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故事全集精選

  這個世界幾乎不合所有人的夢想。只是有些人可以學會遺忘,有些人卻堅持,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80後大學生村官 5年紮根農村帶領村民致富

  “我來自農村,也想回到農村”

  2008年,鄭福源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南京審計學院,本可留在南京找到一份不錯工作的他,為何毅然決然選擇加入江蘇大學生村官隊伍?又是什麼樣的動力讓他選擇在農村創業?

  “我來自農村,也想回到農村。”鄭福源自我介紹到,1985年,他出生在揚州儀徵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大學畢業後,他選擇報考了大學生村官。

  初到儀徵市大儀鎮路南村,鄭福源發現,雖然該村的生活條件還可以,但是村民不是出去做泥瓦匠,就是在毛絨玩具廠當工人,乾的都是體力活兒。既然紮根農村,就要充分利用農村的優勢。由此,鄭福源萌生了立足農村,發展高效農業的想法,他想帶領村民走一條生產、技術、市場相結合的富裕路。

  “創業要有激情,更需要理智。”鄭福源跑遍了整個儀徵市後發現,食用菌種植在這裡非常少見,儀徵的食用菌市場多是依靠外地輸送;而食用菌生產的投入很少,幾十萬元就能做起來。

  2008年底,鄭福源在路南村租用了20畝地,帶領40多個村民,創辦了揚州市嘉康菇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始了金針菇的工廠化生產。

  如今,公司運營了五個年頭,不僅培養室、生長室、包裝室等一應俱全,實現了機械化、流水線生產,還成立了專門的食用菌配送中心,有固定的銷售渠道。現在該公司金針菇日產8噸,每天全部銷完,年產值達300萬元。

  “想創業成功,首先不能害怕”

  來到路南村,地裡大棚連片,大棚裡辣椒、西紅柿、黃瓜“爭奇鬥豔”、鮮嫩欲滴。村民們正在地裡忙碌著,見到鄭福源,大老遠就扯著嗓子跟他打招呼。

  “在村裡,用大棚種蔬菜,我是第一家。”談起大棚蔬菜種植,鄭福源滔滔不絕,“2009年底,我又向村裡流轉了20畝地,建了18個大棚,每個大棚種植不同的時令蔬菜。規模不大,一般蔬菜可以提前上市,賣到好價錢。”鄭福源的大棚蔬菜有幾個特點:一是不轉手、不外賣,保證價格公道;二是不打反季節的牌子,尊重老百姓健康飲食的習慣;三是不同季節的蔬菜輪流種植,保證及時供貨。

  為了幫助村民掌握更多的蔬菜種植技巧,鄭福源常常請來儀徵市農委的專家給予指導,併到書店買來書籍、在網上下載視訊供村民學習,還常常在大棚內開起經驗交流會。在他的帶動下,老王等種植戶每天都看農經節目,還學會了用地膜種菜。

  “多數人思想比較保守,我覺得,要想創業成功,首先不能害怕。”鄭福源說,“很多事情,在想的時候覺得很難,但是真正動手做起來就不難了。”

  “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了實現”

  創業五年,回味各種酸甜苦辣,鄭福源說,創業的道理很多,但事非經過不知難,很多事情只有自己親身體會,才能實實在在成長。

  對於在困境中成長的鄭福源來說,抓住每一個挑戰,把它變成自己的資本,這就是他的路。因此,在創業過程中,再怎麼困難,他都能硬著頭皮走下去。在搭建蔬菜大棚時,為了節省開支,他自己動手彎鋼管,一天下來,滿手磨得都是血泡。

  當然,除了各種酸楚,創業的道路上也不乏歡樂。鄭福源有一個小賬本,上面記著大棚蔬菜每天的營業所得。“一開始每天記個百十塊錢,挺高興,不管怎樣,畢竟有收入了。後來開始記上千的數字,我就把一個月的收入加起來算算,心裡不禁驚歎,種菜也能有這麼多收入!”鄭福源呵呵直樂。然而,他的開心並不止於此,鄭福源說,現在老百姓看到了高效農業的前景,已經有許多人開始探索著幹起了種植,“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人,能用自己的力量給大家帶來些好處,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了實現。”

  5年來,鄭福源從一個大學生,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為紮根農村帶領村民致富的創業能人。對於未來,他說,目前在考慮如何把菇渣加工成燃料,實現蔬菜大棚種植效益最大化,成立合作社帶動更多的村民走上創業路。

