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種桂花

  桂花,木犀科木犀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5~8米。樹冠圓頭形、半圓形、橢圓形,樹冠可以覆蓋600平方米。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桂花的種植方法

  育苗技術

  桂花一般採用扦插育苗,單幹桂花多采用播種育苗,現介紹如下:

  1、採種桂花9至10月開花,果實於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成熟。當果實進入成熟期,果皮由綠色逐漸轉為紫黑色時即可採集。採集的果實堆漚3天左右,待果皮軟化後,浸水搓洗,去果皮、果肉,得到淨種,稍加晾乾溼潤沙藏。因桂花種子有後熟期,一般要溼沙催芽8個月後才能發芽。

  2、育苗常用播種育苗法。播種育苗能獲得大量的桂花實生苗,適宜用作行道樹。播種常用寬幅條播,行距20至25釐米,幅寬10至12釐米,每畝播種20公斤,每畝地產桂花苗2.5至3萬株。播種前要將種臍朝向一側,覆一二釐米的細土,再蓋上薄層稻草,噴水至土壤溼透,以防土壤板結和減少水分蒸發。當種子萌發出土後,及時揭草,將草放置於行間,既可保持土壤溼潤,又能防止雜草生長。

  栽培要點

  播種、 壓條、嫁接和扦插法繁殖。當年10月秋播或翌年春播,實生苗始花期較晚,且不易保持品種原有性狀。壓條繁殖,用於繁殖良種。嫁接繁殖是常用的方法,多用女貞、 小葉女貞、小蠟、水蠟、流蘇和白蠟等樹種作砧木,行靠接或切接。 扦插繁殖多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進行。移植常在秋季花後或春季進行,也可在梅雨季節移栽,大苗需帶土球,種植穴多施基肥。盆栽桂花,夏季可置庭院陽光之下,不需遮蔭,冬季在一般室內即可安全越冬。病蟲害有枯斑病、枯枝病、桂花葉蜂、 柑橘粉蝨、蚱蟬等。

  1. 栽植應選在春季或秋季,尤以陰天或雨天栽植最好。選在通風、排水良好且溫暖的地方,光照充足或半陰環境均可。移栽要打好土團,以確保成活率。栽植土要求偏酸性,忌鹼土。盆栽桂花盆土的配比是腐葉土2份、園土3份、沙土3份、腐熟的餅肥2份,將其混合均勻,然後上盆或換盆,可於春季萌芽前進行。

  2. 光照與溫度在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可露地栽培越冬。盆栽應冬季搬入室內,置於陽光充足處,使其充分接受直射陽光,室溫保持5℃以上,但不可超過10℃。翌年4月萌芽後移至室外,先放在背風向陽處養護,待穩定生長後再逐漸移至通風向陽或半陰的環境,然後進行正常管理。生長期光照不足,影響花芽分化。

  3. 澆水與施肥地栽前,樹穴內應先攙入草本灰及有機肥料,栽後澆1次透水。新技發出前保持土壤溼潤,切勿澆肥水。一般春季施1次氮肥,夏季施1次磷、鉀肥,使花繁葉茂,入冬前施1次越冬有機肥,以腐熟的餅肥、廄肥為主。忌濃肥,尤其忌入糞尿。盆栽桂花在北方冬季應入低溫溫室,在室內注意通風透光,少澆水。4月出房後,可適當增加水量,生長旺季可澆適量的淡肥水,花開季節肥水可略濃些。

  4. 整形修剪因樹而定,根據樹姿將大框架定好,將其他葫櫱條、過密枝、徒長枝、交叉枝、病弱枝去除,使通風透光。對樹勢上強下弱者,可將上部枝條短截1/3,使整體樹勢強健。

  桂花的病蟲害和防治方法

  桂花褐斑病

  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褪綠小黃斑點,逐漸擴充套件成近圓形病斑,直徑2至10mm,或因病斑擴充套件受葉脈限制成為不規則病斑。病斑黃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圍有一黃色暈圈。褐斑病一般發生在4至10月份,老葉比嫩葉易感病。病原菌以菌絲在病落葉上越冬,次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氣流和雨滴傳播。

  桂花枯斑病

  該病病原菌多從葉緣、葉尖端侵入,發生在葉片的葉緣和葉尖。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淡褐色小點,逐步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病斑,後擴大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灰褐色大斑,邊緣為深褐色。枯斑病發生在7至11月份,在環境條件不好的棚室內全年可發生。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風、水傳播侵染。高溫、高溼、通風不良的環境有利於發病。植株生長衰弱時及越冬後的老葉及植株下部的葉片發病較重。

