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育兒知識大全集錦

  當媽之後才知道,養孩子不僅僅要管他的吃喝拉撒,還要時刻盯著這棵小樹苗,不能讓他長歪了。下面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寶寶育兒知識大全,供您參考。

  寶寶育兒知識:最令父母頭疼的五大育兒問題

  1、孩子不愛吃飯

  有的孩子從小開始就不肯好好吃飯,愛挑食,還得家長端著飯碗追著喂,不愛吃飯就會導致身體差,容易生病,這可令無數媽媽頭疼不已。責罵孩子或者強迫他吃飯是不可行的,“餓幾頓就好了”更加不行,想知道孩子為什麼不愛吃飯,先來搞清楚這幾個問題:*********:朵媽親子時光,聊聊親子育兒那些事***

  ①孩子是不是生病了?

  小兒厭食是一種病,如果孩子長期不按規律吃飯,經常吃零食,那麼就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亂。另外,孩子體內缺鋅、缺維生素B1等,都有可能導致食慾不振。如果孩子不愛吃飯,同時身材瘦小,那麼就應該去醫院檢查下身體有什麼問題。

  ②飯菜口味好不好?飯量會不會過多?

  飯菜口味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有的家長廚藝不行,做飯不好吃,怎麼能怪孩子不愛吃呢?有的家長餵飯的時候不考慮孩子實際的飯量,認為吃越多越好,每頓飯都把孩子給撐到不行。吃多吃少應該由孩子自己來控制,孩子吃不下了就彆強塞。還有,孩子的舌頭比大人靈敏,喂米飯時千萬要注意不能太燙了,大人覺得剛剛好的溫度,說不定會把孩子的嘴巴燙掉一層皮。

  ③有沒有養成按時吃飯的好習慣?

  孩子身體沒問題、飯菜沒問題,那麼就是生活習慣的問題了。現在生活條件好,有些家長缺乏科學餵養的知識,給孩子亂吃零食和營養補品,導致孩子食慾下降。

  想讓孩子養成按時吃飯的好習慣,媽媽在給孩子新增輔食的時候,就該注意飲食規律的培養了。每天三餐,讓孩子好好地坐在飯桌前,跟著大人一起吃飯,儘量不看電視不玩玩具,飯前一小時不吃任何零食;家裡的零食也不要放在孩子隨手可及的地方。讓孩子多點運動,也能增進胃口。

  2、喜歡玩遊戲、電腦,自制能力差

  有的家長連照顧孩子的時候也手機不離身,與孩子相處時,為了省事就拿手機或平板給孩子玩遊戲,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沉迷手機遊戲,不樂意與別人交流。長期玩電子產品,還會導致孩子自控力差,看到手機或電腦就忍不住要去玩。

  這種情況,家長嚴厲禁止是起不到效果的,只能限制他,然後再慢慢引導他對電子產品有正確的認識。如果不想讓孩子玩電子產品,那麼家長應該多花時間與孩子好好相處,一起做他有趣的事情;可以跟孩子定規矩,每天只能看30分鐘,時間到了就必須把手機交給家長保管,以此來鍛鍊孩子的自制力。

  3、孩子講粗口

  孩子一開口說髒話,媽媽就會很抓狂,這到底是跟誰學的?!其實小孩子說髒話,他並不知道這些話是什麼意思,他只是覺得好玩,無意識地模仿別人。家長髮現孩子說髒話也不要太緊張,更不要對孩子發脾氣,不想讓孩子說髒話,那麼就要讓他意識到說髒話是不禮貌的行為,家裡人也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言行。

  4、有暴力傾向,喜歡打人

  有的媽媽會疑惑,為什麼孩子喜歡打人?小朋友拿了他的玩具他就打,他拿別人的玩具也要打人,有時還會打大人,這麼下去,以後豈不是成了小霸王?

  孩子打人要分階段來看,一歲的孩子動手打人,比如推、咬別人,但他們是沒有惡意的,他們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會傷害別人,因此媽媽在孩子動手打人時,要溫和嚴肅地告訴他不應該打人,當孩子對別人粗魯時,要及時制止。

  兩三歲的孩子喜歡打人,家長應該及早干預,瞭解孩子打人的原因,給他們示範應該如何友善待人,如何關心別人。同時,家長要注意孩子身邊有沒有喜歡暴力行事的人給了他錯誤的引導。

  5、沒有責任感,獨立性不強

  沒有責任感的孩子,做錯事情的第一反應不是道歉,而是推卸責任。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不能跟他講責任感,孩子的責任感應該從小培養。*********:朵媽親子時光,聊聊親子育兒那些事***

  其實做家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家長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適當地給他佈置一些任務,比如打掃自己的房間,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扔垃圾等。引導孩子參與到家庭管理事務中,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責任感和自信心。過分溺愛孩子不能使他學會成長,想讓孩子有責任感,就要先給他責任,只有學會擔責,他們才會有責任感。

  別瞎摳寶寶的乳痂後果很嚴重

  寶寶為什麼會長乳痂?

