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害兒童腎臟的藥物有哪些

  腎臟對身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對大人還是兒童而言,但是現如今腎損傷卻危害著兒童,其中很大原因是因為藥物導致的。那麼有哪些藥物會導致兒童腎損害呢?下面就隨一起來了解下吧!

  引起兒童腎損害的藥物

  1、磺胺類藥物

  如複方新諾明,服藥後易產生結晶而引起梗阻性腎病,出現血尿、腎絞痛、甚至急性腎衰,特別是脫水及老年患者,更易發生。

  因此在服用這類藥物時應多飲水,並服用碳酸氫鈉***小蘇打***片鹼化尿液,以減少對腎的損害。

  2、喹諾酮類藥物

  如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等。一旦這類藥物劑量偏大,便會引起血尿、間質性腎炎,嚴重者會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3、造影劑

  是近年來應用比較廣泛的藥物,由它引起的急性腎功能損害也越發常見。

  造影劑的高滲性可加重腎缺血,也可直接對腎臟產生毒性。由於造影劑是過敏原,可引起全身性過敏反應而累及腎臟。

  4、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這類藥物使用時間超過10天后,腎損害的發生率會明顯上升。

  上述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關於四種藥物嚴重傷害兒童的腎臟健康,家長朋友們注意到了嗎?那麼如何關愛孩子的腎臟健康呢?

  兒童腎臟健康的培養

  1、養成孩子正確的排尿習慣,不憋尿。尿在膀胱裡太久容易繁殖細菌,細菌很可能經由輸尿管上行感染到腎臟,家長要幫助教育孩子,不要憋尿。

  2、注意健康飲食,不可暴飲暴食。人體每天攝入的食物所代謝的產物需要從腎臟排洩,攝入過量,勢必加重腎臟的負擔。

  3、及時控制各種感染。當孩子有呼吸道及面板等感染時,應立即根治。臨床資料顯示,大部分急性腎炎均是由鏈球菌感染所致是。

  如因感染已經導致急性腎炎,應在醫師指導規範治療,切忌擅自中斷治療,以防止急性腎炎轉為慢性。

  4、避免濫用藥物。“是藥三分毒”,腎臟是藥物代謝各排洩的重要器官,藥物使用不當或是機體對藥物敏感,會損害腎臟。

  尤其是抗生素及解熱鎮痛藥,應儘量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並避免長期使用。

  5、定期體格檢查,早期發現腎病。家長最好每半年左右帶孩子做一個尿液檢查,以早期排查腎臟疾病。

  家長在給孩子留尿標本時,以清晨第一次尿最為理想,因晨尿較為濃縮卻偏酸性,有形成分相對多、完整,無飲食因素干擾,不影響尿液的化學測定。

  留尿前用溫水清洗外陰,留取中間一段至乾淨清潔的容器,避免汙染,留取後儘早送檢,最好不超過1小時。

  6、如已經患有腎病,一定要到正規醫院規範治療。不少家長們發現孩子生病後非常恐慌,病急亂投醫。

  在醫院治療效果暫不理想時,就到處找草藥偏方,或是到一些為謀利誇大療效的不正規醫院求醫,導致孩子病情加重,擔誤治療時機,產生更多的併發症。

  兒童護腎的飲食注意

  一、家長要做好榜樣。家庭對培養幼兒健康飲食習慣有重要的影響力,幼兒不偏食,不挑食,飲食結構合理、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飲食習慣和結構。

  二、需要幼兒園教師的教育引導。幼兒園老師應該接納幼兒對食物的偏好,循序漸進地幫助他們改掉挑食的習慣。讓幼兒瞭解一些東西里面含有哪些營養元素,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如果缺乏這些會得什麼病,所以不可以挑食因為我們需要這些營養。此外要創造一個良好的進餐環境,將進餐看作是一次愉快的經歷。

  三、培養幼兒樹立正確飲食文化觀。從幼兒能進行語言簡單交流起,就應有意識地在平常遊戲、交流中,介紹飲食來源、製作、營養價值,以及如何吃、吃多少等知識。

  四、膳食營養要均衡,飲食要有規律。兒童營養均衡不必每餐而是數天內保持平衡即可。定時定量吃飯,不暴飲暴食,不隨便吃零食,過多的甜點不僅會使幼兒對正餐的食慾下降,而且容易長蛀牙。

  五、培養幼兒自己進餐。由於幼兒的小肌肉不發達,精細動作發展不好,不能很好的自己進餐,但只要經過循序漸進的訓練,幼兒都能自己順利進餐。

  六、飲食衛生。幼兒吃的東西要新鮮,瓜果一定要洗淨,開水燙過後再吃,掉在地上的東西要洗乾淨後才能吃,碗筷煮沸消毒。另注意,大人咀嚼過的食物不要餵給幼兒,幼兒抵抗力較弱,以免傳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