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大田芋頭

  芋頭原產於印度,後由東南亞、華南地區及日本等地引進。我國以珠江流域及臺灣省種植最多,長江流域次之。大田芋頭一般都是怎麼種植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種植大田芋頭的方法。

  種植大田芋頭:環境要求

  土壤

  水芋適於水中生長,需選擇水田、低窪地或水溝栽培。旱芋雖可在旱地生長,但仍保持沼澤植物的生態型,宜選擇潮溼地帶種植。芋頭是喜肥性作物,其球莖是在地下土層中形成的,因此應選擇有機質豐富,土層深厚的壤土或粘壤土,以pH值5.5-7最適宜。

  溫度

  芋頭原產高溫多溼地帶,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形成了水芋、水旱兼用芋、旱芋等栽培型別。但無論水芋還是旱芋都需要高溫多溼的環境條件,13-15℃芋頭的球莖開始萌發,幼苗期生長適溫為20-25℃,發棵期生長適溫為20-30℃。晝夜溫差較大有利於球莖的形成,球莖形成期以白天28-30℃,夜間18-20℃最適宜。

  水分

  無論是水芋或是旱芋都喜歡溼潤的自然環境條件,旱芋生長期要求土壤溼潤,尤其葉片旺盛生長期和球莖形成期,需水量大,要求增加澆水量或在行溝裡灌淺水。水芋生長期要求有一定水層,幼苗期水層3-5釐米。葉片生長盛期以水深5-7釐米為好,收穫前6-7天要控制澆水和灌水,以防球莖含水過多,不耐貯藏。

  光照

  芋頭較耐弱光,對光照強度要求不是很嚴格。在散射光下生長良好,球莖的形成和膨大要求短日照條件。

  種植大田芋頭:操作流程

  初期,根系較淺,不耐乾旱,種芋髮根後,新生植株逐漸膨大而成為,其後隨著植株的生長,不斷形成新的球狀莖,即鮮芋,在適宜環境下不斷分櫱水質良好,空氣清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生物資源呈多樣性的生產基地,土壤以pH值5.5-7.0、有機質含量1.0%-1.5%左右的壤土或砂壤較為適宜,整地在秋後即可進行。

  秋後對土地進行冬耕,耕作深度在30釐米以上,有條件的可使用手扶拖拉機耕作,翻土量大,耕作深,效果好。通過冬耕可以提高地溫,疏鬆並加厚活土層,小苗棚催芽易出現溫度偏高現象,影響芽的質量,這是應當注意的,而且剛出芽時,也要降低棚內溫度,控制在20—21℃,使芽健壯,有利於土壤。

  施基肥

  結合整地,按種植面積的大小,施肥。催芽之前,要先選種,在貯藏的芋種中,挑選單重40克以上的健壯的子芋做種,選種時要剔除病弱的子芋。晒種。種芋從貯藏窖取出後,要先晒2—3天,晒至子芋尾部稍微有點萎縮為好,以打破休眠,促進發芽。

  催芽

  催芽可以有幾種方法:最簡易的方法是將種芋混合在含適當水分的麥秸裡,放在向陽背風處催芽,溫度為20—25℃,早晚用薄膜或草苫子覆蓋保溫,進行催芽。再一種方法是在室內催芽:在室內盤土炕或生火爐,使溫度恆定在20—25℃,將種芋放置在室內的架子上進行催芽,為便於管理和節省空間,可以整袋放置,不影響出芽,一般30—40天出芽,注意待芽剛萌發時要降低溫度,使溫度保持在20—21℃,可促芽健壯。另外,為使發芽一致,應及時檢查,挑芽分批管理。還有一種方法是採用小苗棚催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