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斷孩子出汗是不是生病了

  多汗症***hyperhidrosis***是多種病因導致的自發性多汗,表現為陣發性侷限性或全身性出汗增多,常為兩側對稱性,但也可見偏身多汗。 正常人在生理情況下排汗過多,見於運動、高溫環境、情緒激動以及進食辛辣食物時。另一類為自發性出汗,見於炎熱季節。這種出汗多為對稱性,且以頭頸部、手掌、足底等處為明顯。下面小編給家長們介紹怎麼從孩子的出汗判斷是不是生病了的方式,歡迎大家閱讀!

  一、為什麼小孩子愛出汗?

  小兒乃“純陽”之體,生長髮育快、新陳代謝旺盛,體內產熱較成人多,而出汗是一個重要的調節體溫和散熱的途徑,再加上汗腺的分泌受植物神經控制,而小兒神經發育尚未完善,大腦皮層對植物神經的調節功能較差,因此,小孩子通常是較成人更容易出汗,即使是在入睡後,仍是可以見到額頭上有微微出汗的現象,不過這一般發生在剛入睡那會,這是因為寶寶在剛開始進入睡眠狀態時,身體雖然是靜下來了,但睡前活動產生的熱量還未完全散去,於是便以出汗的形式將這些多餘的熱量散發出去,所以在他們剛入睡的前面一兩個小時,仍是可以見到額頭有微微出汗,但之後就基本上不怎麼出汗了。

  二、判斷孩子出汗是不是生病了的方式

  1、看出汗的時間

  如果孩子夜間入睡後汗多,醒後則出汗停止,即中醫所說的“盜汗”,那麼,除了中醫要考慮的“陰虛證” 或“氣虛證”外,需要警惕孩子是否為結核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果孩子在白天並不炎熱也沒有怎麼運動的情況下,還是不自主地出汗,即中醫所指的“自汗”,有一些可能是高熱性疾病如發燒、肺炎、風溼熱,或一些代謝性疾病如甲亢所引起的。

  2、看多汗的部位

  多汗有全身性多汗和侷限性多汗兩種,全身性多汗者面板表面常是溼潤的,多見於感染性疾病和風溼熱、甲狀腺功能亢進、低血糖症等,區域性多汗可由交感神經損傷或異常反應導致小汗腺分泌過多的汗液,常見於手掌、足趾、腋下等部位的多汗。

  總之,如果孩子特別愛出汗,但飲食、睡眠、精神狀態都較好,也沒有其他異常的話,家長就無需太過於擔心,家長需要做的是,根據氣溫變化,注意給孩子合理地增減衣服,剛睡下時不要把被子蓋得太嚴實,及時將汗液擦乾,以免著涼,同時還要注意適當補充水分及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飲食上注意給孩子多吃一些富含鋅、鐵、鈣的食物。一旦在出汗的同時還有其他異常表現時,需要到醫院就診進行評估,完善相應的輔助檢查,在明確原發病因的同時,可以帶孩子看看中醫,中醫師會根據孩子出汗的情況給予辨證調理。

  3、看伴隨的症狀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如小嬰兒出現易激惹、煩鬧、汗多刺激頭皮而搖頭出現枕禿***即俗稱的小兒脫帽圈***,再加上顱骨改變如前囟邊較軟、顱骨薄、“方盒樣”頭型、肋骨串珠樣突起、手腕腳踝部形成鈍圓形環狀隆起、“雞胸樣”畸形,“O形”或“X形”腿等,需警惕為佝僂病。

  如果是在新生兒期伴有面板潮紅、多汗、煩躁不安、哭鬧、易餓、呼吸急促、心跳快等,在幼兒期伴有脾氣急躁、多動、多食、體重明顯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突眼、甲狀腺腫大等,需警惕是否為甲亢。如果多汗的同時伴有低熱、厭食、咳嗽、貧血等症狀,需警惕結核病。

  三、小孩子出汗的飲食保健

  小兒多汗症有氣陰兩虛、營衛不和之分,只有針對不同症狀選用食療,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1***氣陰兩虛型:有寐則多汗、形瘦肢泠、神萎倦睡、口渴便乾的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a、取孩兒參10克,蓮子15粒,蓮子泡去皮心,將蓮肉和孩兒參置碗內,加冰糖和水適量隔水蒸至蓮肉酥爛即可。一日一劑,連服15天為一療程。

  b、取黑豆30克,桂圓肉10克,紅棗30克煮湯食,一日分2次食完,連吃15天為一療程。

  ***2***營衛不和型,有汁出遍身、胃口不佳、面色倦白?戎⒆矗?剎捎靡韻率沉疲?

  a、取黃芪15克,紅棗20只,加水煮湯食,每日1劑,分2~3資助飲食。連服15天為一療程。

  b、取活泥鰍100克,熱水洗去粘液,剖去內臟,內外洗淨,用油煎至金黃,加水一碗半,用鹽調味即成,一日內服2次食完,連吃5天為一療程。

  飲食方面無特別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