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蒲公英

  蒲公英是人們死愛的花草,那麼蒲公英怎麼種植呢?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

  蒲公英的種植:品種選擇及採種

  國外有一些蒲公英優良品種,如法國的厚葉品種,葉片大而肥厚。我國主要採集野生的蒲公英種子。採種時選擇葉片肥大、葉多色綠、鋸齒較深、根莖粗壯的植株作為採種栽培,在夏季,待花托由綠變黃時,於每天上午八九點鐘將花剪下,放室內後熟1天,待花序全部散開,再陰乾1—2天,用手搓掉冠毛,晒乾備用。蒲公英的留種採集應有固定的種子圃地。

  蒲公英的種植:囤栽技術

  1.囤栽床準備:

  根據條件選擇溫度能穩定維持在8—25℃的各種保護設施。在設施內做好土厚40—50釐米的栽培床,栽培基質用潔淨的土壤或河沙等。最後設施內用煙燻劑消毒。

  2.囤栽方法:

  囤栽前應將肉質根提前1天從貯藏窖內取出陰晾。將蒲公英肉質根按長度分級。然後按級別一溝一溝地碼埋,碼埋間距2—3釐米,埋人深度以露出根頭生長點為度,碼要整齊。碼埋完畢後立即澆透水,澆水後2—3天插小供棚、覆蓋黑色薄膜。

  3.囤栽後管理:囤栽後管理主要是設施內溫溼度的調控。一般床內溫度保持在15—20℃,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60%—75%為好,溫溼度的具體調控方法同一般的設施栽培。由於幼葉生長主要靠貯藏營養,所以該期內不用施肥,高產的關鍵是培育粗大、肥壯和充實的肉質根,並且冬季合理貯藏,減少營養消耗。

  4.收穫:當葉片達到10—15釐米時,用刀割取葉片,注意保護生長點,幼葉清洗後打捆包裝上市。收穫一般應在清晨進行。為延長市場供應期,可分期分批囤栽,這需要冷庫等冷藏裝置。

  蒲公英的種植:肉質直根的培育

  用作生產體芽菜的肉質直根可以到野外直接採集。這樣雖然比較經濟,但肉直根不肥大,不能生產優質的體芽菜,建議人工培育。

  1.播前準備:

  選擇疏鬆肥活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為種植地。秋收後淨園並結合耕翻整地。每1/15分頃***畝***施4000—5000千克腐熟的優質農家肥。翌年土壤化凍後按1.2米寬做畦,待播。

  2.播種:

  在土溫達到IO~C以上時開始播種。在畦內開淺溝2—3釐米,溝距10釐米、寬10釐米,踏實澆透水,將種子摻細沙,拌均勻,撒播於溝內。覆土2—3釐米,最後在畦的兩邊插上竹弓片,蓋上塑料薄膜以保持蒲公英萌發的最適溫溼度。

  3.苗期管理:

  播種後約9—12天出苗。幼苗出齊後,去掉薄膜並及時中耕除草、追肥澆水,促使苗子生長旺盛。當蒲公英幼苗進入2—3片、5—6片和7—9片真葉期時,應結合中耕除草分別進行3次間苗***間下的苗可上市***,最後一次按株距5釐米、行距10釐米選壯苗定苗,間苗定苗後一般均需及時澆水,定苗後,每平方米追施尿素15—20克,磷酸二氫鉀6—8克,結合追肥再澆一次水。此期應防止徒長與倒伏,並結合中耕,及時除掉田間雜草。

  4.蹲苗與田間管理:

  蒲公英定苗後很快進入蓮座期,此期是為肉質根膨大打基礎的關鍵階段。此後一段時間不澆水,直到肉質根進入迅速膨大期。蒲公英抗逆性和抗病較強,田間管理的重點是清除雜草和肥水管理。要根據植株生長狀況和土壤墒情及時澆水追肥。也可採取葉面施肥的方式延緩葉片衰老。播種當年不採收,以促其繁茂生長、肉質根粗大,以利來年早春生產出優質的體芽菜。

  5.肉質根的收穫與貯藏:

  肉質根的收穫最遲應於上凍前完成。將挖出的根株進行整理,摘掉老葉,保留完整的根系及頂芽。與此同時,應準備好貯藏窖,最好選擇背陰地塊挖寬1—1.2米,深1.5米***東西延長***的貯藏窖。將肉質根放人窖內,碼好,高不超過50釐米。貯藏前期要防止溫度過高而引起肉質根腐爛或發芽,貯藏後期要防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