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銀耳的技術

  銀耳也叫白木耳,它不僅是宴席上的珍品,而且具有重要的醫療保健作用。那銀耳怎麼種植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種植季節

  銀耳屬於中溫型菌類,菌絲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24~25℃,子實體發育適宜的溫度為20~25℃。種植季節以春、秋兩季的自然氣溫最為適宜,也可以採取冬季種植房加溫,夏季野外搭蔭棚種植,使銀耳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

  二、培養料的配製

  種植銀耳的原料十分廣泛,以棉籽殼最為理想,此外,雜木屑、玉米芯、甘蔗渣等也是常用的原料。常用的培養料配方為:①棉籽殼85%,麥麩13%,石膏粉1.5%,蔗糖0.5%;②棉籽殼80%,麥麩15%,玉米粉3%;石膏粉1%,蔗糖1%;③雜木屑76%、麥麩20%、石膏粉2%、蔗糖1.3%、硫酸鎂0.4%、尿素0.3%。

  農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任選一種配方。配製培養料時,先把木屑、棉籽殼、甘蔗渣等原料進行過篩,剔除混入的沙石、金屬、木塊等物質。然後將棉籽殼或木屑倒入拌料場上,堆成山形,再把麥麩從山尖均勻地往下撒開,並把石膏粉均勻地撒向四周。把上面的乾料先攪拌均勻,然後把可溶性的新增物,如蔗糖、硫酸鎂、尿素等溶於水中,再倒入乾料中反覆攪拌均勻。每100千克乾料加水100~130千克,使培養料的含水量在60%左右。檢測的辦法是:手抓培養料握緊,如果手指縫間有水滲出,但不滴下,這時候最為適宜。

  三、裝袋、滅菌、接種

  1.裝袋

  培養料拌勻後,要及時裝入塑料袋內。種植銀耳用的塑料袋通常由高密度低壓聚乙烯原料製成,半透明,柔而韌,抗寒、抗張力強,能耐100℃的高溫。種植袋長55釐米左右,直徑8~10釐米,袋底密封良好。

  規模化種植銀耳通常採用裝袋機裝料,每小時可以裝800~1000袋。裝料的方法是:把袋口張開,整袋套進裝料機出料口的套筒上,雙手託緊塑料袋。當培養料從套筒源源輸入袋內時,右手撐住袋頭往內緊壓,使培養料裝緊裝實。當培養料裝到離袋口5釐米左右的位置時,用棉紗線纏扎袋口3~4圈,再反折過來捆紮3~4圈,這樣,袋口就密封好了。一般每100千克培養料,可以裝長55釐米,直徑8~10釐米的種植袋200袋。另外,如果是小規模種植,農戶沒有裝袋機,也可以用手工裝袋,手工裝料時,一定要把培養料裝緊壓實。

  裝料結束後,就轉入打接種穴這一工序。接種穴又叫接種眼,可以用專用的打洞器或自制的鋼管,在袋子正面打3~4個接種穴,穴口直徑1.2釐米、深2釐米左右,接種穴之間的距離要均勻。

  打完接種穴後,把邊長在3釐米左右的白膠布貼在接種穴上,使膠布緊貼在袋膜上。如果封口膠布貼上不緊,料袋滅菌時,會使水分滲透到袋內,造成膠布受溼,易侵入雜菌。

  2.滅菌

  貼好膠布後,就可以進入滅菌工序了。滅菌的目的是將培養基內的有害物質殺滅,保證銀耳菌種順利地定植生長。銀耳種植量大的時候,多采用常壓蒸汽滅菌。常壓蒸汽滅菌的裝置是常壓滅菌灶,它是由磚砌成長方形的灶臺,根據生產規模的大小,灶體的規格可以自行設計。在灶臺上裝配一個由鋼板製成的平底鍋,鍋的長寬與灶臺相等,高60~70釐米。在鍋上安裝一層木板,離鍋底20釐米左右,用來疊放料袋。平底鍋旁設有加水口;四周設有鋼鉤,用來紮緊繩索。

  最好在裝料後2小時內,把料袋送進常壓滅菌灶的蒸倉內,進行滅菌。培養基進灶的疊袋方式,應採取一行接一行,自下而上交叉排放,上下袋形成直線,中間要留空隙,使氣流自下而上暢通,蒸汽能均勻執行。疊好袋後罩緊薄膜,外面加蓋帆布或麻袋,然後用繩索縛紮在灶臺的鋼鉤上,把四周捆牢,上面壓上重物,以防蒸汽衝力把罩物衝飛。滅菌時要用旺火猛攻,使蒸倉內的溫度在5小時內迅速上升到100℃,並保持100℃的恆溫15~18小時,中途不停火,不降溫,這樣滅菌才能徹底。達到滅菌要求後,就可以停火卸袋了。卸袋時,操作人員應套上棉紗手套,以防蒸汽把手燙傷。