  2:大學生回農村養鴨創業 風雨兼程帶頭致富

  自主創業 彰顯實力

  尹玉哲畢業於萊陽農學院,畢業後他分配到了博興縣第一油棉廠工作,因工作表現出色,2001年被調入華康食品有限公司,他紮根基層一干就是10年。2007年,三十而立的尹玉哲,創業的念頭愈發膨脹。2007年以前,因為業務關係尹玉哲經常回自己的家鄉無棣縣,也進行了市場調研,發現當時櫻桃谷鴨養殖在黃河以北相對空白,在無棣縣更是缺少,但無棣的養雞業發達,養殖環境好。2007年3月份 ,尹玉哲不顧父母家人的反對,毅然放棄了優越的工作,與其同學一行四人籌集30萬元,成立了無棣縣智誠鴨業有限公司,開始了漫長的創業之路。

  一個好不容易從莊稼地裡考上大學,在城裡有了穩定的工作和不錯收入的大學生竟然回農村養鴨創業,在公司受苦受累的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說不幹就不幹了,村裡人都認為尹玉哲就是沒事找事,對於他的創業,大家都不看好。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創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創業最大的困難莫過於沒有資金的支援,尹玉哲也經受了這樣的考驗,由於公司成立初期資金受限,沒有資金聘用人,他同時以工人的身份在鴨場工作,和普通工人穿著一樣的工作服,清理鴨糞、餵鴨、撿蛋……工人幹什麼活他也幹什麼活。沒有地方住,他就住在不到10平米的辦公室裡,辦公室的門後面始終放著一個摺疊床,到了晚上把摺疊床拿出來,辦公室就變成了宿舍。

  由於沒錢,在養殖大棚上也只能採取邊建設邊養殖的方法,首先建設了4個低標準養鴨大棚。6月份,公司購進了第一批4700只鴨苗,隨後經過向好友藉資,每隔二個月購進4700只種苗,連購6批,價值60萬元。2008年初,6批種鴨苗陸續出現效益,半年後,公司純收入達到80萬元。在尹玉哲的人生中,這是第一次賺到這麼多錢,雖然辛苦但他感到特別滿足,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發展過程 艱難重重

  創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2008年下半年開始的金融危機,給正處於發展中的智誠鴨業有限公司帶來了毀滅性打擊。幾個月的時間,公司全部投入不僅瞬間化為烏有,還揹負了100多萬元的債務,當時每個月的虧損最多時達到30餘萬元,最少也有10餘萬。這時,所有的壓力都上來了,公司的生產經營出現危機,資金鍊被卡死了,企業步入絕境。

  如此巨大的打擊,讓所有的壓力一擁而上,很多人都在勸他:“算了,別再折騰了,再繼續下午,窟窿只會越來越大,現在收手,還來得及。”

  此時的尹玉哲真的是懵了,他感到及其的孤獨與無助。曾經滿滿的鴨舍,如今空空蕩蕩,進去後再也聽不到咯咯咯的鴨叫聲,尹玉哲整個人都垮了。他習慣於沒事的時候去鴨舍轉轉,可如今卻越轉越覺得淒涼。

  鴨舍加相關裝置花了100萬,3萬隻鴨從進苗到產蛋又花去近200萬。創業一年卻遭遇了傾家蕩產,連滿足孩子的生活費、學費都成了問題。養鴨行業的特殊性又決定了公司不能停產,停產後要想再次發展,至少要經過近兩年的時間才能獲得收益。幹這一行投資太大,他的鴨場要投資的話,要投資好幾百萬。錢的來源根本就不好弄。大家都覺得尹玉哲這下很難再起來了。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就在大家都認為尹玉哲很難再起來時,尹玉哲卻發生了大變樣,以前天天呆在鴨舍魂不守舍的他,又勇敢的爬起來。他和他的創業夥伴們同時以工人的身份在鴨場工作,和普通工人穿著一樣的工作服,工人幹什麼活他們也幹什麼樣的活,餵鴨、撿鴨蛋、清理鴨糞……

  與此同時,尹玉哲開始四處找朋友、同學、家人籌集資金。憑著創業之前及創業這一年來的誠信經營模式,尹玉哲打出的求救電話基本得到了迴應,最多的客戶一次性拿出12萬元支援尹玉哲的創業夢想。就這樣,在已經揹負高額債務的情況下,尹玉哲又借來了 300萬的外債,繼續經營鴨場。資金有了基本的保證之後,公司狀況開始好轉。

  2008年12月31日,這一年的最後一天,忙碌了一天的尹玉哲回到公司,把車放進車庫後在車上痛哭了半個小時,回首過去的一年,經歷了太多太多,這一年的路走的很難很難。

