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的種植方法介紹

  小麥是我國的重要食物之一,小麥要怎樣種植呢?在種植小麥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事情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小麥的種植方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如何培育小麥冬前壯苗

  只有培育出冬前壯苗,才能保證來年小麥穗大粒多粒重,高產豐收。

  小麥冬前壯苗的標準是:冬前主莖長出7-8片葉,單株分櫱7-8個,次生根8-9條,一般麥田的畝莖數,為來年成穗數的1.5-2倍;豐產田為1.2-1.5倍。

  小麥冬前要達到上述壯苗標準,必須抓好以下管理措施:及早查苗補苗,適時間苗、疏苗、小麥出苗後應及時對缺苗斷壟的麥田查苗、補苗。為了使補種的麥田與早播的大苗減少差距;補種前,可按1公斤種子1公斤水的比例浸種一天,撈出晾1-2小時後補種;如補種偏晚,種子要進行催芽,這樣可早出苗2-3天;如果時間太晚,已不能補種的麥田,可結合間苗,疏苗進行補栽。移栽要栽大苗、壯苗,栽深以不埋心葉為宜,栽後壓實、澆水、覆土;間苗、疏苗能保證苗勻苗壯。因此,對群體過大的麥田及一般麥田的“疙瘩苗”要及早進行間苗、疏苗。因地、因苗追施苗肥和冬肥 冬前結合澆水,因地、因苗追施苗肥、冬肥,對促進苗壯、保護麥苗安全越冬,鞏固年前分櫱,具有重要作用。對旱薄地麥田或苗勢較弱的一般麥田,要在三葉期早追苗肥,畝可追施標準氮肥15-20公斤;地力較肥、苗子較壯的麥田,可在立冬至小雪間結合澆冬水施冬肥,每畝追施標準氮肥10-15公斤;對缺磷、鉀的地塊,也可追施氮、磷、鉀三元複合肥15-20公斤;也可以在麥田撒施土雜肥2000-3000公斤,或者澆人糞尿500-600公斤。但積雪的麥田和鹽地不能澆尿;高產麥田,地肥、苗壯、櫱足,一般不需追肥,以防群體生長過旺而造成後期倒伏。看麥田墒情,適時澆好冬前水 冬前水,主要是指分櫱的弱麥田或低窪地,冬季土壤含水量高於15%時,可不澆水;如果土墒乾旱,含水量低於15%以下的麥田,則要澆冬水。澆水的時間以日平均氣溫6-4度,立冬至小雪的半個月內最適宜。劃鋤、砘壓、培土、保墒防寒 小麥在冬前要注意劃鋤,劃鋤能提高土壤耕層的含水量,提高土壤溫度,促進麥苗健壯生長,劃鋤要掌握時機,即麥田澆水或雨後,土壤表土“放白”或有“花斑”時進行。對旺長的麥田要深劃鋤10-12釐米,以起到抑櫱防倒作用。冬前,對麥田砘壓1-2遍很有好處。

  一是能減少水分蒸發,深冬還能防止寒風侵襲。

  二是能使土壤密結,加強毛細管的作用,提高土壤表層水分,有機紮根、盤墩。

  三是能抑制過旺麥田的旺長。但土壤溼和鹽地麥田則不能砘壓,以免引起土壤板結或反鹽***鹼***。砘壓應選擇晴天的上午10點以後、下午4點以前進行。冬前麥田培土的作用,主要是增強小麥的抗旱、抗寒能力,並有抑櫱,促大櫱和培根防倒的作用。方法是,結合中耕,用鋤向麥根部壅土,但要掌握壅土的厚度,以不埋住大櫱為準。

  種小麥播種後常見問題及對策

  中、早茬地塊播種春性及弱冬性品種,會導致麥苗冬前旺長,不利於安全越冬。

  對策:在及早劃鋤、鎮壓的基礎上,冬前壅土圍根,或蓋施“矇頭糞”,保護麥苗安全越冬。

  ◇小麥播種過早怎麼辦?

  小麥播種過早,幼苗出土後葉片狹長、垂披,分櫱不足,主莖和一部分大櫱冬前幼穗分化即進入二稜期;冬季在遇到-10℃、持續5小時左右的低溫時,就會發生凍害。  對策:適時鎮壓,抑制主莖和大櫱生長;壓後及時劃鋤,並結合澆水,畝施碳銨15千克,必要時,用0.2―0.3%矮壯素溶液葉面噴施,以控制徒長,抗禦凍害。

  ◇小麥播種過晚怎麼辦?

  由於冬前生長期短,積溫不足,導致麥苗生長瘦弱,分櫱少。  對策:以劃鋤和補肥補水為主,三葉期畝施碳銨10―15千克;土壤墒情差、滲水快的麥田,三葉期後及時澆分櫱水***但墒情適宜或土壤粘重、滲水性差的地塊,冬前不宜澆水***;封凍前最後一次劃鋤,要注意壅土圍根,以護苗安全越冬。

  ◇小麥播種過淺怎麼辦?

