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根如何種植

 百合花別名卷丹、番山丹等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百合花根的種植方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一.百合的繁殖方法有播種、分小鱗莖、鱗片扦插和分株芽等4種方法,可根據需要任選一種。

  1、播種法繁殖:播種屬有性繁殖,主要在育種上應用。方法是:秋季採收種子,貯藏到翌年春天播種。播後約20~30天發芽。幼苗期要適當遮陽。入秋時,地下部分已形成小鱗莖,即可挖出分栽。播種實生苗因種類的不同,有的3年開花,也有的需培養多年才能開花。因此,此法家庭不宜採用。

  2、分小鱗莖法:如果需要繁殖1株或幾株,可採用此法。通常在老鱗莖的莖盤外圍長有一些小鱗莖。在9~10月收穫百合時,可把這些小鱗莖分離下來,貯藏在室內的砂中越冬。第二年春季上盆栽種。培養到第三年9~10月,即可長成大鱗莖而培育成大植株。此法繁殖量小,只適宜家庭盆栽繁殖。

  3、鱗片扦插法:此法可用於中等數量的繁殖。秋天挖出鱗莖,將老鱗上充實、肥厚的鱗片逐個分掰下來,每個鱗片的基部應帶有一小部分莖盤,稍陰乾,然後扦插於盛好河沙***或蛭石***的花盆或淺木箱中,讓鱗片的2/3插入基質,保持基質一定溼度,在20度左右條件下,約1個半月,鱗片傷口處即生根。冬季溼度宜保持18度左右,河沙不要過溼。培養到次年春季,鱗片即可長出小鱗莖,將它們分上來,栽入盆中,加以精心管理,培養3年左右即可開花。

  4、分珠芽法:分珠芽法繁殖,僅適用於少數種類。如卷丹、黃鐵炮等百合,多用此法。做法是:將地上莖葉腋處形成的小鱗莖***又稱“珠芽”,在夏季珠芽已充分長大,但尚未脫落時***取下來培養。從長成大鱗莖至開花,通常需要2~4年的時間。為促使多生小珠芽供繁殖用,可在植株開花後,將地上莖壓倒並淺埋土一將地上莖分成每段帶3~4片葉的小段,淺埋莖節於溼沙中,則葉腋間均可長出小珠芽。

  苗期管理:主要時促根,白天應使棚內溫度保持在 12℃-13℃,有利於莖生根的發育。若溫度高於15℃,應及時開啟薄膜通風降溫。這樣做可以使種球早髮根,發壯根,為形成健壯的種球打下堅實的基礎。 20天后,種球開始出土,要及時將草氈掀掉,以利於幼葉進行光合作用,促進生長。

  水分管理:百合為淺根植物,對水分要求很高,既不能缺水,又不能水量過大。盆土要經常保持溼潤,即手握一把土成團後不滴水為宜。栽種後一般每隔3-4 天澆一次水,但每次澆水量不宜太大,否則會使盆土溫度過低,引起球莖腐爛。澆水一般在晴天的上午進行。同時還應注意保持棚內的空氣流通,空氣溼度以80% 為宜。

  百合花常見病害有:百合花葉病、鱗莖腐爛病、斑點病、葉枯病等,請注意防治。

  二.百合根線蟲病

  1症狀編輯

  發病初期,病株部分葉片出現過早黃化,植株嚴重矮化,特別是早期受害,表現更為嚴重。發病後期,病株常被腐生真菌和節肢動物等破壞,可加重根系損傷或腐爛,導致植株不能正常生長髮育,乃至死亡。在病部邊緣可鏡檢到線蟲。[1]

  2病原編輯

  根蝕線蟲屬線蟲綱,根腐線蟲屬。根腐線蟲和草地線蟲。這2種線蟲嚴重危害麝香百合,以前者危害更嚴重,分佈也較廣泛。

  3發生規律編輯

  病原線蟲在病株根殘體內或土壤中生存,藉助受害鱗莖的根殘段及整地時土壤的移地而傳播。其寄主範圍很廣,輪作對控制病害發生髮展無效。

  4防治方法編輯

  1.用殺線蟲劑進行土壤燻蒸處理。可選用98%棉降顆粒劑,每平方米用10~20克撒施或溝施,混入20釐米深土壤中,施藥後即覆土,並覆蓋薄膜,保溼燻蒸10天左右。揭膜鬆土放氣1周後再種植,可減少土壤中根蝕線蟲的密度。

  2.種植前剔除感病鱗莖或進行藥劑浸泡處理。發現病株儘量剷除或剪去病根。

  3.輕病株用46℃熱水處理20分鐘,可防治根部線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