  熱心公益 奉獻社會

  尹玉哲深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道理。在建立企業努力實現較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他時刻不忘家鄉,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努力回報社會。有感於寒門學子求學的艱辛,尹玉哲成功地幫助了當地近百人次的貧困生邁入大學校門,起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企業感召力。

  建立企業至今,尹玉哲先後拿出了200多萬元的資金用於教育事業、修路、扶貧、慰問敬老、福利院等。2011年3月,在無棣縣紅十字會的幫助下,公司成立了星火義工智誠公司志願者服務基地;2011年11月,智誠公司被山東公益聯盟評為“愛心企業”,這是濱州市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企業。同時,為帶領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公司特意招收了60多名特困職工在公司工作。多年來,公司先後培養出200多名農村“養殖專家”,這些人大部分成為致富的帶頭人,贏得了社會廣泛讚譽。

  續寫榮譽 爭創佳績

  尹玉哲領導的智誠公司自創立以來制定了一系列的企業制度,逐步完善健全了企業的管理體制,建立了提高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以及加強培訓與晉升的績效考核機制。憑藉科學的決策和一流的管理,充分發揮人才優勢,持續擴大生產規模,在市場運營和綜合發展上實現穩步跨越,企業競爭力持續增強。各項制度的建立與完善,也為智誠全體員工創造了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工作環境。

  同時,公司以傳統國學的仁義禮智信為基礎,結合西方先進的管理理念,為全體智誠人營造了一種良好的企業氛圍。全體智誠人踐行穩健遠行、睿智誠信的企業價值觀,遵循選擇智誠、享受真誠的經營理念,形成了獨具智誠特色的工作作風和企業文化。

  在國家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大背景下,尹玉哲於2011年投資500萬元成立了無棣智誠商務賓館、2012年投資1.03億元成立濱州世旭塑木有限公司、同年6月收購無棣縣恆元貿易有限公司。站在新的起點上,尹玉哲帶領的智誠集團正呈現出蒸蒸日上、全面發展的新氣象,智誠人以更加飽滿的精神向著打造百年智誠的美好願景邁進。

  截止2013年12月,公司資產總額達2.17億元,智誠鴨業年銷售額2.93億元,世旭塑木年銷售額4999.86萬元,智誠賓館年營業額500餘萬元。

  從30歲開始創業,短短七年時間,一躍成為一家資產2.7億元的公司老總。尹玉哲的努力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先後榮獲“第八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山東省***第一批***中小企業創業與輔導師、第八屆山東省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山東省青年創業導師、“濱州市優秀青年企業家”、“2011踐行社會責任優秀企業家”、“紅十字工作先進個人”、“濱州市十佳最具社會責任感中小企業家”、並擔任濱州市市中小企業協會理事、濱州市第十屆政協委員、濱州市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師等職務。

  尹玉哲的經營之路向人們證明了一個農村創業者艱辛的奮鬥歷程,也展現了作為當代青年的敢為人先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

  3:80後大學生當網上“包租公” 年售3個億

  靠程式設計序養活自己

  80後的黃承鬆是貴州黔南人,小的時候黃承鬆就喜歡折騰電器,高中接觸電腦後,開始對電腦痴迷。“週末不上課,我經常和同學一起去網咖包夜,6塊錢一個晚上。他們玩遊戲,我就揣著一本《網頁三劍客》,照著學。”黃承鬆回憶,那個時候的飯錢幾乎都花在網咖了,平時只能啃個麵包。高三畢時他以計算機奧賽貴州省第四名的成績,被保送到華中科技大學。

  高三下學期,確定了保送資格之後,黃承鬆有了長達半年的空閒時間。他常活躍於“豬八戒”等眾包網站,當起了“威客”***通過在網上解決問題、承包任務,獲得酬勞的人***。他的第一筆生意,是做臺灣一家醫院的掛號系統。他邊學邊做,花了24天才做完,得到的第一筆報酬是4000元。從那時候起,黃承鬆再也沒有向家裡要過錢。平時上課,週末和課餘“宅”在宿舍幹活,每個月可以掙上三四千元。

  到了二年級下學期,為了湊齊下一學年1.2萬元學費和住宿費,他正式“下海”,這也是他創業的最直接動力。於是他註冊了公司,決定運營自己的網站,而不再替別人“打工”。

  第一次失敗的創業嘗試

  2010年8月份,黃承鬆做了自己的第一個專案,最終這個專案沒有成功,但是卻為接下來的創業積累了寶貴經驗。他在學校附近租了個房子,招了幾個人,做起了“購物返利”網站。這種網站就像導購目錄,用各種辦法吸引使用者點選,根據點選量,費者通過他們的平臺渠道,購買其他大型電商商戶的產品,累計積分,然後黃承鬆他們根據買家所積累的積分,得到相應的返利。

