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怎麼養有哪些好的方法

  鸚鵡是眾多羽毛豔麗、愛叫的鳥,家裡養一個鸚鵡可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鸚鵡養殖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鸚鵡的飼養技術

  1、溫度需知

  鸚鵡幼鳥出生1日到14日時,飼養環境適當溫度為36到34度。鸚鵡幼鳥出生15日齡到初羽長成,飼養環境適當溫度為32到30度。初羽長成到斷奶階段:飼養環境適合保持在28度左右。

  2、保溫方法

  飼主可利用陶瓷燈泡或是磨砂燈泡來作保溫的工作,一般建議是使用10W-40W的燈泡,因燈泡溫度高,所以應該要加上護罩或者是把燈泡吊高再來使用,以免鸚鵡幼鳥不小心燙傷,燈泡建議裝在箱子的角落。

  3、溫度注意

  聰明的鸚鵡幼鳥會自己根據熱度來調整自己與燈泡的距離,不過當飼主發現鸚鵡幼鳥發抖或活動力變低時,代表住所溫度過低。而若發現鸚鵡幼鳥張口呼吸且呼吸急促,那表示住所的溫度太高。

  4、食物溫度

  鸚鵡幼鳥需餵食奶粉,而奶粉餵食的適當溫度需控制在38到40度之間,溫度太高,會造成鸚鵡幼鳥嗉囊的燙傷,溫度太低可能造成鸚鵡幼鳥拒吃,或消化太慢的情況。

  5、餵食方法

  餵食鸚鵡幼鳥的時候,將專用湯匙或針筒靠近鸚鵡幼鳥嘴巴,一般鸚鵡幼鳥在接觸到湯匙或針筒的時候都會自動開口索食,但當遇到鸚鵡幼鳥因為緊張,或不適應而不願意張嘴吃食的時候,可用湯匙或針筒輕輕的將鸚鵡幼鳥嘴巴撬開後,注入少量的溫奶粉。

  6、餵食份量

  鸚鵡幼鳥第一次餵食的時候,少量餵食即可,並讓其好好休息別急著跟他玩,等觀察其嗉囊順利消化全部食物後,就可以正常餵食了。以八分飽為重點,寧可少量多餐也不要一次餵食過量。

  鸚鵡的生活習性

  大多數鸚鵡主食樹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實、種子、堅果、漿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蟲。吸蜜鸚鵡類則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軟多汁的果實。

  鸚鵡在取食過程中,常以強大的鉤狀喙嘴與靈活的對趾形足配合完成。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在樹冠中攀援尋食時,首先用嘴咬住樹枝,然後雙腳跟上;當行走于堅固的樹幹上時,則把嘴的尖部插入樹中平衡身體,以加快運動速度;吃食時,常用其中一足充當”手”握著食物,將食物塞***中。

  曾有人觀察過飼養下的10多種鸚鵡在取食中使用左、右腳的頻率,發現超過72%的個體多向於用左腳抓食。對後肢肌肉的比較解剖發現,常以左腳抓食的,其左腳明顯長於右腳,善用右腳抓食的,右腳僅微長於左腳。

  也有特例:如 深山鸚鵡,這種生活在澳洲紐西蘭地方山區灌木叢中的鸚鵡體形大,羽毛豐厚,獨具一付又長又尖的嘴。除了具有其它鸚鵡的食性外還喜食昆蟲、螃蟹、腐肉。甚至跳到綿羊背上用堅硬的長喙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鮮血淋淋,所以當地的紐西蘭牧民也稱其為 啄羊鸚鵡。

  鸚鵡的特徵:

  鸚鵡是典型的 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鸚鵡的 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鸚鵡主要是熱帶,亞熱帶森林中羽色鮮豔的食果鳥類。鸚鵡中體形最大的當屬紫藍金剛鸚鵡,身長可達100釐米,最小的是藍冠短尾鸚鵡 ,身長僅有12釐米,這些鸚鵡攜帶巢材的方式很特別,不是用那彎而有力的喙,而是將巢材塞進很短的尾羽中,同類的其他的情侶鸚鵡,也是用這種方式攜材築巢的。侏鸚鵡屬有6種,全長都在10釐米以內。6種僅見於新幾內亞和附近島嶼。

  鸚鵡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羽色豔麗。有華貴高雅的 紫藍金剛鸚鵡、全身潔白頭戴黃冠的 葵花鳳頭鸚鵡、能言善語的 亞馬遜鸚鵡、五彩繽紛的彩虹吸蜜鸚鸚鵡、小型葵花似的 雞尾鸚鵡、小巧玲瓏的 虎皮鸚鵡和 牡丹鸚鵡、大紅大綠的 折衷鸚鵡、形狀如鴿的 非洲灰鸚鵡。泰國2001年發行了一套鸚鵡郵票,分別是緋胸鸚鵡、亞歷山大鸚鵡、短尾鸚鵡、花頭鸚鵡;其中緋胸鸚鵡、 花頭鸚鵡在中國境內都有野生種群。 緋胸鸚鵡分為大緋胸和小緋胸兩種,尤以 大緋胸鸚鵡為最,是馳名中外的籠鳥,主要產於中國四川省及西藏東部雲南北部,也稱大紫胸鸚鵡、四川鸚鵡。

