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黑果枸杞

  黑果枸杞的漿果是戈壁裡罕見的野生水果,果味甘甜,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和活性物質。要怎麼種植才好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種植黑果枸杞的方法。

  黑果枸杞的種植:種子採集

  柴達木地區野生狀態下的黑果枸杞種子9月中、下旬成熟,種子成熟後在漿果內不能自行脫落。黑果枸杞存在大小年結果現象,採集時可選生長旺盛、植株較高、結果量大的母株採集。人工採集漿果可逐一直接採摘放置於尼龍袋內。採到的果實置於向陽通風處晾晒,晾乾後低溫貯存,低溫儲存種子的適宜溫度為-5℃~1℃左右。據試驗,放置1 a的種子較當年的新種子發芽率降低5%~10%左右,放置2 a的種子發芽率降低38%~53%左右。

  種子處理

  4月中旬將種子淨化處理,去除發黴的種子,篩選出殘枝、果梢、碎硝、沙土等雜質,把選好的含有黑果枸杞種子的乾果倒入水缸中,加入清水,浸泡24 h,然後用打漿機***去除內網***把果打碎,為了不浪費種子要再打1次,接著除雜,過濾出種子。由於黑果枸杞果中糖分含量較大,因此種子要用大量清水沖洗,直到成為清水為止,再用0.3%~0.5%的高錳酸鉀浸泡種子2~4 h,撈出用清水洗淨。

  按種沙比1:3的比例混拌,將種子堆放在溫室內,把麻袋或草簾蘸溼水,用手握不滴水為宜,蓋到種子上,室溫保持20℃,溼度為80%左右,每天要翻種子4~5次,每次要在覆蓋物上灑些水。

  黑果枸杞的種植:播種前準備

  圃地選擇

  根據野生黑果枸杞群落分佈的情況來看,黑果枸杞苗圃地應選在地勢平坦、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交通便利、土層深厚的沙壤土的地方作為育苗地。忌前茬是普通枸杞及菜地。

  容器選擇

  保水性好,直徑5 cm、高12 cm的蜂窩狀無底軟塑料袋作為容器,每板可培育成苗336株。

  整地坐床

  播種地於4月上旬翻耕,做播種床。做床前清除圃地雜物草根,按1 400 kg/667m2施入腐熟農家肥,羊糞最佳,施肥後及時翻耕並將圃地內尚未腐爛的植物根及其他雜物清除乾淨並耙平地面。苗床選擇低床,床寬1.2 m,床長12 m,床深12 cm,床底整平拍實,四壁垂直,使容器排列在床內與地面同高。兩床之間留出40 cm寬的工作道,以便管理。播種前苗床灌透水,沙土灌水後第2天即可播種,沙壤土2~3 d後可播種。

  基質配製

  培育基質是育苗成敗的重要條件,應不易板結,保水保肥,通透性好。試驗採用當地沙土10%~20%,農業區沙壤土60%~80%,腐熟的羊板糞10%~20%。所有成分粉碎後過篩,用鐵杴反覆拌勻,為了防止土壤中殘存病原菌和地下害蟲,用2%~3%的硫酸亞鐵粉製成藥土,基質施藥土10 kg/m3,充分混合均勻,堆放3~4 d。

  黑果枸杞的種植:裝袋播種

  播種方法

  裝袋前要對整平的床面踏實噴水,然後將營養土裝入袋內,使土離袋口1~1.5 cm。將裝好的袋整齊排放在床內,排列成行,相互靠緊,既可防乾燥,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容器放好即可播種,每袋播種量要視種子情況而定,一般3~4粒,覆溼沙厚度1~1.5 cm。覆完沙後,磨平容器帶面,等待出苗。為了保證出芽率,播種1~2 d後,地面有些干時就灑水。

  播種時間

  根據海西地區氣候特點,黑果枸杞容器大棚育苗在3月底至4月上旬進行,與當地春播時間基本相同。經過催芽處理的種子於3月下旬至4月上旬之間直接在大棚苗圃地播種。從實踐看,以4月上旬較為適宜,此時氣溫日漸回升,地溫逐漸升高,積溫不斷增加,熱量積累平緩,有利於種子萌芽生長。

  黑果枸杞的種植:苗期管理和移植

  黑果枸杞基本上同時發芽,出苗整齊,出苗後2周左右,為增強抗逆性,應適當揭棚通風、降溫,幼苗適應後至定植前逐漸揭去全部棚膜。揭膜後及時澆透水,並適時拔除雜草,以後視生長情況15 d左右澆水1次,幼苗10 cm高後可延長澆水間隔期,20~25 d澆1次,之後按常規管理。由於耐水溼性差,澆水次數不應過多,以免爛根死亡。苗高20~30 cm進行定苗,據測定35~40 d生的黑果枸杞平均苗高20~40 cm。當苗木根莖粗大於0.6 cm時即可出圃造林,柴達木地區白天高溫乾熱,可選陰天或早晚定植的方法,以免灼傷幼苗。定植時連袋移植,注意儘量不把袋體土坨弄碎,並保持黑果枸杞苗主根完整。株行距採用30 cm×50 cm,定植後立即澆水,成活率可保持在95%。

  黑果枸杞的種植:結語

  通過試驗對黑果枸杞在人工栽培條件下的生長規律及部分特性有了初步瞭解,將其成功引入非分佈區,並掌握了育苗的主要技術環節。黑果枸杞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前人曾做過探索性研究,採取人工種植,摸索育苗技術,能夠推動廣大生態建設者對黑果枸杞的利用價值的再認識,抓住當前生態建設的良好時機,保護和利用好分佈於廣大地區尚處於閒置狀態的黑果枸杞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