  說起這次失敗的經歷,黃承鬆並給自己做了分析,他認為失敗有兩大原因。

  第一,同質化現象嚴重,當時全國已經有幾十家這樣的電商導購網站,我們沒有資金優勢和相應資源的支援,很難做大做強;

  第二,專案本身發展空間不大,大的電商平臺實際上也不太喜歡這類導購網站,他們不願意自己的利潤被這類網站給擠壓了。

  “九塊郵”橫空出世

  為了改變公司運營的現狀,黃承鬆開始尋求轉變。最後,多年的網購經營,點亮了黃承鬆的創業靈感。“經常逛淘寶的人都應該知道,‘9.9元包郵’是一個十分吸引人的噱頭,很多買家都會守在電腦前等著搶‘秒殺’。但我發現它還不夠完善。”黃承鬆開始嘗試完善使用者體驗。“一、這種活動大多是限時搶購,貨品數量少,搶購機會更少;二、標價10元以下的打折品,淹沒在海量的商品資訊中,很難找到。為何不搭建一個平臺,把所有10元以下的商品都聚集起來?”

  很快,黃承鬆找準了創業方向。起初,網站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各大電商平臺上搜羅10元以下的商品,然後把連結地址放在自己的平臺上。創業之初,網站的知名度和人氣都還在積累的過程,因此,黃承鬆並沒有對這些10元商品的商戶收取任何費用。“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我們的平臺只是提供資訊,並不負責銷售、物流、售後等其他環節,因此,我們必須要想辦法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網站。”

  黃承鬆的這一招“放水養魚”果然收到了不俗的效果,每逢有新品上架,買家們就如同當年在10元店裡撿便宜一樣,瘋狂地掃貨。沒多久,黃承鬆的網站人氣直線上升,日均UV***獨立訪客***量達到了20萬人次。

  這麼多人光顧網上“10元店”,真正掏錢買東西的人有多少呢?黃承鬆透露,2012年年底,網站推廣工作完成,運營走上正軌後,每月的交易額都在2000萬元以上。不過,黃承鬆對此成績並不在意,“電商是大趨勢,這個數字還遠遠沒有達到飽和,要知道,2011年‘雙11’天貓一天就賣了132億元。”

  贏來品牌商家青睞

  隨著知名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商戶開始主動找上門來,要求在黃承鬆的網站上賣自家的10元商品,網站的盈利渠道變得多元起來。

  起初,網站的收費形式是和商戶分成,從每筆發生的交易中提取佣金。然而,當交易量激增,在商戶的主動要求下,黃承鬆開始當起了“包租公”。“按照交易記錄,有的商品一天成交了上萬件,商戶光支付給我們的提成都有大幾千,所以,很多商戶來找我們談‘租攤位’的業務,用包月包年的形式節省開支。對我們而言,租攤位收入穩定,沒有風險,而且,商戶還自負盈虧,網站的收入不會受任何影響。”

  黃承鬆表示,網站目前所建立的盈利模式,基本吻合了他創業前的設想,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連品牌商家也自動上門,將他們納入自己的營銷渠道。從該網站上看到,很多品牌商戶把促銷也搬上了黃承鬆的網站,比如某著名家居品牌的抱枕,竟然也只賣9.9元,還包郵費。對此,黃承鬆認為,商家們之所以能夠以如此低的價格,把商品擺在“10元店”的網站上賣,主要還是看中了網站的客流量,以期達到宣傳產品的作用。

  他的創業心得

  黃承鬆表示,自己是“野路子”,而不是“學院派”。他的技術能力、商業眼光,都來自網際網路。九塊郵相當於幫淘寶店家導購,其實淘寶本身就是一個大的導購平臺,只不過他們又給淘寶做了更細分的導購。他認為,“大道至簡,網站最重要的就是簡單,不要讓使用者動腦子。“10元店”的特點就是簡單,直擊人的內心需求。”

  他說,從長遠來看,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體驗,他希望能體驗完所有的東西。小時候家裡很窮,窮人的日子體驗過了,後來家境逐漸富裕,創業以後,財富也有所增加。他幽默地說“看我雖然穿得很“吊絲”,但我也想體驗一下富人的生活。”

  
的人還:

1.成長智慧故事全集精選

2.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3.成長哲理故事全集精選

4.優秀男孩最愛讀的勵志故事全集精選

5.睡前故事全集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