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的實質

  創新是在我們國家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又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詞。創新思維在當今社會極其重要,那麼是什麼呢?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起來看看吧!

  

  創新思維的本質在於將創新意識的感性願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實現創新活動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考的飛躍。

  創新思維的本質特點

  第一,創新思維的本質不同。有史以來,人類生產力的發展已經歷了手工勞動時代、機械化時代、電器化時代、自動化時代,現在正邁向資訊化時代。但是,在資訊時代以前的各個時代,思維創新都在延長人的胳臂、擴大人的拳頭、放大人身的自然力,提高人身自然力的效果。而知識經濟時代思維創新則是放大人的腦力,提高和增強思維本身的能力。

  第二,創新思維充分展露了自身軟性的特質。思維創造感性活動的“指令碼”,從來都是軟性的。然而千百年來,它卻一直表現為硬梆梆的存在,表現為蒸汽機、電動機、自動生產線。只有到了今天,思維創新才首先表現為知識、資訊、一切軟體。創新思維畢露自身的軟性,是思維發展史上劃時代的事情。它將使思維的異在,一切外圍裝置都為提高、放大思維自身的能力而奔忙,思維的無限潛能都將因之無遺地發揮出來。人類社會的軟性財富和無形資產也將隨之巨增,今天全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近70%是知識或資訊產業發展促成的,發達國家如美國總資產已有60%是無形資產,人類社會財富的特性也被改變。

  第三,創新思維覆蓋的時空越來越少,創新的生命短得驚人。在現代科技的核心領域——微機的天地裡,創新思維更新多者一年半載,少者一兩個月。在人類歷史的舞臺上,一個創新思維能覆蓋幾十年、幾百年時空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今日還是絢麗多姿的智慧之花的創新思維,明朝即成夕日黃花,它不得不讓位給它前頭更新的創新思維,裝點人類五彩繽紛的世界。

  第四,思維創新產業化。多少世紀以來,創新思維只伴著勤于思索者孤單的形影前進,創新的思維往往要在科學家的聖殿裡徘徊很長時間才能走向社會。今天思維創新生產知識、生產資訊,知識和資訊的生產不僅成了大規模的產業,而且,形成了打破國界的互相競長爭高的產業群落。這些產業將千百萬個富於思維的頭腦集中在一個屋頂下創新知識或資訊,使思維創新在人類發展史上第一次規模化、產業化。

  第五,思維工具在創新思維中發揮了前所未有的作用。過去的思維工具其作用都無法與知識經濟時代思維工具的作用相提並論。自1942年第一臺計算機問世以來,對社會生產率的影響,已經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1998年美國問世的萬億次並行高效能運算機,峰值達3.9萬億次/秒。33卷《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用“資訊高速公路”傳輸只需4.7秒。今天的微機,不僅可以將隱性的思維力量顯示出來,而且可以將其放大或提高億萬倍。

  第六,創新思維具有強烈的自我超越性。創新思維一個很突出的特點是敢於自我否定,勤於自我否定,具有極為強烈的超越性。自我超越是創新思維無窮的生命力的搏動,它以自我超越戰勝他者,取代他者,從而將現代科技革命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第七,創新思維有強烈的競爭意識。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思維具有極為強烈的競爭意識。思維一旦失去了創新的靈魂,就是曾經擁有鉅額資本的百年老店,也將可能沉沒商海。企圖以失去創新能力的思維,去指導企業,是千萬成功的企業家走向失敗的致命傷。所以說創新思維只能在競爭中生,競爭中長,在競爭中永恆。在創新的領地裡一勞永逸的創新是不存在的。

  第八,創新思維對生產力發展的作用前所未有的增大。創新思維價值的大小,視其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功能而定。今天,知識創新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已由20世紀初的5%—20%,上升到80%—90%。1950年到1992年之間,全球經濟年度總產出從5萬億美元擴增到30萬億美元,增長了5倍。如果說近代創新思維200年間使人類生產的社會財富總和翻了一番,那麼,我們可以預定,以現代創新思維為基石的生產力所生產的社會財富的總和,在今後200年中決不只是翻一番,可能是幾十番或上百番。現在創新思維已成為一個國家富強的源泉,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最主要推動力。

  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思維的大飛躍,極大地活化了人類的思維尺度,思維尺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這也意味著人類思維方式又一次大變革已經揭開了序幕。人類思維方式的每一次革命性的變革,都將使人類社會大步前進,為新時代的確立建立舞臺,新時代的喜劇就將揭幕。

  創新思維的應用

  創新思維實踐者典範展示:“書,是用來種的!”-中國瓜果書創意產業基地

  中國瓜果書創意產業基地在充分吸收日本、美國創意設計的基礎上,自主設計研發出來的瓜果書系列產品開創性地集合了時尚創意和園藝科學理論的本質。國內瓜果書的設計和製作尚處於初期發展階段,中國瓜果書的設計富有創意並體現了瓜果書的精髓。瓜果書最早起源於日本,日本最早致力於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研發推廣, 瓜果書的設計和製作發軔於創意產業的勃興和園藝科學理論的發展。 在日本農產省和日本有機農業研究會的共同推進下,瓜果書應運而生。瓜果書,通俗講來,就是一種“書本里能長出花花草草,瓜瓜果果的有機書”。但這個美麗的童話有著堅實的科學依據和基礎。瓜果書,本質上是科學和設計的巧妙結晶;是結合了工業設計的先進理念和園藝科學的成熟技術,從而打造出的極具創新意識的工業產品。 瓜果書裡邊含有有機介質,營養介質以及迷你種子。 在日本,各地商場和書店均有“瓜果書”出售,諸如“番茄書”、“黃瓜書”、“茄子書”等應有盡有。這些外貌似書本的產品表面包裝有防水紙,其內塞有石絨、人造肥和種子等。人們購回後按照其內附贈的種植說明,只要每天澆水,便能長出手指粗細的黃瓜、彈丸似的番茄、拳頭大的黃瓜等;一般情況下,一本“番茄書”經培育可長出150—200個迷你果,一本“黃瓜書”可結出50—70條袖珍瓜。這種時尚新穎的創意產品一度在日本成為最為暢銷的工藝創意產品。瓜果書在歐洲美國的發展日漸成熟,以美國為例,美國的瓜果書更加註重於無土栽培技術在瓜果書中的應用,同時將瓜果書的外觀設計加以多樣化。瓜果書在美國的發展的顯著特徵便突出反映在技術優勢和產品外觀設計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