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冬天的養殖技術

  冬天天氣變冷了,在養殖鵝的時候要更加註意了,在冬天養殖鵝的時候有哪些事項需要我們去注意的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冬天養鵝

  冬鵝是冬孵冬養快速育肥的肉鵝, 11 月份開孵, 12 月出鵝苗,春節前後即可上市。冬鵝飼養週期短,食性廣、耐粗飼、耗糧少、增重快,-般經 2 個多月飼養,每隻冬鵝體重即可高達 4 - 6 千克,平均每隻獲利 10 元左右。現將冬鵝快速育肥的飼養技術介紹如下。

  *** l ***雛鵝飼養管理

  剛出殼的冬鵝苗,應放入墊有軟乾草的筐、簍或紙箱內,其上加蓋舊衣物或被單,注意留-個小孔通氣,以利用鵝苗自身發出的熱量保溫。 1 - 5 日齡,白天可放在墊有軟草的圍欄中飼養,晚上再捉入筐、簍內。 5 日齡後,除放牧外,可晝夜放在圍欄中飼養,要有-半在屋外,-半在屋內。如發現鵝苗聚集-角擠壓,叫聲低而長,表示溫度過低;如張口呼吸,飲水增加,叫聲高而短,則表示溫度過高,都應及時增減墊草和調整鵝苗數量,以調節溫度,同時筐內、欄內要保持乾燥,避免溼度增大引起鵝苗發病。

  出殼後 1 天的鵝苗,要用切細的鮮嫩菜葉放在手中誘食,如多數爭食即可開食。先用小盆盛水,逐只將鵝苗頭壓下,調教飲水。再將菜葉分次勻撒到乾淨草蓆或塑料布上,讓其採食,喂後放回筐內,以後每隔 2 小時喂-次。經 1 - 2 天后,能吃到 7 成飽時,再撒喂用水浸過的米飯或碎米適量。從第 3 天起,改用料槽喂,日喂 4 - 5 次。最後-次安排在晚上 9 時左右。 6 - 10 日齡,日喂 6 - 8 次,其中晚上喂 2 次。日糧中米飯佔 20 %~ 30 % ,青飼料 70 %- 80 %。 11 - 20 日齡,飯粒逐漸改為碎米,日喂 6 次,其中晚上喂 2 次,並在白天適當進行放牧食草。 21 - 30 日,可適當增喂煮裂口的穀粒,並逐漸改喂溼谷,接近 30 日齡時可喂幹穀粒、紅薯顆粒,日喂 3 次,並延長放牧時間。為促進冬鵝苗骨骼的生長,防止軟腳病的發生,喂料中都應新增 2 %- 3 %的骨粉或貝殼粉和 0 . 3 %- 0 . 5 %的食鹽。每次喂料量均以吃 9 成飽為佳,並在喂料的同時儘量讓冬鵝苗飲水,以促進生長。

  *** 2 ***中鵝飼養管理

  冬鵝 30 日齡後至主翼羽長出前,是長骨骼、長肌肉、長羽毛階段,在飼養上要以放牧為主,適當補充精料,讓其充分運動,提高生命力。放牧要選擇草質好、數量多的地方,以保證每天能吃到豐富鮮嫩的青料。除了放牧外,每天還要補喂糠麩、稻穀、玉米等精料,尤其是在背部、腹部的絨毛開始脫落換新羽時,更要注意補喂精料,以防引起換羽不-,影響生長髮育。-般每天應喂 2 - 3 次。在管理上主要是放牧時要慢慢趕,不可聚整合堆,以免互相擁擠踐踏。放牧時不可淋雨,進欄前最好在水裡運動-會兒,洗淨身上汙泥,然後上岸休息,晾乾水後再趕人欄內。

  *** 3 ***快速育肥的飼養管理

  當冬鵝的主翼羽長出後,即可進行快速育肥,-般經 20 - 25 天的育肥即可上市出售或宰殺。具體飼養管理方法是:選擇光線較暗、環境安靜、避風保暖、乾燥清潔的房屋作圈舍,用竹片、麻桿等搭建棚欄,棚欄底部***即鵝床***離地面 40 - 50 釐米,竹或稈間距 3 - 3 . 5 釐米見方,便於排除鵝糞。欄高以鵝站立但不能昂頭為宜,-般為 60 - 70 釐米,竹或稈間距 7 - 8 釐米,以能讓鵝伸出頭採食、飲水為準。料槽、水槽懸掛在欄外,使鵝自由採食、飲水。飼料要多樣化,以富含碳水化合物且易於消化的玉米、稻穀、大小麥、糠麩等為主,適當搭配蛋白質飼料和粗飼料。其配方為玉米 40 %、稻穀 15 %、麥麩 18 %、米糠 10 %、菜枯 11 %、魚粉 3 . 7 %、骨粉 1 %、食鹽0. 3 %。飼料要粉碎,加水拌成溼潤狀飼餵,日喂 4 - 5 次,晚上喂 1 次,喂量不限,讓鵝充分吃飽,並供足飲水。每天要清掃圈舍、清洗料槽、水槽,隔天下水 20 分鐘左右,以清潔鵝體。

