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美少女文化知識

  “美少女”已經成為日本文化、經濟、人性的重要符號。“美少女”文化之所以能夠流行,有歷史的因素,也有社會心理因素。整體看來,出現“美少女”文化潮流是一種必然。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日本美少女文化的相關知識吧!

  日本美少女文化

  中日關係磕磕絆絆,中國人對待日本的情感潮起潮落,“日貨”不時在激憤的民情下遭遇抵制,但是,有人調侃的說,即使是最堅定的中國“憤青”,也不會把日本美少女列入他們抵制的名單。究其原因,可以說,在櫻花、相撲、茶道之外,“美少女”已經成為日本文化、經濟、人性的重要符號。

  常接觸日本當代流行文化作品的人,往往會驚異其中的美少女文化,即這類作品中充斥著各種美少女的形象和元素。她們或是作為具有特殊屬性或超能力的女主角,在虛擬的時空大殺八方,或是作為男主角身邊不可或缺的重要“配搭”奔前跑後,或是作為情節、畫面中引人矚目的“重要道具”被著意渲染。她們是女學生、女忍者、千金小姐、古代公主、魔法學院,甚至其他奇怪的身份。

  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她們大多具有大大的眼睛、姣好的面容、可愛的造型、相對感性和單線條的思維模式,以及被戲稱為“聖母情節”的泛濫同情心。更重要的是,她們幾乎都是介乎女孩和成熟女性之間的高中女生年齡,日本稱之為“高校生”。簡以言之,無論動漫還是影視作品中,嬌小可愛的童顏萌妹子是最大賣點。對日本美女來說,嫵媚、性感都屬於劍走偏鋒,蘿莉才是王道。只要身材嬌小、童顏粉嫩、一雙大眼睛如夢如霧,最好再帶點兒傻乎乎的天然呆,那就是人們最愛的自然萌了。

  日本美少女文化之所以能夠流行,有歷史的因素,最早可以追溯到《源氏物語》***1001-1008***時期,甚至更早。日本古代的貴族、武士普遍蓄養大量後宮,渲染宮廷和“大奧”生活的文學作品層出不窮,貴族、武士的家宅成為美少女聚集的場所,被傳統雅文化津津樂道。這也成為苦於生計、成家立業無著的貧民和渴望往上爬的野心家門津津樂道的話題。由於懸殊的等級制度,貴族、武士後宮的真正場景,以及美少女們的真實面目,普通人其實很難得知,因此憑藉想象渲染後宮場景的“俗文學”在市井不脛而走,思而不得之下,那些讓美少女“走入民間”的公主落難或女忍者故事,也就成為“俗文化”裡的重要章節。

  一些最終爬到高位的小人物一旦有了條件,就會迫不及待地“蒐集”高貴美少女的“真身”。由此發現一些貴族、武士的妻子多是十歲左右結婚。大名鼎鼎、出身寒微的豐臣秀吉,爬上關白高位後,便娶了許多年紀幼小,身份高貴的美少女。德川家康30歲出頭就當了祖父,年逾六旬還與一位十歲的側室添了一個兒子。

  進入現代,日本流行文化的讀者乃至許多作者,本身要麼是高中生、大學學生,要麼對這個階層的生活十分熟悉。流行文化說到底是商品文化,既然商品的客戶群和製造者都是對“高校少女”最為熟悉的群體,出現美少女文化潮流就成為必然。

  從社會心理角度來看,我們以往都認為日本式男尊女卑的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低下。但是,正如美國學者埃德溫·奧·賴肖爾在《當代日本人》一書中所說,“日本人呢婦女的地位其實比日常看到的更重要。……現代日本家庭的核心是母親,而不是父親,起主導作用的也是母親而不是父親。……男孩非常依戀和依賴母親,是日本人的一個重要心理。”這或許也是日本美少女文化的社會基石之一。

  日本的名族文化

  民風民情

  稱呼:稱呼日本人時,可稱之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後加上一個“君”字,將其尊稱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況下,稱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打招呼:日本人的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來表示的,其來自於唐朝文化。站著的時候,雙腳合攏、直立,彎腰低頭。從一般性行禮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根據禮節輕重程度的不同,低頭的角度是各種各樣的。在鋪著“たたみ”***榻榻米***的房間裡,必須要坐著行禮。

  文化活動

  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間的茶道、花道、書道。

  茶道也作茶湯***品茗會***,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美感儀式受到上流階層的無比喜愛。茶道是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和社會禮儀。日本的茶道最早是由中國唐朝貞觀年間傳到日本的。日本人民稱“中國是日本茶道的故鄉”,日本茶道和中國的潮汕功夫茶有些相似。

  花道作為一種在茶室內再現野外盛開的鮮花的技法而誕生。因展示的規則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種流派,日本國內也有許多傳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另外,在賓館、百貨商店等各種場所,可以欣賞到裝飾優美的插花藝術。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標誌。

  書道,提起書法,相信不少人會認為它是中國獨有的一門藝術。其實,書法在日本不僅盛行,更是人們修行養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稱書法叫“入木道”或“筆道”,直到江戶時代***十七世紀***,才出現“書道”這個名詞。在日本,用毛筆寫漢字而盛行書法,應當是在佛教傳入之後。僧侶和佛教徒模仿中國,用毛筆抄錄經書。

  相撲來源於日本神道的宗教儀式。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而到了鎌倉戰國時期,相撲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18世紀興起了職業相撲運動,它與相撲比賽極為相似。神道儀式強調相撲運動,比賽前的跺腳儀式***四顧***的目的是將場地中的惡鬼趨走,同時還起到放鬆肌肉的作用。場地上還要撒鹽以達到淨化的目的。相撲手一旦達到了橫綱,幾乎就可以說是站在了日本相撲界的頂點,將擁有終身至高無上的榮耀。

  和服是日本傳統民族服裝的稱呼。它在日本也稱“著物”。和服是仿照中國隋唐服式和吳服改制的,所以在日本被稱為“吳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對吳服的稱謂,日本人已經接受了這個稱謂,但是很多賣和服的商店,還是寫著"吳服"。公元八至九世紀,日本一度盛行過“唐風”服裝。以後雖有改變形成日本獨特的風格,但仍含有中國古代服裝的某些特色。婦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別是區別年齡和結婚與否的標誌。

  柔道在全世界有廣泛聲譽。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擊、而是一種利用對方的力量的護身之術,柔道家的級別用腰帶的顏色***初級∶白/高階∶黑***來表示。柔道是中國拳術的發展,源出少林之門。明末,中國的一位武林高手陳元贊將中國的傳統武術傳到扶桑***今日本***,成為現代風行世界的柔道之先河。

  劍道是指從武士重要武藝劍術中派生而出的日本擊劍運動。比賽者按照嚴格的規則,身著專用防護具,用一把竹刀互刺對方的頭、軀體以及手指尖。

  空手道是由距今五百年前的古老格鬥術和中國傳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的。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僅使用拳和腳,與其它格鬥運動相比,是一種相當具有實戰意義的運動形式。

  能劇是日本的傳統戲劇,也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能劇源於古代舞蹈戲劇形式和12世紀或13世紀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舉行的各種節慶戲劇。“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義。演員通過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暗示故事的本質,而不是把它表現出來。這一劇種在日本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合氣道是日本一種以巧制勝的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