  小麥播種深度以3―5釐米為宜,播種過淺***不足3釐米***,麥苗匍匐生長,分櫱節裸露,分櫱多而小,不耐旱,易受凍和早衰。

  對策:出苗前及時鎮壓幾遍,出苗後結合劃鋤壅土圍根,必要時在越冬期採用客土覆蓋或蓋施“矇頭糞”,防止越冬受凍。

  ◇小麥播種過深怎麼辦?

  小麥播種過深***超過5釐米***,出苗緩慢,叫片細長,分櫱少而小,次生根少而弱,麥苗黃瘦。

  對策:及時進行扒土清棵。方法是:用竹筢或鐵筢從畦面中央開始,順壟橫摟,當清到最後一行時,把餘土全部拖到畦背上即可;對於適期播種的小麥,冬前清棵一般從二葉期開始,到“小雪”時結束。

  ◇小麥播量過大怎麼辦?

  表現為麥苗生長擁擠,植株黃瘦、細弱,個體發育差,分櫱很少。

  對策:先及時疏苗,特別是地頭、地邊以及田內的“疙瘩苗”,要早疏、狠疏,以建立適宜的群體結構,促進個體發育;再結合澆水,追施少量氮、磷速效肥,以彌補土壤養分的過度消耗。

  ◇施用底肥過量怎麼辦?

  施用底肥過量,麥苗出土後長勢過旺,分櫱多,葉片寬大,田間鬱蔽嚴重。

  對策:當麥苗主莖長出5片葉時,在小麥行間深鋤5―7釐米,切斷部分次生根,控制養分吸收,減少分櫱,培育壯苗。

  ◇播後墒情不足怎麼辦?

  表現為麥苗出土困難,或出苗後分櫱出生慢,葉色灰綠,心葉短小,生長緩慢或停滯***俗稱“縮心苗”***,基部葉片逐浙變黃乾枯,根少而細。

  對策:播種後,及時檢查土壤墒情,對墒情不足或落幹影響出苗的地塊,有水澆條件的進行小水灌溉,無水澆條件的及時鎮壓1―2遍。

  ◇播后土壤過溼怎麼辦?

  麥苗出土後葉色淡黃,分櫱出生慢,嚴重時葉尖變白乾枯。

  對策:及時深中耕散墒通氣,並追施少量速效肥,促苗早發。

  ◇播後出苗不全怎麼辦?

  小麥播種後,應及時檢查出苗情況,一旦發現缺苗,抓緊進行補全。其方法是:①補種。選擇與缺苗地片相同的品種,先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浸種、催芽,或用2.5萬倍萘乙酸或500倍磷酸二氫鉀溶液浸泡12小時,然後播種,以利出苗和生長;②移栽。對於來不及補種和補種後仍有缺苗的地片,可在小麥分櫱期就地移苗補栽。移栽的麥苗要選擇具有1―3個分櫱的壯苗,移栽的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白”為宜,移栽的時間最遲不能晚於“小雪”,以利緩苗和越冬。

  種小麥產量高 要噴葉面肥

  小麥揚花後進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揚花至灌漿期抓噴葉面肥可有效提高產量和品質。

  一、噴施方法

  1、噴施多維磷酸二氫鉀 畝用99.5%多維磷酸二氫鉀100克,兌水30千克勻噴霧,間隔一週一次,連噴2到3次,可增粒、增重、促進灌漿,提高小麥抗病、抗倒伏能力,預防後期乾熱風,促進早熟。

  2、噴施草木灰浸出液 取未經雨淋的新鮮草木灰5-10千克,加入100千克清水充分攪拌,浸泡12-14小時,取其澄清液噴施,如加入2%過磷酸鈣浸出液混噴效果更好。一般間隔7至10天一次,連噴2到3次,不但能增加養分,促進籽粒飽滿,且具有良好的抗病防蟲、防倒伏作用。

  3、噴施沼液 將經過厭氧發酵45天以上的沼液從沼氣池水壓間壓取,停放2-3天后用純沼液噴施,畝用量30千克,氣溫高時加入適量清水稀釋後再噴,以免蒸發快造成濃度增大而燒傷葉片。一般7至10天一次,連噴3次以上,可起到壯稈防倒、增加產量、提高品質、抗病防蟲的良好作用。

  4、揚花期噴硼 小麥揚花期畝用硼砂75-125克,加水稀釋至50-75千克葉面噴霧,可加速小花發育,促進花粉管延伸,增加結實率和千粒重。

  二、注意事項

  1、噴霧時力求均勻,以葉片溼潤不滴水為好。時間以上午9時前,下午4時後為宜,尤以下午4時至5時效果最好。對脫肥重、墒情差的麥田,或噴肥期出現乾熱風時,要酌情增加噴肥次數。有病蟲發生的麥田,可在肥液中適當加入農藥兼治。揚花期噴肥要錯開上午9時至11時和下午3時至6時兩個揚花高峰期,否則花粉管會因吸水而脹裂,影響受精結實,導致減產。

  2、草木灰必須充分浸泡,讓有效成分完全溶於水中才能發揮其增產效果,切忌隨泡隨用。

  3、噴肥後12小時內如遇降雨,天晴後應補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