  乳痂通常表現為寶寶頭部的一片鱗屑,有時候也會出現在眉弓、耳朵、鼻子等位置。

  乳痂並不是胎毒所致,也不會傳染,民間又叫“搖籃帽”,醫學上稱為“脂溢性皮炎”。

  乳痂形成的原因:

  寶寶出生時,面板表層有一層厚厚的油脂,由面板和上皮細胞分泌物形成,時間一長就會形成較厚的乳痂;另外也可能受母體激素分泌的影響,寶寶出生時頭部皮脂分泌過多,凋亡的面板細胞脫落在頭皮上,就形成了乳痂。

  硬摳乳痂,會有什麼後果?

  有些媽媽一看到寶寶頭上的乳痂,就會“手癢”忍不住去摳,這樣子做真的安全嗎?

  武漢一位媽媽在幫自己兩個月大的寶寶洗澡時,用毛巾使勁在寶寶的頭皮上摩擦。最後看毛巾不管用,就直接上手搓,結果寶寶的腦門都紅了,汙垢還沒除掉。

  到了第二天,寶寶突然發起了高燒,送醫院一看,原來是媽媽過於用力摳寶寶頭上的乳痂,導致寶寶腦部感染了。

  實際上,乳痂是寶寶頭部面板和上皮細胞分泌物,緊貼囟門,而囟門是嬰幼兒顱骨接合不緊所形成的骨間隙,如果粗暴去摳這個部位,寶寶真可能會因此而生病。

  寶寶長乳痂,需要看醫生嗎?

  兒科醫生解釋,嬰兒的乳痂因為有自愈性,多數不需要治療;嚴重頑固者可遵醫囑治療;正常來說,乳痂是不會反覆出現的,如果寶寶的乳痂反覆出現,可能還是頑固型溼疹所致,並不是真正的乳痂,應及時就醫。

  其實,媽媽們真的不必和寶寶的乳痂過不去!

  乳痂一般不疼不癢,對寶寶的健康也沒有明顯的影響,也不會影響寶寶吃奶、睡覺以及生長髮育。

  隨著寶寶的生長髮育,通常在6個月內會脫落乾淨***有的寶寶1-2個月後,乳痂就脫落乾淨了,在時間上有個體差異***。

  餵奶不換邊 寶寶媽媽都很受傷

  1、媽媽的乳房會變得一邊大、一邊小

  吸吮刺激對於催乳素和催產素的分泌,是非常有好處的。寶寶吸吮越多,乳汁的分泌量越多,吸吮越少,分泌量越少。

  如果媽媽長期只喂一側乳房,必然會導致這側的乳房的泌乳量更多,看起來就更豐滿;而另一側備受“冷落”的乳房,泌乳量就會減少,顯得乾癟無生命力,最終形成乳房一大一小的情況。

  2、導致另一側乳房出現乳腺炎

  乳腺炎形成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乳汁淤積,沒有及時排空,造成乳房區域性的腫脹、發炎。

  餵養寶寶過程中,寶寶更少吮吸的那一側乳房,更容易出現乳汁淤積,導致乳腺炎。很自然地,乳腺炎發生後,大部分媽媽都會減少或完全不讓寶寶吮吸這一側的乳房,於是惡性迴圈的情況出現了:

  吮吸不足→乳汁淤積→乳腺炎→吮吸更加不足→乳汁淤積更加嚴重→更嚴重的乳腺炎……

  實際上,專業的醫生都會建議,乳腺炎的時候更應該繼續餵哺這一側的乳房,寶寶能幫助媽媽有效地清空乳房,減少乳汁淤積,緩解乳腺炎的症狀。

  而在預防乳腺炎的各種指南中,醫生也會提到一點,那就是變換寶寶吃奶的位置,讓兩側乳房都能被排空。

  3、導致寶寶的動作發育左右不均衡

  餵奶的時候,寶寶身體的一側緊貼著媽媽的身體,基本上沒有什麼活動空間。長期下來,寶寶這一側的動作發育也會受到限制。

  比如,寶寶爬的時候,左右的動作會不協調;伸手拿玩具的時候,總是喜歡用同一隻手;睡覺的時候,也喜歡朝著一邊睡……

  而睡覺的時候總朝著另一邊,又會導致出現以下這個問題:

  4、寶寶可能會出現偏頭的情況

  很多媽媽抱怨寶寶睡覺的時候不愛翻身,時間長了,竟然有了偏頭的跡象。

  先別怪孩子,是不是因為當媽的餵奶不換邊,長期讓孩子側向一邊吃奶呢?

  這個小細節,會讓寶寶不由自主地養成朝著同一個方向睡覺的習慣,久而久之,偏頭、臉蛋一邊大一邊小,這些糟糕的情況都有可能會出現。

  想要避免以上這些問題,那麼每個媽媽都得知道,該如何正確地給寶寶餵奶。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