  滅菌後的料袋,要搬入發菌室內,發菌室必須清潔衛生、通風良好。由於料袋接種後還要在發菌室內進行發菌培養,所以,為了確保發菌室密閉保溫,要在發菌室的內壁四周罩上一層塑料薄膜。料袋搬進接種室內後,每層4袋,重疊成“井”字型擺放,並留有疊距,使料袋儘快散熱冷卻。

  3.菌種準備

  從正規的菌種生產單位購買沒有雜菌、生長旺盛、菌齡在7-10天左右的高純度菌種。由於銀耳菌種是由銀耳菌絲和香灰菌絲混合構成的,而銀耳菌絲生長在培養基表層,香灰菌絲則生長在培養基深層,因此,接種前必須進行菌種攪拌。拌種時要在接種箱內進行,接種箱又叫無菌箱,箱體四周採用木材框架,正面鑲玻璃,接種箱的密封性比較好,能夠防止接種時雜菌侵入。在接種箱的正面要開兩個圓形的操作孔,兩孔的距離為0.25~0.3米,便於操作人員雙手伸入箱內進行操作。前側面要留可以移動的小門,以便裝入、取出接種的材料和工具。使用時先將菌種和接種所需要的工具放入箱內,然後按每立方米空間用40%甲醛溶液10毫升,配7克高錳酸鉀,混合進行氣體消毒,滅菌30分鐘後就可以使用了。拌種的方法是:操作人員戴上無菌手套,拔除菌種瓶口棉塞,先用接種鏟把菌種表層的銀耳原基挖掉薄薄的一層,然後把電動攪種機伸入菌種瓶內,自上而下慢慢攪拌菌種,使兩種菌絲混合均勻,這樣才能確保出耳整齊。菌種拌好後,在瓶口塞上棉塞,把菌種瓶轉移到接種室中等待接種。

  4.接種

  料袋滅菌散熱後,要等料溫降到28℃以下,才能進行接種。如果料溫過高,菌種會被燙死,導致不能出耳。接種前要做好接種室和工具的消毒工作,方法是:當料袋進房後,每立方米用66%二氯異氰尿酸鈉煙劑2~3克燻蒸5個小時,消毒滅菌。

  接種最好選擇晴天的午夜或凌晨進行,這段時間氣溫低,雜菌處於休眠狀態,傳播力弱,接種比較安全。接種時,把料袋排列在操作檯上,先把貼封穴口的膠布翻起一角,手提彈簧接種器,從菌種瓶內取出菌種,把菌種接入接種穴內,稍稍壓實,然後順手貼封好穴口上面的膠布就可以了。接種量為每750毫升瓶裝銀耳菌種接40~50袋。

  四、發菌培養

  接種後的料袋稱為菌袋,也叫菌棒、菌筒。接種後,把菌袋按每層4~5袋橫豎交叉堆放在接種室中,每堆高1.5米左右,進行發菌培養。

  室內溫度頭3天控制在26~27℃,溫度超過30℃時要在每天早上或夜間開門窗通風降溫,當溫度低於20℃時,應關閉門窗、用炭爐或電爐加溫。第4天菌絲明顯開始吃料,長滿接種穴,這時應把室溫降到23~25℃,並進行一次翻堆檢查,及時撿出受雜菌感染的菌袋。另外,發菌階段的室內空氣相對溼度應該控制在65%~70%,保證每天通風1~2次,每次20~30分鐘。在適宜的條件下,菌袋在發菌室中培養8天左右,菌絲可以伸展到接種穴的膠布邊,當菌圈直徑8-10釐米時,就要把菌袋從發菌室轉移到銀耳種植房內進行管理。

  五、出耳管理

  銀耳專業種植房規格以長9米、寬4米、高4米為宜,農戶也可以利用住房、草房等作種植房。要求房間牆壁地面堅固密實,無洞穴、裂縫,以免雜菌及害蟲孳生。室內要明亮,有充足的散射光。既要有利於保溫,又要便於通風換氣。房內搭8~11層架床,每層高25~35釐米、寬75釐米,一次可以排放耳袋3000~3500個。

  把菌袋搬進銀耳種植房後,要及時排放在培養架上,袋與袋之間要相隔2~3釐米,以利於散熱。把菌袋轉移到種植房內後,就進入出耳階段的管理了。出耳期間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銀耳的產量和品質。下面,我們就按照銀耳的生長髮育規律,為大家介紹一下在出耳期間都要做好哪些管理措施。

