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育兒知識

上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算是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個坎,因為在上幼兒園初期階段他們有許多的東西要去適應,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園共育育兒知識小班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小班一

寶寶上幼兒園後愛生病為哪般?

上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算是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個坎,因為在上幼兒園初期階段他們有許多的東西要去適應,有的孩子表現的就會非常的好,到了幼兒園能很快的適應園內的生活環境,並與小朋友很好的相處,但也有孩子會經歷一段病痛的折磨,而這個時期長短也不一樣,並且是反反覆覆的,那麼孩子上了幼兒園後為什麼就容易生病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又要如何來減緩這個情況的出現呢?

孩子對於家庭及周邊的生活環境在身體和心理裡都已經有了適應,突然換了一個生活氛圍,陌生環境,陌生的人,都會讓孩子的精神和心理極度緊張與恐懼,這就會擾亂了孩子身體內的那個平衡鍾,孩子的心情會受到極大的波動,並且這時孩子的免疫系統發育的也未成熟,抵抗力下降就容易生病。同時園內孩子多,病毒、細菌也會增多,所以生病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除了以上的原因造成生病外,還有一些因素也是造成生病的原因:

1、偏食、不愛吃蔬菜,偏食挑食的孩子很多,這樣營養元素就不能全面的吸收,造成貧血和抵抗力下降。

2、 一般家長會擔心孩子白天在學校吃得不好,所以晚上加餐,給孩子吃太多的肉、油炸等精製食品,晚上吃得太飽造成孩子消化不良,影響睡眠,休息不好,久之就引起生病。

3、孩子睡前喝奶,喝完不刷牙或漱口, 口腔中的細菌就會大量滋生,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所以喝完奶後要刷牙或漱口。

4、睡眠對於孩子的健康是相當重要的,睡眠充足並且質量好的孩子生長的就好,而那麼睡眠質量不好的,並且不充足的話,長久的疲累也會讓孩子容易生病。

上幼兒園想孩子少生病,平時要注意營養搭配,睡眠充足,養成愛衛生的習慣,規定的接種疫苗要按時去接種。園內的管理也需加強,平時注意園內消毒工作,室內定時通風。如果孩子生病頻繁,就變通一下先上半天幼兒園,慢慢適應後再上全天。對有溼疹、過敏性鼻炎或哮喘等疾病的孩子,這樣的咳嗽就不一定是感染,就要注意迴避引起過敏的因素。感冒對於孩子來說,一年只要不超過六次,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反而還會在感冒的過程趾完美免疫系統。如超過六次則需要引起重視。

還可以採取一下預防方法:

孩子上幼兒園早期之所以願意生病,主要是心理不適應環境造成的,所以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可以經常還孩子到幼兒園外面看看,看看小朋友怎麼做早操的,怎麼玩耍的,並且把上幼兒園的生活程式告訴好孩子,讓他們心理了解這一過程,並告訴他們,幼兒園的小朋友很多,會認識許多新朋友,並且老師會教他們唱歌跳舞,這樣讓他們的心理提前的適應了環境,降低因陌生環境而帶來的恐懼,幫助他們儘快渡過不適應階段。

同時在家時,媽媽要告訴孩子,自己有什麼需要要大膽的表達出來,老師都喜歡勇敢的小朋友,要學會說“老師,我要喝水”“老師,我要尿尿”,喝水可以減少生病,大膽說尿尿可以防止尿褲子。其它方便像身體哪裡不舒服也要教會孩子要及時表達給老師,這樣老師才能及時通知家長。

小班二

千萬要制止老人的坑娃育兒方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發現非常多的家庭都變得年輕化了,女性朋友在年紀輕的時候就已經生下了孩子,但是由於競爭非常激烈,所以大部分的年輕媽媽在生完孩子以後又回到了事業一線,自己的孩子沒有人照顧,所以就只能拜託爺爺奶奶來照看,造成了非常多的不健康的育兒方式慢慢進入到現代家庭。老人家給孩子“把尿”“咀嚼食物餵食”之類的情況,基本上每個家庭都是存在的,而這些行為對於寶寶以後的健康成長都是非常不好的。

我們可以在寶寶慢慢長大以後發現,孩子會挑食偏食、非常自私、以自我為中心,還有一部分的孩子就是膽子比較小,什麼事都不敢去做……這些問題很多部分都是因為在孩子小的時候,爺爺奶奶的不正當教育造成的。

1、老人習慣給孩子“把尿”

由於現在工作非常多,年輕的小家庭都請父母來照顧剛剛出生的孩子。老人家覺得孩子還小,抱在手上把尿對於孩子來說是比較好的,孩子也能夠更加舒服,所以慢慢地就有了把尿的不良習慣。在這裡,育兒專家想跟各位爸爸媽媽說,孩子在小的時候最好能夠養成自己上廁所的好習慣,這樣其實能夠幫助孩子提高他們的排便能力,促進消化系統迴圈,這樣基本上就不會出現消化不好、便祕之類的情況了。長時間的把尿對於孩子以後學會生活自理其實是起到了反作用的,對於孩子來說容易養成依賴的不良習慣,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非常不好的。所以爸爸媽媽最好是給孩子準備一個坐著的便尿盆,讓孩子坐著排尿。