  飼養大型鸚鵡的細節問題

  吵鬧:大型鸚鵡吵鬧和小型鸚鵡比起來簡直不能一概而論,可以說是穿透力十足的。尤其葵花,聽上一分鐘可以讓你抓狂了。這就不光屬於你自己的問題,還包括的鄰居反映。但是也並不是不能解決,首先你得了解他們叫的原因,早晨還有傍晚那是天性,但是如果你能陪著他們,這種情況能夠改善很多。早晨叫往往更加的擾民。提供大家我的解決辦法,可以參考。1:如果條件允許,讓鸚鵡和你在一個房間睡覺,你在床上,他在架子。這樣可以很有效的緩解鸚鵡大叫,因為他們能看見你,就會有安全感。我的好多朋友按照這個建議也是確實有效。2:如果種種原因不能這樣,比如鸚鵡有自己的房間,那我建議你能弄個籠子給他,不用太大,起碼能裝下他,供他睡覺。這樣晚上睡覺時候,讓他進去,然後蓋上一個不透光的布,等你起來,你再掀開,也非常的有效,這是我個人在用的辦法。鸚鵡就是這個習慣,無論什麼時間,只要關燈,見不到光,一會就睡著了。利用動物習性解決動物各種問題,是個基本條件。

  有的鸚鵡大叫並非僅僅兩個時間段裡,那麼你就需要注意,因為他們不會無故大叫,比如他是不是餓了,沒有水了,或者食物太涼,或者自己腳纏住了,水裡是不是被汙染***例如排便了***。你是不是太久沒好好陪他了?突然見到了你,而且卻並沒有理他?這些都是他們叫的可能原因。需要鳥友自己通過對自己寶貝的瞭解,來找到問題的原因。

  當然在這一切的一切之前,最需要做的還是房間隔音問題。因為只要活物,都是無法預測,再聽話的鸚鵡也會突然調皮,再吵鬧的鸚鵡可能某天也會突然沉默,這些都說不好,還是做好隔音,這是基本解決辦法。

  再有和鄰居,家人搞好關係,如果你和他們關係非常的友好,我相信很多人都會互相包容偶爾的打擾或者是別的問題,因為畢竟抬頭不見低頭見,少數刁蠻刻薄之人畢竟很少,而且就算你什麼都不養,他們也不會和你友好的。但是鄰里關係處好好處多多,也能日後大家互相包容一下,例如我的金剛曾經突然嚇到過鄰居,鄰居開始以為是個假的。大家搞好關係,能夠少很多小麻煩。

  咬人:

  很多朋友,尤其剛剛買來鸚鵡,都很費解,鸚鵡怎麼也會咬人????這個問題沒有吵鬧那麼嚴重,起碼就影響而言。但是也很令人苦惱,甚至令人心寒,有的朋友會說,為什麼我天天伺候他,陪著他,他居然咬我咬出血????

  這個問題有很多的因素,首先野鳥咬人那是肯定的,我不推薦買野鳥,價格雖然便宜,但是不確定因素非常多,而且猝死率高,有的野性未除,你又不是馴養高手,容易讓你非常難辦。再有買野鳥對於這個品種只能是坑害。

  我們只談人工的鳥,有種錯誤觀點就是人工鳥不咬人,那完全是錯了。別說鸚鵡,狗馴養的時間更長,大多數被咬都是家養狗,一個道理。大體分析幾種情況。

  1.認生,這點對於剛來家不久的鸚鵡非常多見,尤其是買來就已經是半大鸚鵡,不要拿幼鳥來說事,老虎幼崽也是不咬人的。這種情況,鸚鵡由於熟悉之前環境,之前主人,突然來到新的環境一切都是陌生***包括你***。他並不信任你的情況下,你去摸他,甚至要求上手,那麼出於本能,他會因為害怕而去咬你,尤其他被鎖著,無處可逃的情況下。你需要給他適應你,適應環境的時間,一般用不了多久就會好很多。有人說買來的鳥,也不咬人,不排除這情況,因為有的鸚鵡性格非常外向,適應能力很強,有的鸚鵡脾氣很好,咬人不是他的解決辦法。

  2.嫉妒,本人由於這個原因被咬次數最多,但是這種情況不會咬得非常厲害。鸚鵡由於和你感情深了,依賴你了,就會不喜歡其他人,甚至不喜歡你寵愛別的寵物。表現為對接近你的人有敵意,有的時候他們生氣你和別人親密交談,又咬不到別人,就會咬你,讓你離開那人。這種行為只能說是慢慢的來,讓他一點點的接受其他成員,其他寵物。

  3.調皮,換句話說就是不知輕重,鸚鵡喜歡玩,他們玩得方式就是用嘴,他們不會明白怎樣力度你才不會受傷,有的時候會把你咬疼,你要很明確的表達你很不喜歡這種方式的玩,比如叫出聲來,最好立刻停止遊戲,這樣幾次鸚鵡就會知道這樣的方式並不好玩,換來的只是停止玩耍,慢慢就會改正。

  4.發脾氣,很多嬌生慣養會造就這個毛病,比如主人遲遲不來陪自己玩,食物不合胃口,等等各種各樣原因,鸚鵡會用攻擊主人發洩不滿,這種情況大多說明他沒把你認成主人,而是你在他的眼中就是保姆。

  另外還有很多的情況,比如你突然換了裝扮等等,出於好奇他會咬咬,或者他想站在你的身上,會先去咬,來試探是否夠結實,能讓他站。總之咬人這個問題都能解決,主要看你耐心,還有你對你鸚鵡的瞭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