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種植獼猴桃的前景怎麼樣

  獼猴桃是陝西的特色產業,也是優勢產業。陝西作為獼猴桃原生地和最佳優生區,非常適合獼猴桃大規模發展,特別是在秦嶺山區內,蘊藏著豐富的獼猴桃種質資源,是中國獼猴桃最大的天然基因庫。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陝西種植獼猴桃的前景。

  近年來,陝西獼猴桃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品種結構日趨合理,規模水平大步躍升,銷售市場日漸走出國門。有資料表明,陝西已成為全球連片面積最大、最集中的獼猴桃產區,在全國的產業競爭優勢日益明顯,發展前景廣闊。

  但與國際上紐西蘭、智力、義大利等獼猴桃種植大國相比,陝西獼猴桃產業核心競爭力還比較弱。

  陝西種植獼猴桃的前景分析:市場開發力度有待拓展

  “目前,陝西獼猴桃的銷售己經覆蓋全國所有省會城市和臺灣地區及80%的中小城市,並己出口到東南亞、俄羅斯等國家。儘管銷售市場範圍不斷擴張,但隨著消費者果品質量安全意識日益提高,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霍學喜告訴記者。

  以眉縣為例,雖然註冊了“齊峰”、“眉香金男”、“金色梅海”、“秦美源”等10多個鮮果商標和加工品商標,培育了齊峰果業、金橋果業、金色秦川、兄弟果業、太白山美源果品等果業公司和果業專業合作社,成功開闢了國內眾多省市市場和臺灣市場,取得了突出業績。但所有獼猴桃品牌,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都較小,根本無法和美國蛇果等國際品牌同臺競爭,這與眉縣獼猴桃產業現狀極不相符,嚴重影響眉縣獼猴桃產業可持續發展。

  同樣,雖然陝西周至獼猴桃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因為缺少自己的知名統一的品牌,消費者僅有“周至獼猴桃”的籠統概念,在消費市場上外地獼猴桃冒充周至獼猴桃的現象屢見不鮮,造成“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為此,霍學喜認為,依託大型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加大市場開發力度,建立形成覆蓋全國、連線全球的銷售網路體系,不斷鞏固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整合品牌資源,加大品牌推廣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多方式推廣品牌,著力打造國際知名品牌是陝西獼猴桃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陝西種植獼猴桃的前景分析: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陝西省現有的獼猴桃加工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加工技術落後,獼猴桃深加工環節仍是產業嚴重“短腿”,以眉縣為例,全縣僅有加工企業4家,年加工量1.5萬噸,僅佔總產量4%,且都是附加值較低的果脯、果乾等初級產品,整體技術工藝比較落後、競爭力較弱,根本無法與發達國家果業加工量佔總產50%以上、產值佔果業總產值70%以上的結構相比,這嚴重影響了獼猴桃全產業鏈的建設、制約了獼猴桃附加值的提高。“這些與國內外同行業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與其較強的種植能力不相匹配。”霍學喜強調。

  此外,在倉儲運輸環節,陝西獼猴桃產業還面臨著保鮮技術落後,運輸裝置不足的問題。“獼猴桃品種對低溫較敏感,低溫條件下容易發生冷害,且不同品種對低溫敏感程度不同,只有最適宜的貯藏溫度,暫近式溫度預冷或出庫,才能保持品質。”霍學喜告訴記者,但陝西獼猴桃由於生產規模較小等,使得經保鮮等處理的獼猴桃比例極低,與國外平均水平差距很大。並且有些獼猴桃是在沒有冷鏈保證的情況下運輸,無法為獼猴桃流通系統地提供低溫保障,造成大量貯藏損失。

  陝西種植獼猴桃的前景分析:產業佈局有待完善

  陝西獼猴桃集中栽植在秦嶺北麓和漢江流域,那裡氣候適宜、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優越,是獼猴桃原生地和最佳優生區,非常適合獼猴桃大規模發展。在秦嶺山區內,蘊藏著豐富的獼猴桃種質資源,是中國獼猴桃最大的天然基因庫。

