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紅松的技術

  紅松有著很多的價值,那你知道紅松是怎麼種植的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紅松的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紅松的種植技術

  紅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又名果鬆,屬於松科植物,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主要分佈在我國東北長白山到小興安嶺一帶,紅松材質輕軟,不易變形,耐腐能力強,適用於建築、橋樑、枕木、傢俱製作等。

  紅松的生長習性

  紅松喜光性強,對土壤水分要求較高,不宜過幹、過溼的土壤及嚴寒氣候。在溫寒多雨,相對溼度較高的氣候與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棕色森林土上生長最好。

  紅松的分佈範圍

  產於中國吉林省長白山地區、吉林山區及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林業局及伊春林業局***小興安嶺***海拔150-1800米、氣侯溫寒、溼潤、棕色森林土地帶。國外也只分布在日本、朝鮮和俄羅斯的部分割槽域。

  紅松的栽培技術

  培植方法

  授粉結種

  紅松是雌雄同株異花的樹種,花期在6月中下旬,自開花至球果成熟歷時15個月,紅松採種期可長達4個月,前期可以從樹上採摘或打落球果,後期可從雪地上拾取球果。球果採集後攤開晾晒或陰乾數日,鱗片稍張開時可人工棒打調製。天然林球果的出種率13%~14%,人工林球果出種率可達30%,千粒重520克。在採種工作中應注意球果的選擇,在種子調製過程中要篩去小粒種子,以保證種子質量和苗木的優質高產。種子要經過晾晒使其含水量降到10%時方可儲藏。

  育苗方法

  種子處理,首先要淨種,紅松種粒大,單位面積播種量高,一般一級種子每平方米播種0.5公斤。一般是用清水侵種24小時,除掉浮起的種子,留用沉底的種子。其次種子消毒,紅松種子催芽時間長,如不進行消毒,易引起種子黴腐,在消毒前先進行浸種,然後用0.5%硫酸水溶液浸種消毒3小時,撈出種子控幹,準備混沙催芽。第三是種子催芽,紅松種子休眠期長,不經過充分催芽處理,春季播種當年不出苗或出不齊。

  室內自然溫度堆積法。在8月中、下旬,將種子浸水2天,混沙兩倍,保持60%的溼度,放室內堆成30~40釐米高,隔日翻動一次,干時澆水,待天冷結凍時,堆成60釐米高,並澆水封凍,至春季播種前將其翻動,使溫溼均勻。

  快速催芽法。在播種前40天,用50度熱水浸種,並充分攪動,直至水溫下降到30度,經過24小時後,在換涼水,以後每兩天換涼水一次,浸10天,當種仁變成乳白色時,將種子撈出,均勻地與3倍體積的溼沙混合,放在背風向陽處攤晒,每天晚將種子堆成堆,蓋上草簾,第二天再攤開,如果為了加快催芽時間,可放在室內適當加溫,溫度保持20~30度,每日要翻動兩次並均勻澆水,以保持一定溼度。

  上述兩種方法,當種子有30%以上裂嘴時,即為催芽良好,可用於播種。

  播種時間和方法,當春季地下5釐米處溫度達到8度以上時即可播種。播種量***按幹種計算***每畝200~250公斤,用播種機將種子播在床面上,然後加以鎮壓,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再覆以種粒兩倍後的腐殖土或鋸末,並再鎮壓一次。如覆鋸末時,必須澆透水。

  苗期的撫育管理

  紅松的出苗期約需20至30天,當氣溫高於16攝氏度時,發芽最旺盛,應注意噴水防旱,並注意鳥類啄食危害。幼苗期根生長較快,主根可達10釐米長,約佔全年生長量的40%,且能生長4至5條側根。而苗高生長量很小。所以苗木抵抗力很差,應注意澆水降溫,防止日灼,並及時追肥和鬆土除草。自紅松幼苗形成頂芽時起,至生長速度下降為止,約持續2個月。葉量增大,苗莖加粗,主根伸長,側根大量生長,並出現兩次側根。苗木需肥量增加,應及時追肥。並加強中耕鬆土和除草等管理。當年生紅松苗弱小,一般不能出圃造林***常用2至3年生苗造林***,所以苗木越冬保護極為重要。紅松更能耐寒,但怕乾旱,特別是早春苗木地上都已萌動,但土壤尚未解凍,不能及時供應水分而造成生理乾旱。因此,常用覆土埋苗法保護苗木。其方法是:先將步道土壤打碎埋沒苗莖,再將苗木傾向一側用土壓倒,厚約10釐米,以不見苗葉為度,並注意不能透風。待來春土壤解凍深度達10釐米以上時再撤土。也有應用增溫劑噴灑葉面,控制葉面蒸騰,防止苗木乾枯,效果很好。

