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羊飼養管理技術

  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技術可以使羊的品種優勢得以充分的發揮,並且可以保證其良好的生長髮育,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合理的設計和建造圈舍

  在選址時要注意選擇地勢較高、向陽、通風和避免良好,四周排水也要求良好的地方建造。設計時要求羊舍採光和通風良好,並且要考慮到冬季防寒以及夏季防暑。羊舍的面積要根據飼養數量以及羊群的結構來確定。對於自繁自養的育肥羊場,要設有公羊舍、母羊舍、妊娠舍、產房、育肥舍,還要有運動場。其中每隻公羊要求面積為1.5m2,母羊要求1m2,懷孕及哺乳母羊要求1.8m2,育肥羊0.6m2,運動場要求為羊舍面積的2倍以上。羊舍最好採用吊樓式,要求三面是牆,一面是柵欄,羊床要離地面0.8~1.5m,樓板用木條鋪設,並且要求間隙不可太大,一般為1.5cm。地面要有一定的坡度,以便排糞尿及水,以減少舍內有害氣體的含量,並利於排水防潮。在羊舍外修建貯糞池,以集中堆放、發酵糞便,減少環境汙染。

  2.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

  採用適宜的飼養方式。要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附近的牧草資源以及本場的實際飼養情況來選擇適宜的飼養方式,做好分期飼養工作。在春季和冬季氣溫較低,並且牧草匱乏,供給量嚴重不足,這段時期不宜放牧飼養,所以此階段要採取舍飼方式來飼養,以給種羊提供充足的營養。每天早晚投喂草料,但是也要在天氣晴好時進行適量的放牧,主要目的是增加種羊的運動量,以增強體質,保持較好的繁殖力;在牧草轉青的季節可選擇舍飼加放牧的飼養方式,在上午和下午放牧,中午和晚上休息,收牧後要注意補飼,以使其攝入全面且充足的營養。在牧草豐富且氣候較好的季節可選擇完全放牧的方式飼養,減少補飼量,以降低生產成本。但是即使這樣也應在晚上休息時根據肉羊的不同階段進行適量的補飼。

  合理分群。不同生理階段的種羊要分群飼養,按照生產要求可將種羊群分為公羊群、空懷母羊群、妊娠母羊群、哺乳母羊群以及後備母羊群,為了便於管理,根據不同生理階段的種羊的營養要求提供適宜的飼料,還可避免在養殖生產中出現偷配、打鬥的現象,可有效的保持群體的秩序。

  科學合理的提供飼料。飼餵肉種羊的飼料要求營養全面且種類豐富,主要為草料和精飼料,同時配合飼餵青貯料,青貯料主要由玉米等農作物秸稈或牧草加工而成,乾草則是幹稻草或者幹牧草,精飼料可以使用種羊專用預混料,或者可以自已加工配製。根據肉用種羊所處的不同生理階段科學合理的提供飼料,一般空懷母羊、後備母羊和妊娠前期的母羊可以用相同的飼料配方,哺乳母羊和妊娠母羊使用相同的飼料配方。精飼料的供給量要根據肉用種羊的體重來投放。草料的飼餵量則按照公羊每天12kg,空懷母羊10kg,後備母羊8kg。在飼餵青貯料時要注意公羊不可以超過1.5kg,空懷母羊和帶羔母羊、後備母羊則不超過1kg。要特別注意飼餵種羊的飼料品質,不可飼餵發生黴變或者質量較差的飼料,否則會影響種羊的繁殖效能。對養殖生產帶來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在保證飼料供給量的同時,要注意保證肉用種羊能夠喝到充足的飲水。

  3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

  種好防疫工作。種羊的防疫工作非常重要,在引種時要嚴格把好防疫關,確認肉用種羊健康無病後,再接種疫苗才可採購運回羊場,回場後也要隔離飼養3周,無疫情發生後才可混群飼養。定期進行抗體的監測工作,對達不到要求的個體進行補免,以確保所接種的疫苗起到應有的免疫作用。

