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蔘疫病及其防治方法

  在種植人蔘的時候蟲害疾病是很多的,我們要做好人蔘的蟲害疾病防治,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人蔘疫病及其防治

  今年雨水大,高溫高溼非常適合人蔘疫病菌繁殖,人蔘疫病發病的適宜溫度是土溫10~30℃條件下誘發,土溫20~26℃最適宜發病,5℃以下和30℃以上則停止發病。引起人蔘疫病發生的主要病原是由鞭毛菌亞門,疫黴菌屬真菌***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t Coh.***Schroet侵染引起的。人蔘疫病病菌以菌絲及孢子附著在病株殘體上,土壤中及病參根中越冬。

  適宜發病的時期,一般在6月份開始發病,7~8月份高溫高溼的多雨季節為發病盛期。發生後對地上部植株的危害症狀是被害株初期嫩莖或葉柄的基部上呈褐色水浸狀不規則病斑,迅速擴充套件整個複葉,以致全株葉片萎垂。對地下參根的危害症狀是發病部位黃褐色水浸狀,逐漸擴充套件軟腐,根皮很易剝離,散發出腥臭味,後期爛根外部生白色菌絲,常黏有土粒。

  防治方法是注意參棚通風及參床排水。保持參床通風排水良好,加強田間管理,拔除病株防止病菌擴散。在病穴可用生石灰或高錳酸鉀0.5%。1%溶液進行消毒。雨季開始前噴施1次1:1:160波爾多液,以後每7~10天噴藥1次,可選用50%代森錳鋅600倍液,視病情噴3~5次。或用此幾種藥液處理土壤有較好的效果。

  人蔘蠐螬的防治方法

  蠐螬即大金龜子的幼蟲。為暴食性害蟲,可連續危害,一般春季土表層10釐米土溫為5℃開始活動,活動最適的土溫平均為13~18℃,高於23℃即逐漸向深土層轉移,至秋季土溫下降到其適宜活動溫度時再移向上層土壤。日常生活在地下,主要齧切並食害西洋參的嫩莖及根部,造成缺苗斷壟。一般不容易發現,當看到地上部分的葉子萎蔫時,根部往往已經被蠶食大部分。

  防治方法:土壤休閒期間使用殺蟲劑;勿使用未腐熟有機肥;人工捕捉,蟲情指數達到一定程度時,撒施殺蟲劑並結合灌澆透水。

  人蔘如何採收

  人蔘為五加科人蔘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稱棒槌。以乾燥根入藥,藥材稱人蔘。人工栽培的習慣上叫園參,野生的稱為山參。人蔘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能。葉、花和果實亦供藥用。近兩年來人蔘市場價格比較高,因此種植人蔘效益非常好。

  園參的田間管理固然重要, 可是適時採收也是很關鍵的,直接影響到藥效和經濟效益,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視。園參的採收方法是:一般選生長5-6年即移栽3-4年後的人蔘,於9月中旬到10月莖葉枯萎時即可採收。採收前先拆除參棚,從畦的一端開始,用二齒鎬將參根逐行挖出,採挖的過程中嚴防傷根折須,否則品質就會下降,賣相不好直接影響經濟效益。挖出後抖去泥土,去淨莖葉,按大小分等。並要輕拿輕放,置陰涼通風的室內。採收後要及時加工,以免走漿和黴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