2、咀嚼食物後餵食孩子

孩子的牙齒還沒有長好,很多的爺爺奶奶害怕孩子咀嚼不了食物,就自己先咀嚼爛之後餵食給孩子吃,看起來這是對孩子好的一種方式,實際上是“害”孩子的舉措。成人的口腔裡面有著非常多的細菌,而這些細菌當中除了有益菌之外更多的是有害的細菌,這些細菌會通過唾液進入到食物當中,接著就會到達孩子的口腔和消化道,其實對於抵抗力不強的孩子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大的傷害。所以,千萬要跟爺爺奶奶說不能夠自己先咀嚼好之後再餵食孩子,平時可以使用粉碎機之類的機器加工成糊類再餵食孩子。

3、將孩子包裹得過嚴實

老人精力和體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老人一般都是非常畏寒的,到了冬天就會穿非常多的衣服。由於自己覺得冷,那麼理所當然的覺得孩子也會感覺到冷,他們會給孩子穿非常多的衣服。衣服太多孩子稍稍一動就出汗,要是第一時間沒有發現,然後給孩子換下衣服的話,就會導致孩子非常容易感冒。老人在給孩子加衣時應該先摸摸孩子的後頸,如果覺得孩子的體溫不低的話,那麼就不要給孩子加衣服了。

4、不帶孩子外出或玩耍

老人家帶孩子的時候總是非常擔心孩子的安全,所以不喜歡帶孩子去外面玩,生怕一出去磕了碰了,孩子出什麼事情,自己也會非常心疼。不過要是一直都呆在家裡的話非常不利於孩子綜合能力的提高。孩子應該多到外面玩耍,多和大自然接觸,能夠提高動手能力、思維能力、交流能力等綜合能力。

小班三

不要因為孩子亂髮脾氣而困擾

爸爸媽媽是否瞭解,小孩子雖然現在年紀小,似乎什麼都不懂的樣子,但是孩子也會有著屬於自己的小脾氣,生氣不是隻有大人才會有的,孩子也有著生氣的權利。那麼,小孩子生氣的時候,爸爸媽媽應該怎麼樣做呢?是跟著孩子一起生氣,還是讓孩子一個人冷靜下來再講道理,還是讓他一邊去撒撒野更好呢?接下來就跟大家一起來講講面對孩子發脾氣,我們應該在怎麼做。

大人生氣的時候,基本上表情就會出現了變化,同時因為生氣,語言和語氣也會變得不一樣,有時候也會直接用行動表達出自己現在生氣了,小孩子雖然年紀小,但是也是和成年人一樣的。要是小孩子生氣了,你會發現孩子的整個臉都變成苦瓜臉,接著會開始哭然後也會有各種吵鬧的行為,更嚴重的就會做出不吃飯,不理人的過激行為。很多時候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大人面對這種情況已經見怪不怪,已經麻木了,所以就會放任孩子在一邊,不去管孩子,讓孩子撒野一段時間,接著再跟孩子去講道理,不過,有一部分的爸爸媽媽的忍耐性沒那麼好的,很多時候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就直接拿起傢伙教育孩子了。要是發生這種情況的話,爸爸媽媽越和孩子生氣,孩子就越發生氣。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應該要先搞明白孩子生氣的原因。

一、孩子愛生氣的原因

1、孩子愛生氣其實也是在表達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不滿,很多時候或許是由於非常多的爸爸媽媽平時忙於工作或者家務導致跟孩子相處的時間非常少,孩子想要爸爸媽媽重視自己,就會用生氣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2、孩子愛生氣是幼兒期間的一個正常的心理現象,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在經過思考之後會對自己覺得不合理不公平的事情生氣而發脾氣,到了青春期還會出現很多的叛逆行為。

3、孩子愛生氣也是一種示威行為。爸爸媽媽有時候對於孩子管的太牢,因此孩子就會通過生氣來捍衛自己的尊嚴。

4、孩子愛生氣或許是因為模仿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要是脾氣暴躁容易生氣,孩子的脾氣也會變得不太好,從小就變得脾氣很大。

二、孩子生氣,家長應該怎麼做

1、爸爸和媽媽之間的教育態度和方式要一樣。孩子生氣的時候,最好是能夠採用一樣的態度,不然的話會容易使孩子更加生氣。

2、對於愛生氣的孩子,爸爸媽媽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因為很多的時候孩子是從家長身上學習的,因此一定不能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3、孩子生氣了,爸爸媽媽要堅持原則,不要因為孩子不開心就去哄孩子,必要時要給孩子一點小懲罰。

4、孩子生氣,爸爸媽媽要跟孩子講道理,讓孩子跟自己正常交流,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5、孩子生氣出現打人行為的時候,爸爸媽媽要第一時間阻止孩子,不要讓孩子養成這種暴力行為。

6、孩子生氣,爸爸媽媽不要覺得孩子不乖,然後就打罵孩子,要知道孩子為什麼生氣,接著耐心疏導孩子,讓孩子好好說話。

7、孩子生氣,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適當發洩一下不滿,或許孩子發洩完了,事情就過去了。

8、孩子在氣頭上,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出去轉轉,讓孩子玩一個好玩的玩具來轉移注意力,過一會,孩子或許就會不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