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其師而信其道

     每當我回憶起高中生活時,那緊張、充實而又美好的記憶總能浮現在腦海中。記憶在一幕幕閃過之後,便定格在了那一瞬間——我剛進學校上的第一節數學課——楊老師的課。他的開場白和其他老師的完全不同。他沒有侃侃而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也沒有馬上講解新課,而是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每個人的起點都是一樣的,但以後各人的發展肯定會不同,無論怎樣,一定要誠信待人,要樂觀上進,要相互幫助。在以後的日子裡,楊老師更是以其生動幽默的教學、樸素無華的為人吸引著我們圍繞在他的身邊。等我自己做了老師之後,我一直秉承著楊老師“親其師,信其道”的教學理念,努力地做一名學生喜愛的老師。而想讓學生愛上你、愛上數學,根據我的經歷,我覺得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你的學生,讓學生愛上你。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1] 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價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滲透力。教師的人格魅力是由其理想信念、學識水平、知識能力、個性情趣、品德修養等綜合素質熔鑄而成,是吸引學生的主要源泉。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有兩種:一種是權力性影響。凡是教師都具有這種影響力,然而權力性影響畢竟帶有強制性,影響效果短暫。如果教師發揮過分或發揮不科學,往往會事與願違,走向反面,使學生對教師敬而遠之,甚至記恨在心,產生對立情緒。另一種是非權力影響。它主要產生於教師的品格、學識、才能和與學生的感情。其中教師的品格是一個人的道德、情操、修養的集中表現。學生最容易受老師感染的力量也是源於教師的人格魅力。一個教師如果用真誠、和善、言行一致的待人原則與學生相處,不偏不袒、公正無私地處理學生中的問題,並用崇高的信仰、追求來引導學生,以身示範,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仰慕感、敬愛感,學生就會有意無意地效仿老師,甚至追隨老師。諸多的事實說明,品格的吸引力蘊含著巨大的力量,無需講多少大道理,你的許多要求都能被學生欣然接受。所謂“名師出高徒”,其道理大概就在這裡吧。 
        二、用夠硬的專業知識去影響你的學生,讓學生愛上數學。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他們的不學無術,如果教師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專業,就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2] 因此,教師要增強理論深度,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樹立終身學習的自覺性,要密切關注現代科學的發展變化,善於吸收和利用新知識拓寬教學內容,將科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摸索、總結教育的規律與教育的藝術,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
        我還想說數學是有趣的,中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和興趣。作為中學數學教師,要善於將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生活化、趣味化、遊戲化,讓它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樂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現在的學生自控能力差,上課一開始,總有一部分學生的思緒還在“閒逛”,靠嚴肅的課堂組織不能使其快速回神。因此,新課引入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有意義的、富有情趣的引入能馬上吸引學生的目光,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學生的求知心絃,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們善於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精心設疑、製作懸念,讓數學知識蒙上神祕的色彩,必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這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新知識,並在探究中感悟數學的奇妙。
     其次,數學老師上課一定要清晰,要讓學生下課後感覺較輕鬆,而不是很累。數學是清楚的,清楚的前提,清楚的推理,從而得出清楚的結論。所以,數學是易學的,不是高不可攀的。而要想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點,首先要加強自身業務進修。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有一桶水還不夠,還應有源源不斷的活水,即所謂“山的沉穩,水的靈動”。
        三、用自己的關愛去感動你的學生,讓學生愛上學習。
        教師要真切地關愛學生,理解並尊重學生。愛學生,就要尊重信任學生,既要嚴格要求,又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信,教會學生自愛與愛人。教師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情感的滲透和激勵,既做學生學業上的嚴師,又做學生生活中的益友。行動上接近學生,心理上貼近學生,教學上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和說服力,使學生有心裡話願和你說、敢和你說,做好學生的“人生顧問”。因此,教師應儘可能地和學生多接觸,找學生聊一聊,和學生一塊兒玩一玩,瞭解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上的困難,並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這樣,才能用無聲的行動代替有聲的命令,學生才會信服,才會樂意學你教的那門課程。我想,這就是“親其師,信其道”的真諦吧。
註釋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59頁。
[2]劉啟珍 明慶華《教師問題心理與行為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110。
參考文獻
[1]龔樂進 等 《教師職業道德》[M].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2年版。
[2]唐善茂 《思想道德修養》[M].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傅維利 主編 《師德讀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周德義 楊志紅 編著 《師德修養論》[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