  1.子實體形成期

  菌袋轉入種植房後,就進入子實體形成期。在種植房中培養4~5天后,也就是接種後的12-13天,菌絲逐漸佈滿整個菌袋,這個時候菌袋內的氧氣已經基本消耗完了,所以,應該及時用刀片在膠布四周各劃一刀,然後把接種穴上的膠布一次性揭除,讓新鮮空氣進入袋內。揭完膠布後,把菌袋一袋挨著一袋側放在培養架上,在上面蓋上一層報紙,然後用噴霧器在報紙上面噴水,促進菌絲生長及白毛團原基分化成子實體。

  接種後的13-18天白毛團原基逐漸分化成子實體,這一段時間很關鍵,稍有疏忽就會使銀耳減產甚至絕產。在這段時間的管理上,溫度應控制在20~25℃,空氣相對溼度應保持在85%~93%。要經常觀察種穴是不是有白毛團原基或黃水出現,如果黃水過多,應該把它倒掉或把銀耳袋的穴口傾斜,讓黃水流出,並要注意降溫保溼。當溫度高於28℃時,應加強通風噴水,在噴水之前,要先用手把報紙提起,輕輕地抖一下,然後在報紙上面噴霧水;每天早、晚各通風一次,每次通風20分鐘左右。

  2.子實體生長期

  接種後第18天左右,當幼耳長到3~4釐米時,就進入了子實體生長期。在子實體生長期,應使溫度保持在23~25℃,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90%~95%之間。溫度太低時,要進行增溫;溫度太高時,則要加強通風,並在報紙上噴水降溫。接種後第25天左右,當子實體長到6~8釐米時,如果溼度太低可以掀開報紙,直接向幼耳噴霧水,每天噴2~3次,噴水後要通風1小時左右,使溫度保持在20~25℃。

  3.子實體成熟期

  接種後30天左右,當子實體長到直徑12釐米左右時,進入成熟期。成熟期要停止噴水,這一階段發耳室空間溼度要降到80%左右,氣溫掌握在23~24℃。在銀耳成熟期,一般每天通風3次,每次30分鐘左右,使室內空氣保持新鮮,子實體有足量的氧氣。銀耳子實體進入成熟期時,除停溼通風外,還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線可以促進耳片色澤增白,還可以殺滅耳片上的細菌。為此,每天上午8~10時應開啟門窗,讓陽光透進耳架,照射子實體,促進耳片色澤鮮白,使耳片變厚,伸展整齊,以獲得高品質的銀耳。

  六、銀耳採收

  銀耳接種後35~40天就可以採收。成熟的銀耳,形似菊花或牡丹,顏色鮮白或米黃,稍有彈性;耳片全部展開,質地疏鬆,通常子實體直徑可以達到10~15釐米,鮮重在150~250克左右。此外,也可以根據菌袋的重量來判定銀耳是不是已經成熟,完全成熟的子實體,由於培養料已經被分解消耗完,所以菌袋很輕。

  採收銀耳最好選在晴天的上午進行,採收時,用手從耳基部位整朵撕下,注意防止耳基內的菌糠粘附在耳片上。採收下來的銀耳,要放在乾淨的籮筐內,注意輕採輕放,不要重壓。銀耳採收後,要先用刀颳去蒂頭的雜質,然後放在水池中用清水沖洗乾淨。最後用烘乾機把銀耳烘乾,或者在陽光下把銀耳晒乾。這樣處理後的銀耳就可以出售了,優質的商品銀耳乾燥後呈米黃色、沒有黴變、沒有雜質。

  銀耳種植技術。銀耳是食用菌的主栽品種,普通農戶利用30~40平方米的房間,每次種植3000~3500袋,按每批銀耳生產週期35~40天計算,一年可以種植5~6批。

  種植銀耳的注意事項

  栽培季節不當:

  在自然氣溫條件下銀耳室內栽培以春秋為宜,但有的栽培戶盲目提前或延遲接種,結果春遇寒流,秋遭高溫,菌絲處在逆境下生長纖弱。尤其秋栽氣溫不穩定,特別是遇高溫菌絲受損,影響出耳和產量。

  接種把關不嚴:

  接種室及工具消毒不徹底,接種室四周環境衛生差或靠近食品釀造廠房;操作人員衣物帶雜入室;不按無菌操作要求接種,導致雜菌汙染。

  發菌控溫不好:

  銀耳接種後頭3天為萌發期,4-12天為生長期,對溫度的要求,萌發期不超過30℃,生長期不超過28℃。有的栽培者沒有很好掌握這個極限溫標,秋栽發菌時超溫不採取疏袋散熱等措施,致使菌絲受高溫危害,穴口吐黑水,發生爛耳;春栽發菌時遇到春寒,沒及時加溫,使菌絲長時間處於低溫,結果穴口吐白色粘液,都直接影響出耳和產量。

  開口擴穴誤期:

  菌袋開口增氧的適合菌齡,通常分:開小口的為10天左右,過2-3天撕掉膠布,再過2天割膜擴穴,三道工序15-16天,如採用一次性完成的,其菌齡14-15天。栽培戶常因開口擴穴時間拖延,使袋內菌絲嚴重缺氧導致生長衰弱,出耳困難或不齊而欠產。

  噴水增溼過量:

  菌袋開口增氧蓋紙後,未及時噴水,袋內呼吸旺盛,水分蒸發快,穴口菌絲乾枯,原基難以形成。有的栽培者一見原基形成,就仿照黑木耳疏基一樣進行噴槍直衝,把原基沖走。銀耳原基為一粒或一朵,噴水過量,影響出耳率和幼耳;加之關門噴水,通風不良,造成黴菌發作而爛耳;也有的因栽培架過高,噴水時高層噴不到水,底層又過溼,造成高低層出耳不齊,甚至高層缺水,子實體發育不良。

  房棚結構不妥:

  老房栽培銀耳,多為單門,缺視窗,空氣不對流,因此靠門口的通風好,長耳優,靠裡面的長耳較差。有的栽培房上方不設通氣窗,噴水增溼後水蒸氣上升,下滴流淌聚在栽培架頂層的耳袋上,造成頂層菌袋爛耳。

  種植銀耳的要求

  1.營養

  營養是銀耳生長的物質基礎,代用料培養基的合成比,應是最大限度的滿足銀耳對各種營養的要求。銀耳菌絲能夠直接利用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如單糖***葡萄糖***、雙糖***蔗糖***。因銀耳菌絲分解木質素、纖維素能力很低,不能直接利用纖維素和木質素,只有香灰菌絲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了木質素和纖維素。銀耳菌絲才能利用。培養料還應具備充足的氮素、維生素、磷、鈣等礦物元素以及微量元素以利子實體生長。

  2.溼度

  水是銀耳生命活動的首要條件,銀耳對水的要求二適一多。即孢子在適溼的條件下***相對溼度70%~80%***萌發成菌絲,菌絲亦在適溼的條件下定植,蔓延生長。並在一定的發育階段分化和產生子實體原基。子實體在多溼環境***相對溼度在80%~90%***迅速發育,展出肥美飽嫩、玉骨冰肌的耳片。在過溼條件下不易萌發成菌絲,而是以芽殖形式出現。 在適溼的條件下菌絲才能定植,生長旺盛。菌絲粗短成束,子實體分化正常。在過溼的環境中,菌絲生長柔弱纖細稀疏,子實體分化不良或膠化成團。因而要根據銀耳生長各階段對溼度的不同要求,給以適當的水分。

  3.溫度

  溫度是銀耳生命活動強度和生長髮育速度的重要因素,銀耳屬中溫性真菌,菌絲***包括銀耳芽袍和香灰菌絲***在 16℃~30℃內均能生長,其中20℃~28℃生長正常,23℃~25℃生長最好,低於20℃或高於28℃菌絲纖弱。子實體分化的溫度在16℃~28℃之間,低於16℃生長遲緩,高於28℃分化不良,最理想的溫度應是22℃~25℃。 銀耳抗寒力很強,孢子在0℃2小時,不會失去發芽力。

  4.空氣***氧氣***

  銀耳是一種好氣性真菌。菌絲萌發對氧氣的需要,隨著菌絲量的增加而增加。子實體的分化對氧的需要也應掌握,耳大氧多,耳小氧少。在適溫多溼的環境中,氧氣充足,子實體分化迅速,在缺氧的情況下,菌絲生長緩慢,子實體分化遲緩,所以在栽培過程中,必須適當通風換氣。

  5.光照

  強烈的直射光;不利銀耳菌絲萌發及子實體分化。散射光能促進孢子的萌發和子實體的分化。不同的光照對銀耳子實體的色澤有明顯關係,暗光耳黃子實體分化遲緩,適當的散射光,耳白質優。

  6.酸鹼度***PH值***

  銀耳是弱酸性真菌,PH值應在5.2~5.8之間,過酸或過鹼對銀耳都有一定的影響。 以上各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須加強管理。想方設法滿足銀耳生長要求,從而達到高產、優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