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麻黃為漢藥或稱中藥中的發散風寒藥;古時別名龍沙、卑相。包括有三種麻黃屬的植物。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麻黃的功效及作用,歡迎閱讀。

      麻黃功效

  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生品發汗解表和利水消腫力強,多用於風寒表實證,胸悶喘咳,風水浮腫,風溼痺痛,陰疽,痰核。蜜麻黃性溫偏潤,辛散發汗作用緩和,增強了潤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勝。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麻黃絨作用緩和,適於老人、幼兒及虛人風寒感冒。蜜麻黃絨作用更為緩和,適於表證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兒及體虛患者。

  麻黃髮汗解表和利水消腫力強,多用於風寒表實證,胸悶喘咳,風水浮腫,風溼痺痛,陰疽,痰核。蜜麻黃性溫偏潤,辛散發汗作用緩和,增強了潤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勝。麻黃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麻黃絨作用緩和,適於老人、幼兒及虛人風寒感冒。蜜麻黃絨作用更為緩和,適於表證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兒及體虛患者。

  麻黃作用

  1、麻黃治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喂粥。***《傷寒論》麻黃湯***

  2、麻黃治病瘡皰倒者:麻黃***剪去節***半兩,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乘熱盡服之,避風,伺其瘡復出。一法用無灰酒煎,但小兒不能飲酒者難服,然其效更速,*** 本草衍義》***

  3、麻黃治太陽病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一升。***《傷寒淪》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4、麻黃治感冒風邪,鼻塞聲重,語音不出;或傷風傷冷,頭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滿氣短: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各等分。為粗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姜五片,同煎至一一盞,去滓。通口服,以衣被蓋覆睡,取微汗為度。***《局方》三拗湯***

  5、麻黃治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所劇者,名風溼,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麻黃***去節***半兩***湯泡***,甘草一兩***炙***,薏苡仁半兩,杏仁十個***去皮、尖,炒***。上銼麻豆大,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煮八分,去滓,溫服,有微汗避風。***《金匱要略》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6、麻黃治傷寒熱出表,發黃疸:麻黃三兩,以淳酒五升,煮取一升半,盡服之,溫服汗出即愈。冬月寒時用清酒,春月宜用水。***《千金方》麻黃淳酒湯***

  7、麻黃治風痺榮衛不行,四肢疼痛:麻黃五兩***去根節了,秤***,桂心二兩。上搗細羅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湯。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一茶匙,頻服,以汗出為度。***《聖惠方》***

  麻黃用於風寒外束,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麻黃能開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麻黃與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湯,可增強平喘功效;若兼內有寒飲,麻黃可配伍細辛、乾薑、半夏等,以溫化寒飲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龍湯;若屬熱邪壅肺而致喘咳者,麻黃可與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湯。

  8麻黃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脈浮緊等表實證。麻黃能宣肺氣,開腠理,散風寒,以發汗解表。麻黃常與桂枝相須為用,增強發汗解表力量,如麻黃湯。

  9麻黃溫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應藥物可以治風溼痺痛及陰疽、痰核等證。

  10麻黃用於水腫而兼表證,麻黃髮汗利水,有助於消散水腫,麻黃常與生薑、白朮等同用,如越婢加術湯。

  麻黃適合人群:體虛自汗、盜汗、虛喘及陰虛陽亢者禁服。

  麻黃食療作用:該品味辛、微苦,性溫。歸肺、膀胱經。體輕宣散,可升可降。

  功能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溫經通腠。主治風寒表實,惡寒發熱,無汗鼻塞,頭身疼痛;麻疹不透,風疹瘙癢;實邪壅肺,咳嗽氣喘;水腫,黃疸,小便不利;風溼痺痛,陰疽痰核。

  麻黃食物相剋:該品與辛夷、石韋相剋。

  麻黃做法指導:發汗、利水宜生用,止咳平喘多蜜炙用。

  1.用於外感風寒表實證。以惡寒重、無汗、脈浮緊為主要症狀。用麻黃宣發肌腠,祛散風寒。常與桂枝、荊芥、防風同用,治療感冒初起之表寒證。

  2.用於感受風寒、肺氣不宣的咳嗽氣喘。麻黃能宣肺發,平喘咳,可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哮喘。若兼有水溼內停,可配祛寒化飲的乾薑、細辛、半夏,加強散寒祛痰止咳作用,如小青龍湯。如屬肺熱喘咳,可配石膏同用,以清洩肺熱平喘,如麻杏石甘湯。

  3.用於是治療有表證的水腫,借其發汗利水的作用以消水腫,常配生薑、白朮等同用,如越婢加術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