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語文金翅雀教案

  語文教案往往是語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以課時編寫的供教學用的具體方案!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冀教版吧!

  冀教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正確認讀文中注音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文章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

  本文既講述了孩子找鳥窩的過程中心情的變化,還並行著一條線就是父母的心情變化。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來體會文章的主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描寫孩子的心情和父母的心情的詞句,體會父母對孩子的真誠的愛。

  教學重、難點:

  抓住描寫孩子的心情和父母的心情的詞句,來感悟文章主題。

  教學時間: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一句詩吧:“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自古以來,父愛母愛廣為人們歌頌,今天我們來讀讀托爾加的文章,看看他是如何描寫的。

  二、檢查預習,鋪墊教學

  1、出示預習提示

  A.利用工具書來讀準生字的讀音,查出生詞的意思。讀通讀懂課文。

  B.說一說孩子給父母講了一件什麼事,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2、各小組內交流學習,檢查預習作業完成情況。

  三、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課件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樹冠 樹巔 蜷腿 氣氛

  硬邦邦 毛茸茸 戰戰兢兢

  心不在焉 聚精會神 提心吊膽 天真無邪

  2、請每組的c同學來說一說孩子給父母講了一件什麼事?

  多讓幾個學生來說,注意小組的分配。

  四、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1、出示中心話題:在孩子講述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樣的?父母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勾畫出有關語句,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2、自己讀課文,邊讀邊畫。然後在小組內交流。

  小結:我想你們通過讀課文,一定對那種真摯的情感感受很深,下節課我們再一起體會吧。

  第二課時

  一、深入學習,感悟中心

  出示中心話題:在孩子講述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樣的?父母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勾畫出有關語句,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請各小組的d同學來發言,找出描寫父母和孩子心境的語句,並談談感受。

  描寫心境的語句

  父母:A.“母親抬起頭,瞪大黑黑的眼睛。父親像往常一樣心不在焉。

  B.父親抬起沉重的眼皮,也開始聚精會神地聽兒子說話。

  孩子:a “孩子高興了,指手畫腳地講起來”

  ***看得出天底下每個母親都是最關心自己的孩子的,哪怕孩子講一個無關緊要的話題,母親也是瞪大雙眼地聽著,而父親顯然很疲勞,而且沒有心情聽這個話題。孩子對於負心的態度很不滿意,於是又重複了一遍以引起注意,因此父親不得不聚精會神地聽,這時孩子才算高興起來。興致勃勃地講述著今天的發現。***

  讓學生體會讀,讀出孩子渴望傾聽的慾望。

  父母:C.母親把兒子的話句句吸入心田,還用整個心靈吻著可愛的寶貝,父親則又開始吃飯了。

  D.父親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親一樣提心吊膽地聽著,幾乎屏住了呼吸。

  E.父親和母親驚呆了,誰也沒有吱聲。……兩個人戰戰兢兢、一聲不響地……

  F.父親的心臟都停止了跳動

  ***在孩子津津有味的講述中,父母好像親眼看到了孩子艱難的爬樹過程,因為孩子越爬越高,所以父母才會提心吊膽,以至於戰戰兢兢甚至於心臟停止了跳動,但又毫無辦法,只能讓兒子繼續往上爬。可憐天下父母心呀!***

  讓學生感情朗讀孩子爬樹的過程,讀出孩子爬樹的艱難,尤其是孩子的描寫孩子動作的詞語,一定要認真理解,體會父母的擔心。

  孩子:b.“孩子饒有興趣地說著。”

  c.“孩子的表情天真無邪。”

  d.“他心境坦然,非常高興。”

  孩子並沒有注意到父母心情的變化,只是陶醉在自己發現鳥蛋的欣喜中,也完全意識不到危險的處境。讓學生感情朗讀,體會孩子那份純真的喜悅和淳樸的愛心。

  二、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本文語言自然純樸,通過一個普通的故事表現了孩子對動物喜歡和愛護,更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那份發自肺腑的關懷。讀課文的最後一段,猜想一下,父親和母親會談些什麼?

  讓學生合理想象。

  此項設計主要是考察學生預習時對生字、多音字的掌握

  要求敘述時語言簡練,條理清楚,意思完整。

  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並培養思考問題的能力。

  對父母和孩子的心境可以對比著去讀,這樣更好理解人物的感情。

  這裡有一處對比:松樹的又粗又高,孩子那小小的身體形成對比。因此孩子爬樹是那麼的艱難,以至於用了很長時間,中間不得不在結實的樹杈上休息了三次。

  可以讓學生分角色來朗讀,一個讀孩子爬樹的過程,一個讀父母的心情變化。

  通過對比學習,學生既掌握了學習方法,又能清晰地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

  冀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金翅雀原文

  一家三口人正在不聲不響地吃飯,孩子突然開口說:“我找到了一個鳥窩!”

  母親抬起頭,瞪大了黑黑的眼睛。父親像往常一樣心不在焉,連聽也沒有聽到。也許是為了回答母親詢問的目光,也是為了引起父親的注意,孩子又重複了一句:“我找到了一個鳥窩!”父親總算抬起沉重的眼皮,也開始聚精會神地聽兒子說話。

  孩子高興了,指手劃腳地講起來。他說,今天下午趕羊回家的路上,看見一隻金翅雀從一棵大白松樹樹冠裡飛出來。他看呀看呀,在濃密的樹枝裡搜尋,終於在高處一根樹杈上發現有一團黑黑的東西。

  母親把兒子的話句句吸入心田,還用整個靈魂吻著可愛的寶貝。父親則又開始吃飯了。孩子沒有在意,接著講下去。他說,把羊拴在一旁,開始往松樹上爬。

  父親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親一樣提心吊膽地聽著,幾乎屏住了呼吸。

  孩子一直往上爬。巨大的松樹又粗又高,他那纖細的身子緊緊貼在樹皮上,慢慢往上挪動,每一步都要分兩次進行:先用胳膊抱住,接著兩條腿儘量往上蜷,用了很長時間才爬上去,中間在結實的樹杈上休息三次。現在只能靠手,因為前面都是脆弱的新枝了。

  父親和母親都驚呆了,誰也沒有吱聲。就這樣,兩個人戰戰兢兢、一聲不響地讓兒子爬到樹上、爬上樹冠,用兩隻天真的眼睛看到鳥蛋———窩裡僅有一個鳥蛋。

  聽到這裡,父母的心臟都停止了跳動,完全忘記了兒子在什麼地方,似乎還在高高的樹巔,緊挨著天際。但是,孩子無意中表明,他站在樹巔,完全不曾意識到飄在空中、面臨深淵的可怕,並且也沒有掉下來。倒是發生了另外一件事:男孩情不自禁地吻了鳥蛋一下,裡面露出一個還沒有長羽毛的金翅雀。

  說這件怪事的時候,孩子的表情天真無邪,如同複述從鄰居那裡聽來的《出埃及記》的故事一樣。隨後,他滿懷憐愛地把小鳥放到毛茸茸的鳥巢裡,從樹上下來了。現在,他心境坦然,非常高興——發現了一個鳥窩!

  晚飯吃完了,屋裡氣氛嚴肅,誰也沒有開口。後來,一家人回到暖烘烘的壁爐旁,看著裡邊燃燒的橄欖木,父親和母親才交談了幾句,他們的話說得晦澀難懂,孩子沒有猜透。何必要知道他們說了什麼呢?他只想把那隻還沒有長出羽毛的小鳥的形象深深儲存在記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