  栽培方法

  一般採用四年生紅松苗***2-2紅松苗***,上山造林栽植前實行穴狀或臺田整地,按1.5×1.5m或1.5×2.0m株行距栽植,初植密度宜大,可採用林冠下混交造林,待紅松長到1.0至1.5m高時,逐步去掉影響紅松生長的闊葉樹種,形成針闊混交林,栽植三年內進行撫育,割除影響紅松生長的雜草,灌木,防治松毛蟲危害,主要採取綁紮毒條的方法進行防治。用種子繁殖,對其種子要在播種前進行催芽處理後育苗。造林時應採用4年生苗木,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坡中下腹為宜。產地分佈

  小興安嶺的紅松聞名世界,黑龍江省伊春市素有“紅松故鄉”之稱,豐林自然保護區可謂紅松之花的“花蕊”。

  紅松對立地條件要求較高,一般需要選擇地勢較低、但又不能積水的平坦地帶。要在短期內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可採用4 mX4 m或5 mX5 m株行距,挖長、寬各40cm,深50 cm的坑,將嫁接好的容器苗除去塑料袋放在坑內,填土踩實,然後修60 cm X 60 cm的水盤,灌水以確保成活。栽植時間可在春季或秋季,亦可在雨季。雨季栽植可節省大量勞力,但要把握好時機,由於雨季苗木正處於生長旺盛時期,一但水分供應不足,則很容易造成萎蔫或枯萎死亡。在造林地進行嫁接的苗木,成活後應及時控制其它非嫁接枝的生長,一但發現有超過嫁接枝的枝條要及時除掉。 紅松經嫁接一般6-7 a就可以結實,但此時由於雄花粉較少,種子多為批粒,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紅松的病蟲防治

  大袋蛾:大袋蛾的幼蟲蠶食葉片,7—9月危害最嚴重,可用90%的敵百蟲0.1%溶液噴殺。亦可在冬季或早春人工剪摘蟲囊。

  斑點病: 是病原真菌引起的。初期葉片出現褐色小斑,周圍有紫紅色暈圈,斑上可見黑色黴狀物。隨著氣溫的上升,有時數個病斑相連,最後葉片焦枯脫落。該病原菌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範圍為25℃至30℃,孢子萌發適溫18℃至27℃,在溫度合適且溼度大的情況下,孢子幾小時即可萌發。本地區現已進入雨季,有植株栽植密,通風透光差,株間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高溼、溫度適宜的環境,對病菌孢子的萌發和侵入非常有利,且病菌可反覆侵染,不加以重視,可能會使病害大發生。 防治方法:可殺得可溼性粉劑1000倍或50%多菌靈1000倍液、大生1000倍液噴霧。

  金龜子:防治時應於傍晚或凌晨進行,防治可用辛硫磷或樂斯本噴霧防治。

  紅蜘蛛:可用敵敵畏1200~1500倍液噴殺之,也可用40%樂果1500倍液噴殺。

  缺鐵引起的葉子黃化:缺鐵的典型表現是嫩葉先黃化。

  防治方法 :第一種:“吃藥片”。採取在樹幹上直接嵌入含有螯合鐵的“綠亨鐵王”藥片。通過樹木的營養吸收將鐵均勻輸送到樹葉中去,從而補充有效鐵元素。操作時只需在樹幹基部鑽若干小孔,將藥片按一量嵌入,再封上小孔即可。這種方法適用於輕度或中等黃化程度,。第二種:“打吊瓶”。即將專用吊瓶營養液掛在樹身1.3米左右,類似於給病人打吊瓶。第三種:“噴藥水”。除了在根系部、枝杆部想辦法外,還可以對樹葉片進行噴施,由葉片吸收鐵。第四種:“打注射”。就是給樹幹注射的技術來防治樹黃化病。即用充電式電鑽在樹幹上鑽注射孔,深約1.2-1.5釐米至木質部,再用手動式樹幹注射器注射硫酸亞鐵+純淨水+殺菌劑稀釋液。

  紅松種植要點

  一、育苗:

  紅松育苗有固定苗圃和山地臨時苗圃兩種,但大量育苗還是採用固定苗圃。

  1、圃地選擇:固定苗圃應選擇地土壤溼潤、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沙質壤土上。地勢平緩、避開風口並有良好灌溉條件。

  2、整地:有秋翻和春翻。固定苗圃秋翻深度18-24釐米,春翻深度10-15釐米。春翻同時用1-3%硫酸亞鐵溶液每平方米2.5公斤進行土壤消毒。

  3、施肥:根據苗圃地的肥力而定。施有機質肥和廄肥、草炭、土糞、綠肥等為最佳,如留床1-2年不予移植的苗床,每畝可施有機肥1萬公斤左右。再加入過磷酸15公斤。

  4、作床:有床作和壟作。固定性苗圃現有多數是機械作床。要求床面寬1米,高10-15釐米;壟作要求壟面寬30釐米,壟底寬60釐米,高10釐米。長度不限。無論床作壟作均以南北向較好。

