馬立克氏病、J-亞群白血病、傳染性貧血、真菌感染等。

  3.防治措施

  ①加強飼養管理,強化生物安全防禦措施。使用全價營養的飼料,儘量減輕或避免風、光、冷、熱、溼度、噪音等應激因素對雞群的影響;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體系,保護雞群不受或少受外源病原微生物的侵襲。提倡後備雞與產蛋雞分別飼養,調整結構,進一步分工;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制度。

  ②正確使用藥物。根據病情,合理選擇使用藥物。使用藥物時療程要適當,避免長期使用;嚴格按照使用範圍使用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儘量避免使用甲碸黴素等對免疫抑制作用強烈的藥物,以防造成免疫失敗。在免疫前或免疫的同時,適當使用免疫增強劑如左旋咪唑等,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避免免疫抑制的發生。許多中草藥也可以提高機體的抗體水平及免疫力。如補益類中藥大多具有多糖類成分,如人蔘多糖、黃芪多糖、黨蔘多糖等,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清熱解毒類中藥如板藍根、魚腥草、黃連、黃芩、黃柏、穿心蓮等也有增強雞的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該類藥物還可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可用於傳染性疾病的防治。

  ③正確選擇疫苗和生物製品。加強對種雞群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免疫,將母源抗體提供給後代,使子代雞在低日齡內得到被動保護,防止雞群出現早期的免疫抑制感染,有效防制疾病的發生。

  但在免疫時應根據養殖場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式,加強抗體監測。而對於禽白血病和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症病毒,在當前仍缺乏有效疫苗預防控制的情況下,只能憑藉敏感的診斷方法檢出陽性雞後進行淘汰,所以更需要加強診斷與疫情調查,做到及早發現,及早淘汰帶毒病雞,淨化種群。

  在使用弱毒疫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生產廠家的雞胚原材料的來源,嚴格禁用非SPF來源的弱毒疫苗,防止由於疫苗汙染而人為造成雞群的感染。製造家禽疫苗所用的SPF雞胚必須經過17種病原***13種病毒病、2種細菌病、2種支原體***的檢測,結果陰性方可使用。非SPF雞胚由於蛋中含有抗體,抑制病毒增殖,致使疫苗抗原量不足。生產疫苗用的雞胚汙染了外源性病原,尤其是蛋傳遞的病原,如果雞用活疫苗中也就汙染了外源病原。這些蛋傳遞的病原汙染的疫苗可能會隨著疫苗的使用引起免疫抑制或免疫失敗,或使免疫雞群發病,人為地造成疾病的傳播。

  黴菌毒素的汙染

  1.病症

  ①肉雞。近幾年,肉雞生長緩慢,臨床上肌胃炎、腺胃炎病例多發且久治不愈;腹瀉現象嚴重,球蟲腸炎反覆發作,大腸桿菌易感性增強;養殖場戶不敢停藥,增加了藥費投入,嚴重影響飼料報酬和正常生長;出現了嚴重的免疫抑制,疫苗免疫後,雞體內的抗體不能達到應有的滴度,飼養後期非典型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的易感性大大增強,養殖風險越來越大。

  ②種雞。產蛋量、受精率、死胚率、孵化率降低,蛋殼質量下降,免疫抑制病高發。

  ③蛋雞。產蛋量、蛋殼質量下降,嚴重影響蛋雞群的生產效能。

  2.原因

  ①飼料原料價格上漲對黴菌毒素中毒的影響。蛋白飼料原料中,菜籽粕、棉籽粕、花生餅、向日葵仁餅、椰子粉和棕櫚仁粉等,比傳統的蛋白飼料原料如豆粕,更容易汙染黴菌毒素。當傳統飼料原料的價格上漲的時候,飼料生產企業就會選擇使用豆粕的替代品,而這就增加了黴菌毒素中毒的機率。同樣,玉米價格的上漲,也會迫使飼料加工企業尋找其他能量飼料原料替代品,包括米糠和麥麩副產品等;副產品和飼料原料替代品的使用增多,雖然能降低飼料成本,但也使得引入汙染黴菌毒素的原料的機率大大增加了。

  ② 飼料原料發黴變質。飼料原料中的玉米、豆粕、魚粉等發黴變質,是導致雞群黴菌毒素汙染甚至中毒的直接原因。全球氣候的變化,為黴菌生長繁殖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玉米在收穫季節雨水過多,收割前在地裡可能已經發黴,收割後不能及時晾晒,導致發黴變質。黴變玉米產生的毒素主要有黃麴黴菌、赤黴烯酮、嘔吐黴素等。豆粕和魚粉在儲存過程中也會汙染黴菌,併產生黴菌毒素。制黴菌素對以上黴菌毒素效果顯著。

  ③墊料汙染。地面養雞的墊料主要有花生殼、稻殼、麥秸、木屑等,在高溫高溼環境下,這些墊料容易發黴。在養殖中採食墊料或者掉在墊料上的飼料,就可以導致黴菌感染或採食入黴菌毒素。

  3.防治措施

  ①搞好飼養管理,儘量排除黴變因素,避免使用發黴的飼料或飼料原料,做好飼料和飼料原料的儲存工作。加強雞舍消毒,防止墊料黴變,更換髮黴的墊料。

  ②經常使用具有吸附黴菌毒素、調理腸道的中藥拌料;可試用硫酸銅、碘、龍膽紫飲水,試投制黴菌素等藥物;飼料中適當新增防黴劑或黴菌毒素吸附劑。肉雞每間隔15d用一個療程的抑殺黴菌和清除黴菌毒素的藥物進行治療性預防;蛋雞或種雞每月使用5d;蛋雞或種雞每30-45日使用一個療程,甚至在3-5日齡就開始預防垂直傳播的黴菌及其產生的毒素。

  ③幼雛抵抗力低,因此一定要保證1號料的質量。早期生長的充分營養供應是養好雞的最大關鍵。15日齡至產蛋高峰期是敏感時期,一定不要用黴菌汙染的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