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和管理種貂

  水貂是肉食性動物,主要捕食鼠類、魚、鳥、蛙、蛇、螻蛄、麝鼠及昆蟲等。飼養種貂要選擇頭、眼靈活,好動戲耍,四肢無殘疾的。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種貂的選擇和管理方法。

  種貂的選擇標準

  公貂體重達2千克以上,不超過2.5千克,母貂體重1.0千克以上,不超過2千克;公貂鼻尖至尾根45釐米以上,母貂38釐米以上,公、母毛色要一致,絨毛要厚,真毛要長。母貂要母性強且溫順,健康無疫病,吃料、飲水正常,無患病史,無食毛斑跡,無咬尾病理表現。母貂產仔數在5~7只以上,公貂配種能力再20次以上。頭體比例正常,有咬尾、食毛症的不可選為種用。立夏後***5月6~8日***後出生的水貂不可留作種用。

  種貂的選擇方法

  種貂的品質好壞關係到“三率”的高低,即受胎率,產子率,成活率,而三率直接影響到生產計劃,影響經濟效益。挑選標準的種貂,一是選品種,好品種與賴品種個體皮張能差一個等級,影響經濟價值,選種前先要選品系和品種,後選品種中的優秀個體。目前的品種以文登黑,錦州黑、美國短毛黑,膠洲黑、紅眼白等,多數是飼養黑色毛皮為主,也有少數飼養彩貂、彩貂的價格還高出20%。黑色的貂相差不多少。二是選品種中的優秀個體,實際上種用公貂最好是從遠方選購或與外場兌換,相隔的飼養距離越遠越好,而母貂選留自己場比較好。選種還要仔細調查引進的品種系譜,避免近親。

  選好的種用貂公、母要分開單獨飼養。在秋分後光照時間逐漸的縮短,生長與生殖及換毛有關的內分泌活動逐漸的增強,生殖器官也開始發育,只是速度比較漫,因此管理上要求也比較簡單,每天只喂1次,維持營養,堅持運動,增加體力活動,到冬至後開始增加營養,進入準備配種期的飼養和管理。

  要先計劃好飼養規摸,需要留多少種母貂的數量,根據母貂的數量選留公貂的數量,公、母貂按1∶8~10只的比例數選留,在預備飼養過程中會出現意料之外的傷殘損失,以確保配種期的種公貂的正常使用,要留有餘數準備補充。

  種貂的管理

  水貂飼養場冬季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做好種貂的培育。選留標準種貂,處理淘汰不合格的種貂轉為皮貂。

  水貂是季節性多次發情動物,從9月份秋分開始生殖系統開始發育。因此,從11月份屠宰完貂後,飼養場的養殖數量大減,只留下備用種貂繼續飼養。12月份是種貂生殖系統活動逐漸的增強時期,雖然生殖器官發育比較慢,在管理上也要求認真對待,如有紕漏就會影響種用貂的質量,不可麻痺大意。受短日照刺激,進入冬季後備種貂管理環節,也就開始進入調整後備種貂冬季管理程式。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幾項管理。

  選留新種貂,夏季仔貂營養充足,生長速度快,可以按標準挑選體長體重達標的新貂為種用母貂。種貂的品質好壞是提高受胎率,產子率,成活率的關鍵。因此,公貂要從外場選留或採取對換方式,為防止近親繁殖,親緣關係距離越遠越好。

  冬季飼養的水貂都是預備種用貂。飼養要講技術措施,公、母要分開單獨管理。秋分後光照時間逐漸的縮短,夏毛換冬毛,生長絨毛。此時可以在貂箱內新增墊草,以幫助梳毛。由於短日照季節,刺激公貂睪丸開始變化,為控制發育正常,互不影響,各設密室,分開單獨飼養。

  對配種力強,精子數量多,善於配種的公貂,要調整飼料的質量,促進機體結構合理的恢復到正常水平後,再進入維持飼養,到12月份要加強運動,進行運動訓練管理,堅持每天引導籠裡耍圈彎轉運動,抵抗風寒,鍛鍊體力,減少脂肪的沉積。冬季種貂的飼養是生長與生殖、換毛有關的內分泌三方面的變化,要提供足夠的營養成分,充分的運動管理條件,促使種貂生殖系統的正常發育。

  控制飼料的供給量,每天供給一次飼料,養成整天飽食,短日照迴圈,長時間黑夜睡眠的習慣,養精蓄銳。飼料搭配上要齊全,除蛋白外還要新增微量元素,特別是硫酸鋅類新增劑。鋅是影響動物毛皮的重要微量元素,鋅參與維持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和被毛的健康生長,保證生物膜的正常結構和功能,缺鋅使上皮細胞角質化和脫毛。維生素主要是新增β-胡蘿蔔素,可以在飼料裡新增煮熟的胡蘿蔔,每隻種貂每天10克。

  患過傳染病或用過激素的貂不應留種,如用過褪黑激素催長的貂,夏毛未腿全不可選為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