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種植時間是什麼時候

  艾草是非常好的中藥材,具有祛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等功效。所以很多的人都會想要種植艾草。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艾草的種植時間,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艾草的種植時間

  艾草應於早春播種,南方2-3月,北方3-4月,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行距40-50釐米,播種後覆土不宜太厚。出苗後注意管理,當苗高10-15釐米時按株距20-30釐米定苗。艾草留種以2-3年生植株為好,選生長健壯、豐產、無病蟲害的植株留下不收,果實成熟時剪下果枝攤晾至幹,脫粒、過篩、簸去雜質,種子裝於布袋裡,放於陰涼乾燥處貯藏。

  艾草的種植方法

  生長習性:

  喜溫暖溼潤氣候,耐旱,耐蔭。以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栽培為宜。

  選地播種:

  1選地 種植艾葉應選擇陽光充足,排灌條件好,疏鬆肥沃的土地。

  2播種 艾葉一般撒播和條播,以條播為好,宜通風透光。播種前用新高脂膜拌種***可與種衣劑混用***,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整地下種後,再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噴霧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發、防晒抗旱、防土層板結,窒息和隔離病蟲源,提高出苗率。

  繁殖方法:

  用分株繁殖。3-4月挖掘株叢,分株栽種,按行株距33cm×33cm開穴,每穴栽3-4株,填土壓實,澆水。

  艾草的種植知識

  生長習性

  艾草極易繁衍生長,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田邊、地頭、山坡、荒地均可選擇為種植地,以土層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機質豐富的中性土壤為好,為了節約土地資源,應選擇丘陵等進行合理佈局。

  選地整地

  場地應有灌溉水條件,附近無居民生活水和工業水汙染,土壤、大氣質量應符合國家級二標準,生產用水應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土壤應無有毒有害藥物殘留和人畜糞便、生活垃圾汙染,並按規定定期進行檢測,根據種植地土層結構特點,適度掌握犁耙次數,結合整地施足經充分腐熟達到無公害化的土雜肥22.5~30.0噸/公頃,均勻混合翻入土層,然後修溝做廂待種。

  繁殖方法

  艾草主要以根莖分株進行無性繁殖,但也可用種子繁殖。一般進行種子繁殖在3月份播種,根莖繁殖在11月份進行,畦寬1.5米左右,畦面中間高兩邊低似“魚背”型,以免積水,造成病害,播種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4000千克,深耕與土壤充分攔勻,排後即澆一次充足的底水。

  栽植密度

  在2~3月苗高5~10釐米,選地面潮溼***最好是雨後或陰天***時,從母株莖基分離的幼苗,按株行距30釐米×40釐米栽苗,每穴2~3株,覆土壓實。栽後2~3天內如果沒有下雨,要滴水保墒。

  田間管理

  栽植成活後,苗高30釐米時施用尿素90千克/公頃作提苗肥,陰雨天撒施,晴天葉面噴施。在4月上旬中耕除草1次,深度15釐米。6月中上旬蘄艾採收後翻晒園地,清除殘枝敗葉,疏除過密的莖基和宿根,深度15釐米。11月上旬,施入農家肥、廄肥、餅肥等作為基肥。乾旱季節,苗高80釐米以下葉面噴灌,苗高80釐米以上時全園漫灌。

  採收加工

  艾葉夏季採收,在茂盛未開花前割取地上帶有葉片的莖枝,除去雜質和枯葉,攤在太陽下晒至五六成千,紮成小把,再攤放在太陽下晒至足幹,紮成捆,或用打絞機壓成長方形大捆,用草繩加牢,置於乾燥處存放,防潮、防黴,商品以足幹、呈雛縮、多葉片、枝條小、青綠色、氣香、味苦、無泥沙、無雜質、無黴壞者為佳。

  艾草的種植注意事項

  1、生長主要以採收鮮嫩株頭及嫩葉為目的。

  2、需要注意分株的時間。生產中主要以根莖分株進行無性繁殖,但也可用種子繁殖。一般進行種子繁殖在3月份播種,根莖繁殖在11月份進行。

  3、選址需謹慎。畦寬1.5米左右,畦面中間高兩邊低似“魚背”型,以免積水,造成病害。

  4、施肥有講究。播種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米2施腐熟的農家肥4000千克,深耕與土壤充分攔勻,排後即澆一次充足的底水。

  5、肥料有要求。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莖開始萌發,4月下旬採收第一茬,每公頃每茬採收鮮產品11250~15000千克,每年收穫4~5茬。每採收一茬後都要施一定的追肥,追肥以腐熟的稀人畜糞為主,適當配以磷鉀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