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學反思隨筆

  初中政治也常需要反思,以改進教學水平。那政治老師都寫了哪些反思隨筆?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如何提高思品課教學的時效性,轉化思品課教學的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各有收穫,這是當前思品課課改中一個重頭戲。不少在思品教學一線的老師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聯絡自己的教學物件,做了不少的教學改革的嘗試,收穫很多,也存在許多困惑。我作為一名從事多年思品課教學的老師,把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淺薄的思考在此贅述下來,供同行探討和指正。

  一、 正確認識思品課的“三維目標”,分清層次,是思品課教學的前提。

  新課改,新課程、新課標明確提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態價值觀目標是思品課教學最終要實現三大目的。課程內容,課程的事例、課程的次序安排、教學方式和手段無不是圍繞這三大目標來進行。在課改以前,三大目標是藏於思品教材之中。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以及升學考試的壓力,我們不少思品教師更多關注是學生的分數,關注是學生的知識把握的多寡,學習中各種能力的培養被淡化,學生的情感是否能得到震撼、昇華,價值觀能否得到提升根本無法談及。學生成為老師一味灌注各種知識的機器。思品課的教學顯得那麼蒼白無力,空洞乏味。學生對思品課的理解就是不得不學習的科目,就是死記硬背的科目。如今,思品課的課程目標明確對這三維目標提出了新的詮釋,尤其針對初中的學生實際,編排不同與過去的教材內容,我們思品老師仍然抱著老套頭不放從事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活動是沒有生命力的,也是在誤人子弟,得不到學生的認可的。

  二、 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願學、想學、樂學,是思品課教學的生命力所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句話是我們很多老師再熟悉不過的教育名言。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很多老師都做了不少有益的嘗試,獲得的經驗很多,教訓也不少。思品課的教學同樣如此。我對此認為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主動的去學習,積極的去體驗和感知,讓他們在老師引導下,去發現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去找到自己無知的盲點,激發他們潛在學習動力,更好地配合好老師完成教學任務。也許,在最初的開始,我們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還比較差,參與能力還不強,有個別的學生不思學習,我們老師的辛苦得到回報是那麼少,我們老師也不能輕而易舉得出“孺子不可教也”的結論,而應該相信“海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尤其,我們老師面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更應該有如此胸懷。愛學生,激發學生對你所教學科的學習慾望,這是老師教學的一項職責,也是老師教學能力的展現。

  篇二

  1、 始終堅持啟發式教學。

  堅持啟發式教學,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的歷史經驗教訓之一。特別是在實施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更要堅持貫徹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總方法,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要達到的目標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堅持。近幾年,一些有責任感的教師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不少有益的嘗試。在教學實踐中,我堅持深入鑽研教材,發掘教學內容中的啟發因素,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問題本身是學生未知的新問題,且能體現教學的重點內容; 與學生的認識能力,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水平相適應,不過難也不過易,是他們跳一跳後方能摘到的"桃子"; 問題的表述清楚明確,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2、 理論聯絡實際,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穿插運用。

  理論聯絡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居於主導地位的基本原則,這對於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也很重要。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就會覺得,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就在我們身邊,很實際,並不只是純理論要求,它要解決的是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學了之後有用,如此,自然就能產生要學好思想政治課的動機與興趣。不過,要貫徹這一原則,重要的是我們要正確把握它在不同教學階段上的不同要求。

  ***1***在闡明教材理論知識階段,也就是新教材的教學,我們可以通過實際材料使學生感知與理解教材。這時我們要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前提下,聯絡學生比較熟悉的,易於理解的,生動具體形象的,又能準確反映教材理論知識的實質的實際事例進行教學。

  ***2***在運用理論分析說明實際問題階段,即課本知識的應用。這時,我們要著重聯絡與教材內容有關的,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重大社會實際,以及學生中帶有傾向性的思想行為問題應用知識,鞏固深化所學理論知識。

  篇三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即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現行的班級教學制度,班級中學生的素質是不均勻的,教學要求要關注每一層次的不同學生。中下面學生的知識面相對較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相對較弱,而內心深處卻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同,都希望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怎樣上好政治課呢?如何搞好政治課的教學工作呢?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人的一切活動都受思想支配,我們應該從思想入手積極主動的做學生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認識到學習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別處,還向學生灌輸“功在平時”的思想,由於現在學校的時間都是按排得滿滿的,學生自己的時間幾乎沒有了,所以得按排時間給學生看書,給學生時間上的緊迫感,以達到上課時的效率。

  事實上,要想讓每一個學生都要參與到學習中來,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對於他們的教育心急不得,你越心急越沒有用的,相反會起反作用,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倒不如一點點的感化他們,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想學習或者尊重老師。當老師的要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把他當成學習的主人,不能把他當成學習的工具,老師不能為了自己的教學成功而不顧學生的情緒,要想法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讓每一個學生都愉愉快快的,心情高興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思想品德課,理論性較強,有的觀點很抽象,為了使學生理解必須運用大量的事例去說明、去啟發,所以平時我很注意閱讀和收集一些與教學有關的資料。學生接觸社會少,如果舉的事例他們經歷過會更好,所以儘量多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入手。

  在對待“差生”的問題上,我想應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決不能歧視,上課提問時,問他們較容易的問題,讓他們也嚐到成功的滋味,平時多鼓勵。不斷激勵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在對待中上等生方面,我給尖子生單獨佈置的作業,也給他們機會,可以做完我給批改,雖然增加了我的工作量,但提高了這部分學生的成績,使他們有可能加入到尖子生的行列,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創造了平等的機會。

  最後想說的一點就是:在找學生談心交流思想時,不一定要把學生叫到辦公室,那樣會引起學生的緊張心理,效果也不會好,我們可以在上課時,在走廊上,在放學的路上,順便與學生交流,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又可以加深與學生之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