  桂花炭疽病

  該病侵染桂花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褪綠小斑點,逐漸擴大後形成圓形、半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病斑淺褐色至灰白色,邊緣有紅褐色環圈。在潮溼的條件下,病斑上出現淡桃紅色的黏孢子盤。炭疽病發生在4至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盤在病落葉中越冬,由風雨傳播。

  防治措施

  首先要減少侵染來源。秋季徹底清除病落葉。盆栽的桂花要及時摘除病葉。

  其次加強栽培管理。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質栽植桂花;增施有機肥及鉀肥;栽植密度要適宜,以便通風透光,降低葉面溼度減少病害的發生。

  科學使用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1:2:200倍的波爾多液,以後可噴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苯來特可溼性粉劑1000至1500倍液。重病區在苗木出圃時要用10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

  蟲害防治:

  家庭養殖桂花的主要蟲害是蟎,俗稱 紅蜘蛛。一旦發現發病,應立即處置,可用蟎蟲清,蚜蟎殺,三唑錫進行葉面噴霧。要將葉片的正反面都均勻的噴到。每週一次,連續2-3次,即可治癒。

  桂花的文化

  八月桂花遍地開,桂花開放幸福來。每年中秋月明,天清露冷,庭前屋後、廣場、 公園綠地的片片桂花盛開了,在空氣中浸潤著甜甜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最能激發情思,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農曆八月,古稱 桂月,此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中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絡在一起。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它、頌揚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 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月中的宮殿,宮中的仙境,已成為歷代膾炙人口的美談,也正是桂花把它們聯絡在一起。桂樹竟成了“仙樹”。宋代韓子蒼詩:“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斗香”。 李清照稱桂花樹“自是花中第一流”。近代,經群眾性評選,桂樹一躍登上10大名花的寶座。

  桂花的名稱很多,因其葉脈形如圭而稱“圭”,因其材質緻密,紋理如犀而稱“木犀”,因其自然分佈於叢生巖嶺間而稱“ 巖桂”,因開花時芬芳撲鼻,香飄數裡,因而又叫“七里香”、“ 九里香”。

  桂花屬木犀科、木犀屬植物。原產中國西南、 華南及 華東地區,現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資源,尤以成都、武漢、 南京、桂林、杭州、蘇州等城市栽培最為集中。淮河流域至黃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淮河以北地區,桂花露地越冬有困難,一般採用盆栽,冬季移入溫室或冷窖中越冬,以保其正常生長。

  桂花在日本、印度均有栽培,自1771年中國桂花經廣州、印度傳入英國,之後便迅速擴充套件,現今歐美許多國家以及東南亞各國都普遍栽培,成為重要的香花植物。

  桂花有的結果,有的不結果。一般第二年4—5月核果成熟,用其播種,一般要5—6年才開花。無性繁殖用枝條扦插、嫁接、壓條可以當年開花。

  宋代記載:“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後月還虧,須知天上人間物,同稟清秋在一時”,指出其開花的基本規律:即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月圓時,桂花盛開,半個月後花凋榭了, 月亮也虧缺了。

  桂花喜溫暖,抗逆性強,既耐高溫,也較耐寒,在中國秦嶺、淮河以南的

  地區均可露地越冬。

  桂花較喜陽光,亦能耐陰,在全光照下其枝葉生長茂盛,開花繁密,在陰處生長枝葉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內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於生長和花芽的形成。

  古人對桂花開花的天氣條件,有大量記載。唐代 王建在《 十五夜望月》中有“冷露無聲溼桂花”, 柳宗元“露密前山桂”,白居易“天將秋氣蒸寒馥,月借金波摘子黃”,宋代 陸游:“重露溼香幽徑曉,斜陽烘蕊小窗妍”。詩中“冷露”、“露密”說明開花天氣要早晚冷涼;“烘與蒸”說明天氣還會一度出現較高的溫度。這種早晚冷涼、白天燠熱的天氣既有利於桂樹的營養積累,也促使雨露的形成,桂樹開花隨之加速,蘇州人稱之為“木犀蒸”。中秋前後天氣突然熱起來,竟像夏季一樣,桂花一經蒸鬱,就爛爛漫漫地盛開了。桂花開花既需要一定的溼度,還要有一定的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