  定期消毒。消毒是預防疾病發生的最基本措施,也是最有效的措施,因此,肉羊養殖場應高度的重視消毒工作,要經常的將圈舍徹底的清掃,以保持圈舍內的清潔衛生,保持良好的通風,並在徹底的清掃後進行全面的消毒,包括圈舍以及飼餵工具的消毒。一般消毒的頻率為在冬季為一個月一次,春季半個月一次,夏季一週一次,在每年的春、秋兩季各進行徹底消毒一次。要選擇適宜的消毒藥劑,並且不可同時使用兩種或多種消毒藥劑。在舍門中以及場區的門口要設有消毒池和消毒盆,並且要及時的更換消毒藥,進出場的工作人員和車輛要嚴格的消毒。

  定期驅蟲。當羊患體內外寄生蟲時會對羊的健康造成威脅,還會影響羊的生產效能,因此要定期的進行驅蟲工作,一般在春秋兩季要對全群的羊進行藥浴,選擇天氣較為晴朗無風時進行,藥液要現配現用,溫度保持在20~35℃。注意處於妊娠期的母羊不可進行藥浴,否則會發生流產。

  養羊飼養管理要點

  ***一***及時斷奶,合理分群 羔羊2~3月齡後,要把母子分開進行斷奶,可使母羊的體質迅速恢復,達到早發情,早配種,多產、高產的目的。同時及時鍛鍊羔羊獨立自主生活能力。對斷奶後的羔羊按照公母、大小、強弱進行合理分群、分圈飼養,防止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影響整體發育水平及整齊度。

  ***二***適時配種,提高母羊繁殖率 適時配種指確定羊的初次配種的年齡和發情後配種時間。它是提高母羊繁殖率、高產、多產的有效途徑,也是養殖效益提高的關鍵。綿羊一般15月齡左右初次配種。過早配種會影響母羊自身生長髮育,從而降低母羊的繁殖效能。發情後配種時間:下午發情,次日早晨配種,間隔8~12小時,再交配1次。同時要做好配種記錄,防止誤配或記不清分娩日期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三***合理調製飼草飼料 合理調製飼草飼料,是規模養殖場戶成功的基礎。農區成熟作物的秸稈、秧藤、枇殼稻草,含木質素多,適口性差,但又是農區養羊主要粗飼料來源,必須合理處理。要正確使用青貯、氨化、鹼化等技術對作物秸稈進行處理,嚴禁飼餵由於青貯不當而發黴變質的飼草及沖洗不淨的氨化、鹼化飼草。在粗飼料的調製上,嚴防把粗飼料粉得過細。生產實踐證明:長期飼餵過細的粗飼料易引起羊的反芻障礙及前胃弛緩、積食、臌氣等內科疾病,粗飼料長度在1~3釐米羊採食後能正常反芻。精飼料的配製,要根據當地飼料資源,不同羊的品種,不同的生長階段合理調配精料。配製後飼料內的能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均要滿足不同階段的生長繁殖、泌乳的需要。飼料內的氨硫比要達到7~8∶1,鈣磷比例要達到1~2∶1。在飼餵非蛋白氮飼料時,必須補充硫氨素,否則會造成瘤胃內氨硫比例的不當,而不能被瘤胃微生物有效利用,不能達到預期目的。

  ***四***合理補飼,保證羊群的正常生長髮育 農區養羊,多為舍飼和放牧相結合的方法。尤其是冬季一般以舍飼為主,如不及時合理補飼,很難滿足羊的生長髮育需要。因此,農區養羊必須對羊群進行合理補飼。補飼要視季節以及種公羊、種母羊、育成羊、羔羊的膘情狀況適量補喂精粗飼料。杜絕羊群半年生長,半年掉膘的現象,確保羊群的膘情始終處於中上等水平。這樣才利於羊群正常繁殖。

  ***五***搞好羊群疾病的綜合防治,提高羊的成活率 疾病綜合防治是養好羊的根本保證。在正常的情況下,散養戶每年應進行春秋兩季免疫注射。對羊場要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制定科學完善的免疫程式和藥防方案,對羊四防、羊鏈球菌病、羊大腸桿菌、羔羊痢疾等進行定期免疫注射,力爭做到一隻不漏,只只防疫。要搞好預防,驅除腸道線蟲、絛蟲、肝片吸蟲、血吸蟲等羊的寄生蟲病。並且要注意做好日常管理,搞好場地環境衛生、環境消毒,在放牧和餵養時要細心觀察羊的精神狀態,採食、飲水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發現異常,及時報告羊場獸醫,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努力提高成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