  對少數不貪食的冬鵝可進行強制育肥。將配合飼料加適量水搓捏成粗 1 - 1 . 5 釐米、長約 6 釐米的條狀飼料,進行填喂,每次每隻填 3 - 4 條,以後逐漸增加到 5 - 6 條甚至更多,每天填 3 - 5 次,並供給充足的飲水。

  冬季養鵝需要注意什麼

  一、適當補料 當年選留的種鵝正處在生長髮育和長毛換羽的重要時期。必須要加強飼養管理,不宜過早粗飼。應根據鵝群的具體膘情進行適當補料,一般以每日玉米麵50~100克為宜。

  二、適當粗飼 種鵝在100日齡左右,羽毛完全長齊後轉入粗飼。粗飼可以抑制種鵝的性成熟,不使母鵝過早產蛋。同時,還可以防止母鵝過肥,降低母鵝開產後的產蛋率。所以,種鵝100日齡後,如果膘情尚好,就應該轉入粗飼。

  三、適當舍飼 從11月中下旬開始,種鵝轉入全舍飼。舍飼期要以粗飼料為主,每日3次,定時不定量。飼料主要是穀糠、麥麩皮、黃豆葉粉、豆莢 粉、甜菜葉粉、玉米秸粉、葵花盤粉、樹葉粉及玉米麵、稗籽、雜草籽等,混合後用水泡軟飼餵。有條件的最好飼餵微貯飼料。2月份後天氣逐漸轉暖,日照漸長, 此時開始加料,給熟食和夜食。

  四、保溫防寒 鵝舍要寬敞明亮,溼度適宜,注意保溫,做到通風溫暖,以避免鵝體能量過大的消耗和飼料浪費,保證後備中鵝健康正常的生長髮育。舍內墊草要勤更換,要保證飲水和補給沙礫。

  五、補充光照 在母鵝臨產時,延長光照時間,以刺激母鵝早開產、因光照時數短會推遲母鵝的開產時間。所以,母鵝臨產前要用6周的時間,逐漸增 加每日的光照時間、使種鵝開產時的光照時數達到14~16小時***自然光照時數不足,可用人工光照進行補充***,此後一直維持到產蛋結束。

  六、公母配比 為了提高種蛋的受精率,除了要考慮到種公鵝的營養狀況,保證鵝群合適的公母比例,使鵝群公母配比合適。一般來說,鵝群的公母配比以1∶7~8為宜。

  冬養養殖雛鵝的技術要點

  一、選擇健康雛鵝 健康正常的小鵝表現為重量適中,卵黃吸收好,臍部收縮良好,毛幹後能站立,叫聲巨集亮,毛色光亮,活潑,眼睛明亮有神且靈活。發育不良者表現為重量較輕或過重,臍部收縮不良,卵黃吸收欠佳,呈現大肚臍或釘臍並帶有血汙,軟弱無力,叫聲尖而低,毛乾燥,眼睛無神。這些小鵝難以飼養,應予淘汰。

  二、控制好溫度 初出殼的雛鵝絨毛稀少,自身調節體溫能力差,難以適應外界溫度的變化,因此必須控制好溫度。冬春育雛溫度一般控制在28~30℃,1周後每天下降1℃。溫度下降至16~18℃時,就可常溫飼養。

  三、調節好溼度 育雛室潮溼會影響雛鵝生長,且易引發病害;育雛室過於乾燥又會使雛鵝體內水分通過呼吸向外過量散發,致使雛鵝體內殘餘蛋黃吸收不良。育雛室溼度一般調節在55%~60%,2周齡後調至50%~55%,同時視溫度高低調整溼度。

  四、注意開食方法 雛鵝出殼24小時後即可開食。開食前先飲水,飲水中加放少量葡萄糖或維生素,以利於清理胃腸、排除胎糞、供給營養。雛鵝開食飼料最好用半生半熟的大米飯。5天后在飼料中加入少量青料,最好用鮮嫩萵筍葉切成細絲喂。雛鵝會採食後,就將飼料撒在竹蓆或塑料布上,讓鵝自由採食,每日喂6~8次,少喂勤添。

  五、重視防疫工作 冬春應特別重視防疫工作。雛鵝出殼後2~3天,每羽注射小鵝瘟高免血清0.5毫升,5日後注射1:100倍稀釋的小鵝瘟疫苗1毫升,2周後再注射1:50倍稀釋的小鵝瘟疫苗0.5毫升,以預防鵝瘟發生,有條件的還可注射一次禽出敗菌苗,預防禽出敗。飼養期間做好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