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適合種植什麼藥材好

  山區藥材種植因認識上存在的諸多誤區,致使山區中藥材種植一直處於小打小鬧狀態,沒有真正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山區適合種植的藥材,一起來看看。

  山區適合種植的藥材

  大葉蒲公英

  大葉蒲公英抗逆效能強,在臨床上對治療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燒、胃炎、肝炎等有一定的獨到之處,在全國中藥材市場上銷量很大,是不可缺少的常用中藥材。大葉蒲公英不僅是常用中藥材,鮮嫩時又是可口的蔬菜。如果在保護地種植,一年可割6~7茬,每畝出鮮菜7200~8000公斤,並能持續3~4年,這是一個好專案,如果市場發展起來,可以積極供應特色蔬菜,讓人們飽嘗口福,並在吃菜中清熱解毒身體健康,沒有病蟲害,完全的綠色食品。

  射干

  射干適應性很強,全國各地都能生長,不僅是一味名貴的中藥,也是一種美麗的花卉。種植射干不佔好地,荒山、荒坡、荒地、草原、沙灘都能生長,抗旱抗寒能力很強,只要苗出來了,就會很頑強的生存下去,並且越長越旺,據有極強的生命力。射干上凍前種植當年不出苗,待第二年春出苗,如果春夏播在3月20日至6月20日都可,其種植時間是很長的。生長2~3年採收,畝產乾貨200~250公斤,畝用種子5~6公斤,現市場銷售價是16~21元/公斤,並呈上漲之勢。

  旱半夏

  旱半夏喜廕庇環境,在10~12月和2~5月份種植,當年收穫。椐實驗表明,一般畝產量為150~200公斤,畝效益為6000元以上,若是土質肥沃,管理得當,畝產量可達250公斤以上,效益更加可觀。旱半夏田間能套做玉米、高粱等高秸作物,也可套種於果樹林下,立體種植,效益更佳。其種苗價格上漲價高,旱半夏畝用種量較大,約35~50公斤,種植成本高讓藥農可望不可及,一般都不敢大面積發展,只是小規模種植,自己培養種苗後再擴大,這種狀況也抑制了大面積發展的可能。

  遠志

  遠志為常規大宗藥材,在全國中藥材市場上,多年來暢銷並缺貨。近年來由於野生資源越挖越少,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家種遠志面積不大,致使各地市場紛紛漲價,敞開收購。遠志不怕嚴寒、乾旱,山區、平原、草原都可以種植,具有極強的生命力,生長2~3年採收,在實地操作中密植比稀植產量高,人們常說“稀的強不如密的長多”,這句話用在這裡十分明顯。其畝用種子2~2.5公斤,畝產150~250公斤。畝效益是十分理想的。

  瓜婁

  瓜婁在全國各地都能生長,山坡、丘陵、草原、坡地、房前房後和空閒地,適應性很強,並越長越多。近年來瓜婁價格一直高昂並緊缺,瓜婁仁價格也不斷上浮,究其原因是過去瓜婁仁一直作藥用,食用者很少,自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瓜婁仁作為保健品用量大增,還有南方各省經加工後做瓜子食用。秋末果發黃後採收畝產150~200公斤。在市場上,全瓜婁是14~15元/公斤,瓜婁仁28~30元/公斤,瓜婁皮是12~13元/公斤,經濟效益是很不錯的。

  黃芪

  黃芪喜歡沙質或半沙質土壤,粘土地次之。苗小時需要水分多些,長大後需水分較少,為半旱田作物。屬於喜光植物,如果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下生長不良。在全國中藥材市場上為常用大宗品種,並大量出口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地區。黃芪不僅是治病救人的中藥材,也是新興的保健品之一,經常食用一些會使身體健康,更能顯示出陽剛之美。在東北及內蒙地區生長2年採收,其它地區1年或2年都可,畝產300~400公斤,市場價格根據不同規格是8~13元/公斤。如果綠化荒山畝用種子2公斤,可以長期發展下去。