  5、種子催芽:紅松種殼堅厚,不易透水和通氣,且含有發芽抑制劑以胚發芽較困難,所以在播種前必須進行催芽。

  6、播種時間和方法:

  當春季地下5釐米處溫度達到8℃以上時即可播種。播種量每畝200-250公斤。播種前細緻整平床面或壟面,用播種機或播種滾筒將種子播在床面或壟面上,然後加以鎮壓,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再覆以種粒兩倍厚的沙子或鋸末,並再鎮壓一次。如覆鋸末時,必須把水灌透。

  7、田間管理:

  ***1***灌水:在種子發芽期間,床面要經常保持溼潤,採取少灌、多次、以利種子發芽出土。

  ***2***防鳥和除草鬆土。

  ***3***追肥:對2-3年生留床苗,必須及時追肥。

  8、苗木越冬管理:

  紅松雖能耐低溫,但怕乾旱。因此越冬主要是防止早春苗木地上部分開始萌動,而土壤未解凍不能供應水分的生理乾旱。

  二、移植:

  紅松苗生長緩慢,在圃地留植3~5年才能上山造林。為了增加根系數量,提高其造林成活率,對2年生要進行移植。

  苗木移植必須注意,起苗後立即移植,儘量減少苗木假植時間,這一點是提高成活率的關鍵。如果在外地購苗,裝車前用方便袋將苗根包好以防風吹失水。裝車後澆一次水,運輸過程中一定要使苗木處於溼潤狀態。 苗木運到圃地後應立即假植,假植期間每天澆一次水,使苗根溼潤即可,不能水量過大。 移植要在早春土壤解凍後頂漿進行,採用大壟雙行。壟底寬60釐米,在合壟前,施入二銨,每畝20公斤。移植時,株行距為7.5×10釐米,每畝3萬株。Ⅰ、Ⅱ級苗分開移植。移植時要注意苗根保溼,做到隨起苗、隨選苗、隨分級、隨移植。移植要做到不窩根、不露根、栽得正、踏得實,移植後要及時灌水。

  松樹的種植技術

  白皮松又名白骨松、三針鬆、白果松,是松科鬆屬常綠喬木。白皮松適應性強,深根性,壽命長;四季常青,樹姿優雅,白鱗銀鎧,極富觀賞性;對二氧化硫及煙塵的汙染有較強的抗性,亦具一定抗氧化氫及氯氣的能力,其分泌物能在幾分鐘內殺死有害細菌,是良好的環保樹種。 種子收集

  白皮松球果9月~10月成熟,球果出種率10%,種子千粒重150克~160克,每公斤種子粒數6000粒~7000粒。採種應選擇優良母樹,採收的球果需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攤晒,待果鱗開裂後用棍棒敲打,收集到種子後要及時去雜風乾。純淨的種子要放在通風良好、乾燥、低溫的地方進行儲藏。當年種子儘量用於當年育苗,陳種子育苗發芽率降低30%~60%。

  育苗地選擇

  育苗地應選擇土壤疏鬆、土層深厚的沙壤土,地勢平坦、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的地塊為好。白皮松根系具有菌根菌共生,菌根菌對促進苗木生長具有良好作用,即可以促進苗木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提高苗木的抗旱、抗病能力。因此,白皮松育苗地宜連作。

  種子沙藏及催芽

  採用冬季室內層積沙藏及催芽。沙藏催芽應在土壤上凍前進行。選擇乾淨且門窗完好的房屋進行全面消毒,把已消毒且溼度為60%左右的純沙堆放室內,用純布袋將種子與沙按1:3的比例裝好,使沙和種子體積佔布袋總體積的30%~40%,然後將布袋平攤層埋沙中,沙堆上覆草簾,注意通風保溼防凍。翌年當種子有40%~50%裂口時即可播種。

  育苗方式採用容器育苗或高低床育苗。苗床育苗採用條播,每畝播種量40~50公斤,播後覆蓋塑料薄膜或稻草,覆蓋的稻草應用1%濃度的福爾馬林或多菌靈溶液消毒。

  苗期管理

  播後25天~30天幼苗帶殼出土,約15天殼自行脫落,此期要防止鳥獸破壞。種殼脫落後應加強立枯病的預防,每週用多菌靈、硫酸亞鐵2次~3次交替噴灑幼苗。用硫酸亞鐵的濃度為0.3%~0.5%水溶液,前面一人噴藥,後面一人緊跟噴水沖洗,否則容易發生藥害。幼苗生長過程中要適時適量澆水,注意鬆土除草。

  白皮松幼苗生長緩慢,第一年苗高僅4釐米~5釐米,第二年10釐米左右,4年~5年生苗高30釐米~40釐米,10年生苗高1米左右。苗木在培養過程中要經過2次~3次移植才能培育成大苗。通常1年~2年生苗進行第一次移植,再培育1年~2年上山造林。5年生苗進行第二次移植,8年~10年生苗進行第三次移植。經過第三次移植後,就可以應用於園林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