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子的種植前景如何

  穀子的種植具有悠久的歷史,那它的種植前景如何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穀子的種植前景。

  穀子的種植前景:發展方向

  穀子作為雜糧,首先應該向優質、高產方向發展。解決穀子的豐產問題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這一點對地方名優品種的改良很重要。小米的蛋白質含量平均為11.42%,其中賴氨酸含量為蛋白質含量的1.16%~3.65%,提高蛋白質含量和賴氨酸含量是今後栽培和育種工作的發展方向。小米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為2.54%~5.85%,提高亞油酸含量是今後的發展方向。

  其次,小米的顏色應該向金黃色方向發展,金黃色的小米市場看好;大粒小米市場價格較高。

  穀子的種植前景:市場預測

  穀子是我國傳統的大宗農作物,經加工去殼的穀子為小米。小米性甘微寒,有健脾、除溼、安神等功效。可做粥做飯,是消費者喜食的雜糧之一。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加強,消費雜糧已成為一種時尚,小米作為雜糧,近幾年來的消費量不斷增加,種植穀子的市場前景看好。

  穀子的種植前景:效益分析

  穀子過去產量比較低,每667平方米產量75~125千克,長期以來一直被稱作低產作物。近幾年來,由於育種和栽培技術的突破,每667平方米的產量已經提高到350~400千克,高產田塊已經超過500千克。現在市場上的小米價格比較高,每500克在1.4~1.5元之間,種植穀子每667平方米的收入在1000元以上。由於穀子具有抗旱、耐瘠薄、抗災的特點,特別適宜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種植,種植穀子是這些地區發展經濟的好路子。穀子生育期比較短,一般夏谷的生育期85~90天,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麥收後種植,是比較理想的接茬作物。

  穀子的種植前景:銷售策略

  小米在城市和非產區有廣闊的市場。為了取得較好的收益,在加工上要提高工藝水平,進行拋光等精細加工,改善米的質量。進行無公害生產和加工,建立無公害生產基地,進行無公害產品商標註冊,創造出無公害的品牌。無公害小米每500克可賣到5~6元,比常規種植的小米高出幾倍。改善小米的包裝,提高包裝質量對提高效益很有好處。對小米的保健作用進行大力的宣傳,讓大家知道吃小米的好處,也能提高小米的銷售量。

  穀子的種植前景:風險提示

  種植穀子是乾旱地區和欠發達地區農民致富的好專案,特別對一些經濟落後的地區更有發展前途,值得在我國乾旱半乾旱地區推廣種植。

  穀子的栽培技術

  1.選擇良種北方地區常栽培的品種有河北的冀谷系列,河南的豫谷系列,山東的金谷系列、魯谷系列等。

  2.栽培季節和輪作換茬穀子分為春季栽培和夏季栽培。春季栽培的播種時間,黃淮地區為4月初,收穫時間為7月中下旬,後茬作物,只能種植生育期比較短的晚秋作物。夏季栽培,播種期為麥收後的6月中下旬,只要管理得好,延遲到7月上中旬播種也能取得好的收成。目前穀子栽培以夏季栽培為主,春季栽培多為北方一年一季栽培區。

  穀子忌連作,連作病害重,谷莠多,生長髮育不良。春谷的前作以豆茬、甘薯茬較好,夏谷以小麥茬較好。

  3.整地播種穀子的根系發達,吸肥能力強,因此施足基肥有顯著的增產效果。在耕地前每667平方米施用有機肥料2500~3000千克、過磷酸鈣40~50千克、尿素10~15千克。施肥後進行耕翻整地,整地要做到細、平、實,有利於保墒,為一播全苗打下基礎。

  播種方法有撒播和條播兩種方法。高產田以條播為主,西部乾旱地區以撒播為主。撒播每667平方米播種量為1000~I500克,條播每667平方米播種量為1000克。

  4.田間管理齊苗3葉後,田問管理必須採取搶時緊管半個月,做到2次間苗2次清棵,中耕劃鋤3遍。留苗要在間苗的基礎上進行,採取小墩密植、平行留墩、三角留苗,苗高6~8釐米時進行定苗,每667平方米留苗4萬株左右。

  定苗後進行多次中耕除草,防止雜草滋生,同時促根下扎,達到養根壯棵控稈的目的。甩大葉前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20千克,如遇乾旱及時澆水。後期注意保葉,促進籽粒飽滿。

  穀子栽培要點

  一、選擇地塊,注意茬口

  穀子耐寒、耐旱、怕澇,宜選擇地勢較高、排水方便、土層深厚、質地鬆軟的肥沃壤土或砂壤土,不宜在低窪和不易排除積水地塊種植。穀子不宜連作,宜生茬地或輪作種植,小麥、玉米、薯類等茬口均可,但以豆茬和薯類茬口最好。

  二、因地制宜,選用良種

  穀子的地域性較強,應根據當地氣候特點,選用適宜的優良品種。在我縣一般春谷選用生育期長、抗病、穩產、高產的晉谷36、晉谷42等品種,夏谷選擇中早熟、適於密植、抗病性強的品種,如張雜谷3號。

  三、精細整地,蓄水保墒

  穀子籽粒細小,發芽頂土能力弱,必須在墒情充足、疏鬆細碎的土壤上才易出苗。因而前作收穫後應及時秋深翻,充分接納秋冬雨雪,積蓄底墒,開春解凍後及早淺耕耙耮,精細整地,保護土壤水分。

  四、配方施肥,重施底肥

  穀子喜肥,對肥料反應比較敏感,應加強有機肥、無機肥以及氮、磷、鉀配合施用,施足底肥,才能滿足生長髮育需求。試驗證明,每生產100千克穀子,需從土壤中吸取氮4.7千克、磷1.7千克、鉀5.0千克。在當前中等地力的田塊要想獲得500千克左右的產量,畝需底施優質有機肥4500~5000千克,尿素25~30千克、過磷酸鈣50~60千克,氯化鉀12~15千克。

  五、精選種子,適時播種

  在播種前,對種子做進一步的精選和處理是提高種子質量,保證苗全、苗壯的主要措施之一。一般用風車或簸箕清除秕穀和雜質,選留飽滿的種子做種[

  六、機械條播,合理密植

  機械條播具有下籽均勻、深淺一致、用種量少、間苗省工等優點,而且利於苗間通風透光、培育壯苗,一般比撒播增產15%以上。可按27~30釐米的行距進行機械條播,畝播量以0.75~1千克為宜,播種深度:春谷3~4釐米,夏谷2~3釐米。做到肥地宜密,薄地宜稀;水地宜密,旱地宜稀;早熟矮稈品種宜密,晚熟高稈品種宜稀;夏播宜密,春播宜稀。畝留苗春谷2.5萬~3萬株;夏谷4萬~5萬株。

  七、精心管理,促進生長

  在種好的基礎上,認真加強田間栽培管理,才能達到苗壯、稈壯、穗大的目的。為此,需抓好以下三點:一是及早間、定苗。按留苗密度要在3葉期間苗,5葉期定苗;二是中耕除草。幼苗至抽穗期,及時進行2~3次中耕***鬆土保墒、提高地溫、消滅雜草***;三是巧施追肥。拔節期畝追施尿素6~8千克,孕穗期畝追施三元複合肥15~20千克,以行間條施為好。

  八、加強管護,適時收穫

  穀子灌漿至成熟期,特別是早熟品種易遭受鳥類為害,應加強管護工作,並防止穀子倒伏。當穀穗變黃,籽粒變硬即可適時收穫。收穫後不要立即脫粒,應堆放7~10天后再脫粒,以利用後熟作用提高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