  知母

  知母在全國各地不論荒山、荒坡、荒原、草原、沙灘、林間、丘陵、坡地都能生長,適應多種環境,並鬱鬱蔥蔥,是封山綠化和改造水土流失的一個好品種。知母根系發達,固沙固土能力很強,而且抗旱抗澇抗嚴寒。家種知母2~3年採收一次,畝產400~700公斤,價格10~15元/公斤,並呈上升之勢。知母分春夏秋播種,以春季為主,畝用種子3~4公斤,山區或林間撒播用4~5公斤。

  山區黃芪種植方法

  【選地整地】:

  黃芪適應性強,比較耐寒耐旱,一般土壤都能生長,不宜在低窪積水地種植,根部較深,種前應深耕土地,適時洇地,乾旱地區在雨季種植不錯。黃芪系深根作物,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向陽高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平地或向陽的山坡均可種植,前茬以禾本科作物為宜。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在播種之前將種子用水泡漲,浸泡時間約6-8個小時為宜,撈出後用沙子拌起來,發現有芽時即可播種。一般7-10天出苗。條播,按行距20-25釐米開1-1.5釐米深的溝,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用大鋤稍用力推平,然後再將畦面摟出浮土。

  【田間管理】:

  高6-8釐米時間苗,以不擁擠即可,定苗後要澆水追肥,畝用尿素10-15公斤。苗期注意中耕除草。雨季溼度過大,要注意排水。

  1、間苗、定苗、補苗:當苗高5-7cm時進行第一次間苗,通過2-3次間苗後,每隔8-10cm留壯苗1株。如遇缺棵,應小苗帶土補植,也可重播催芽籽補苗。

  2、追肥黃芪喜肥:在生長第1、2年,每年結合中耕除草追一次肥,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000kg或三元素複合肥***N、P、K各15%***7-8kg。第一年冬季枯苗後每667平方米施入廄肥2000kg加三元素複合肥***N、P、K各15%***10kg、餅肥150kg,混合拌勻後於行間開溝施入,施後培土防凍。

  打頂為了控制植株高度生長,減少養分的消耗,於7月底前進行打頂。可以增產。

  3、中耕除草:黃芪幼苗生長緩慢,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cm左右時,要結合間苗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第2次於苗高8-9cm,第3次於定苗後各進行中耕除草1次。第二年以後於5、6、9月各除草一次。

  【病蟲害防治】:

  在7-8月間時有白粉病發生,可用粉誘寧或白粉靈、及多茵靈、託布津液按說明噴治,一次或二次痊癒。

  1、蚜蟲,7-8月份發生,為害嫩梢,高溫乾旱年份尤為嚴重,可用40%樂果1000-1500倍或50%避蚜霧2000-3000倍噴霧防治。

  豆莢螟成蟲在黃芪嫩莢或花包上產卵,孵化後幼蟲蛀入莢內咬食種子。老熟幼蟲鑽出果莢外,入土結繭越冬。在花期用敵敵畏或敵殺死按用量每隔7天噴施一次,連續噴3-4次,直到種子成熟為止。

  2、黃芪紫紋羽病,俗稱“紅根病”。因發病後根部變成紅褐色,先由鬚根發病,而後逐漸向主根蔓延,根部自皮層向內部腐爛,最後全根爛完。防治方法:除清除病殘體、輪作、雨季排水外,可結合整地每667平方米用70%敵克鬆1.5-2.0kg進行土壤消毒或發病初期用多菌靈、甲託、退菌特等灌根。

  3、白粉病,高溫多溼的7-8月間為盛發期,危害葉片和莢果。受害葉片兩面和莢果表面均生有白色絨狀黴斑,後期出現很多小黑點,嚴重減產。可於發病初期用25%粉鏽寧1500倍液或1:1:120波爾多液噴霧2-3次,效果較好。

  【收穫加工】:

  當年秋後或第二年秋後,挖出或拔出,去掉泥土和蘆莖,晒乾入藥,也可以鮮賣。

  一般2-3a採收,生長年限過久可產生黑心,影響品質。一般9月中下旬採收為佳。用工具小心挖取全根,避免碰傷外皮和斷根,去淨泥土,趁鮮切去蘆頭,修去鬚根,晒至半乾,堆放1-2d,使其回潮,再攤開晾晒,反覆晾晒,直至全乾,將根理順直,紮成小捆,即可供藥用。質量以條粗、皺紋少、斷面色黃白、粉性足,味甘者為佳。正常年份每667平方米可產幹品300k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