  霍學喜教授以他調查最多的陝西眉縣為例給記者介紹說,陝西眉縣作為獼猴桃最佳適生區之一,在近年的工作實踐中,充分發揮地緣優勢,把獼猴桃產業作為培育特色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立縣產業,大力實施“農業富縣”戰略,迅速推動了獼猴桃產業的發展,併成為了帶動全縣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但喜中有憂,陝西獼猴桃產業呈現出結構佈局不盡合理的態勢。”霍學喜表示,陝西獼猴桃品種結構佈局集約化、良種化程度較低,各鎮品種集中種植特色不明顯,在品種結構上,秦美等晚熟品種比例仍然偏大,中早熟品種比例偏小,缺乏能夠大面積發展的美味獼猴桃品種。同時,盲目引進和發展中美味獼猴桃品種,帶來潰瘍病暴發和新栽果園不能儘快投產的問題,給產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儘管大部分村都建有獼猴桃專業合作社,但普遍採用散戶經營模式,缺乏有效的經營監管機制,大部分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沒有建立自己的基地,沒有品牌,也沒有建立自己的生產技術標準和質量控制標準及收購標準,更沒有與果農之間形成互惠互利、風險共擔、利益分享的聯合體,只是單純的顧及眼前利益。”霍學喜表示,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制約了果農持續增收願望的實現,這也是他所擔心的問題。

  陝西種植獼猴桃的前景分析:產業升級是必然選擇

  產業升級離不開品質的提升,而近年來,土壤有機質含量逐年減少,影響了陝西獼猴桃品質的提升。以眉縣為例,隨著獼猴桃種植面積的迅猛擴大,對土壤有機養分消耗急劇增加,加上土壤有機質每年都有2%自然礦化損失,導致眉縣獼猴桃產區土壤有機質含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土壤有機質含量的逐年減少,嚴重影響了獼猴桃有機質養分的吸收,降低了品質,加上畜牧養殖企業供應的農家肥並不能滿足獼猴桃種植的有機肥需求,進一步增加了農民的成本投入,影響了眉縣獼猴桃品質提升。”霍學喜分析道。

  為此,霍學喜認為要示範推廣獼猴桃樹枝堆肥和農作物廢棄物堆肥,綜合利用果園農田生產的所有有機物廢料,堆漚腐熟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全面普及果園生草和合理利用果園雜草技術,秋季全部粉碎還田;最大限度發揮果農戶用沼氣池作用,生產優質沼肥還田。

  產業升級也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要培育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通過大力實施新型農民科技教育、獼猴桃實用技術等培訓工程,培養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稱猴桃產業人才隊伍,為獼猴桃種植、生產、儲存、運輸以及銷售等各環節提供專業技術人才支撐。”霍學喜說。

  與此同時,還要引進龍頭企業,助推產業升級。霍學喜建議,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和爭取專案,整合發展和重點扶持20個規模大、效益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支援和鼓勵他們通過流轉土地和與農戶合作,建立自己的標準化生產基地以及深加工設施,擴大加工能力,開發新產品,佔領國內外高階市場。

  “目前,陝西獼猴桃的銷售己經覆蓋全國所有省會城市和臺灣地區及80%的中小城市,並己出口到東南亞、俄羅斯等國家。儘管銷售市場範圍不斷擴張,但隨著消費者果品質量安全意識日益提高,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霍學喜告訴記者。

  以眉縣為例,雖然註冊了“齊峰”、“眉香金男”、“金色梅海”、“秦美源”等10多個鮮果商標和加工品商標,培育了齊峰果業、金橋果業、金色秦川、兄弟果業、太白山美源果品等果業公司和果業專業合作社,成功開闢了國內眾多省市市場和臺灣市場,取得了突出業績。但所有獼猴桃品牌,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都較小,根本無法和美國蛇果等國際品牌同臺競爭,這與眉縣獼猴桃產業現狀極不相符,嚴重影響眉縣獼猴桃產業可持續發展。

  同樣,雖然陝西周至獼猴桃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因為缺少自己的知名統一的品牌,消費者僅有“周至獼猴桃”的籠統概念,在消費市場上外地獼猴桃冒充周至獼猴桃的現象屢見不鮮,造成“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為此,霍學喜認為,依託大型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加大市場開發力度,建立形成覆蓋全國、連線全球的銷售網路體系,不斷鞏固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整合品牌資源,加大品牌推廣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多方式推廣品牌,著力打造國際知名品牌是陝西獼猴桃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