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植樹如何提高成活率

  植樹的季節應選擇在適合根系再生和枝葉蒸騰量最小的時候。初冬土壤尚未全部封凍之時,也可以進行植樹。小編為大家總結出一套提高冬季植樹成活率的方法,現介紹如下,僅供參考。

  提高冬季植樹成活率:樹種選擇

  冬季植樹應選擇耐寒性較強的樹種,首選鄉土樹種,樹皮較厚的樹種也在選擇之列。在華北地區,適宜冬季栽植的樹種有楊、柳、榆、槐、洋槐、白蠟、泡桐、香椿、臭椿、梓樹、楸樹、小葉黃楊、檜柏、側柏、榆葉梅、山桃等。

  提高冬季植樹成活率:苗木起挖和運輸

  苗木選定後,應及時用鐵鍬進行起挖,喬木胸徑10釐米以下的苗木可裸根起挖,胸徑大於10釐米的苗木則應帶土球,土球直徑為胸徑的6倍至8倍。

  地徑5釐米以下的灌木也可裸根起挖,地徑大於5釐米的也應帶土球,土球直徑為地徑的8倍至10倍。起挖後,一時不能馬上運走的苗木應用草簾覆蓋根系或土球,防治根系遭受凍害。運輸過程中也應用彩條布或草簾覆蓋車體,保護苗木不受凍害。

  提高冬季植樹成活率:栽植穴的起挖和處理

  栽植苗木前應提前30天左右將種植穴挖好,對於土質不好的,應進行客土。

  起挖種植穴時,底土和表土應分開堆放,進行晾晒。一般來說,栽植深度都小於坑穴的深度,所以應首先將表土回填至種植穴內,客土的則更應及早回填,回填後馬上澆水沉降土壤。

  如果由於工期緊張,沉降土壤來不及的,可以用木夯進行夯實。土壤沉降***夯實***這項工作必須做好做到位,小編在實踐過程中發現有的人在栽植前由於時間緊張,沒有對底土進行澆水沉降,也未用木夯進行夯實,只是用腳進行了踩踏,導致樹木在翌春出現“先活後死”的現象,後在查詢原因時才發現樹木根系下的土壤出現了窟窿,根系“懸空”了。

  提高冬季植樹成活率:科學合理地種植

  樹木栽植應及時,應做到當天到的苗木當天種植完畢,如實在不能種植完畢,應採取假植措施或者用厚草簾覆蓋根系。

  種植時,首先將經腐熟發酵的圈肥和種植土充分拌勻,不可將肥料直接施於穴底,將樹苗種植於肥料上。如直接將苗木植於肥料上,容易引起肥害。

  種植時,應分層填土踏實。有的種植者在冬季植樹時擔心根系受到凍害,將樹種植過深,導致翌春苗木發生悶芽。正確的方法是,栽植時可比春天略深一些,5釐米至8釐米比較適宜。

  種植後,應立即澆封凍水,這次水宜大不宜小,必須澆足澆透。澆完封凍水後,在樹穴上培一個直徑50釐米左右,高30釐米的土堆,翌年早春再將土堆剷除。

  提高冬季植樹成活率:防寒措施

  應該說,對於冬季種植的苗木可以不進行防寒,因為所選擇的苗木大多是鄉土樹種,耐寒性是比較強的。

  但對於一些灌木,如小葉黃楊、迎春等苗木,冬季採取覆蓋塑料薄膜等防寒措施,可以使苗木在種植後不久就開始紮根生長,翌春返青早,開花早。對於法桐等樹皮較薄的樹種,可採取纏乾的方法進行保溫。

  提高冬季植樹成活率:搭設支撐

  對於一些新栽植的大規格苗木,應立即搭設支撐,以三角形支撐最為適宜,搭設支撐的目的是防止苗木遭受大風吹襲或遭受人為的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