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瞭解孩子的心理世界的5個方法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開發右腦的重要性,右腦的開發能給人們的記憶水平和思考水平有著很大的提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於如何瞭解孩子的心理世界,歡迎大家參考和學習。

  瞭解孩子的心理世界的方法

  孩子有孩子自己獨特的心理,他們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然而在絕大多數父母的觀念中,兒童就是小孩子,是“尚未變成大人的人”,於是高高在上地看待孩子、瞭解孩子,因此很多時候無法真正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甚至於存在著與童心世界相隔離的心理障礙,經常發生剝奪童心、童趣的事情。例如:不許弄溼鞋襪、不許玩泥沙、不許上樹等,認為玩耍是浪費時光,強行安排孩子的課餘時間,如加做家長的作業、練書法、學彈琴等,沒有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

  然而不管家長認可與否,遊戲是孩子抒發情感、認識世界的主導活動之一。也許孩子的許多言行、舉止、樂趣和嗜好,在大人眼中是?a href='//' target='_blank'>奶瓶尚Φ模?巖嶽斫獾模??竊諍⒆有鬧腥詞敲爛畹模?撬?塹奶焯煤屠衷啊?/p>

  孩子通過自由遊戲獲得感性知識,接觸世界,觀察世界,開發了智力和創造力。在自由遊戲中,他們漸漸明白了人怎樣和自然界打交道,勞動怎樣改變世界,自己應怎樣接觸世界。不管是做什麼,如搓泥巴、挖沙子、繪畫、做玩具、過家家、壘房子等,孩子的雙手靈巧性受到鍛鍊,四肢的運動促使了大腦最富創造性區域的開發。

  如果認為孩子會越玩越野而橫加阻攔,試圖縛其手腳,那麼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正確的是隻在孩子玩耍入迷或出格時,教育他們注意安全和衛生,誘導他們將興趣轉移到高雅、益智的遊戲上 記憶法,而不應粗暴地干涉、嚴厲訓斥甚至拳腳相加。幼兒時期,不要過多地進行抽象思維的教育,如識字、背古詩等,只能用孩子的感性認識所能接受的形式來指導孩子認識世界。通過講童話故事,以及繪畫、唱歌來引導孩子認識大自然和社會,培養幼兒的感性認識能力,使他們能在自由遊戲中衝破框框,表現新事物。

  孩子總是要長大的,總得走進成人世界,只是我們不妨“悠”著點,當孩子還倘徉在童年世界時,家長不必急於催趕,不要拔苗助長,應讓他們多享受一些童年的歡樂時光。

  5個方法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1.學會做個認真的傾聽者。

  一個明智的家長要做到少說話、多傾聽,不要急於對孩子的話下一些終結性的判斷。應多給孩子說話的機會,你才能聽到孩子最純真的心語。所以,只有學會親切而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談話,孩子才樂開向你傾訴。

  2.學會對孩子的話感興趣。

  當孩子講話時,要表現出認真和感興趣的姿態。要知道,當你對孩子的話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比如,你的身體姿勢和麵部表情都要表現出樂於傾聽的暗示,孩子才會樂於傾訴。

  3.凡事都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凡事都要給孩子解釋的機會,不要急著訓斥,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改過自新。如果不願意聽孩子解釋,會讓孩子變得有話不敢說,漸漸變得不再喜歡跟你說話,孩子的表達願望也會被阻止。

  4.不要遏制孩子的言行。

  好家長切不要過度管束孩子的言行,而要給孩子的每一“言”一“行”都給予鼓勵和尊重。因為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意味著他在獨立思考。只有鼓勵孩子,才能促進他想表達的意願和想法。

  5.注意與孩子說話的語氣。

  好父母,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批評孩子的語氣和方式。以防止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不接受你的建議。即使孩子不肯向你透露任何想法,也不要衝他發火,因為你越是這樣,孩子越是什麼都不肯說。所以,孩子犯錯後不要過於指責,因為物極必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