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財政政策的畢業論文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調控經濟,或抑制經濟過熱,或促進經濟增長。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關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研究

  巨集觀調控是政府實施的政策措施以調節市場

  經濟的執行。證券市場和國家巨集觀經濟政策息息相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調控經濟,或抑制經濟過熱,或促進經濟增長。這些政策將會影響經濟增長速度和企業經濟效益,並進一步對證券市場產生影響。中國的證券市場是新興加轉軌的市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國有成分比重較大、行政干預相對較多、階段性波動較大、投機性偏高、機構投資者力量不夠強大等,由此導致證券市場對巨集觀經濟的反應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在分析政策措施將會產生的影響時,不能一味的按照理論闡述,而是要在理論的基礎上加入中國證券市場的特性,才能更加準確的把握證券市場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的特徵。

  一、財政政策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分析

  財政政策是一國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巨集觀經濟目標而調整財政收支規模、結構和收支平衡的指導原則及其相應的措施。財政政策主要通過稅收、補貼、赤字、國債、收入分配和轉移支付等手段對經濟執行進行調節,是政府進行反經濟週期調節、熨平經濟波動的重要工具,也是財政有效履行配置資源、公平分配和穩定經濟等職能的主要手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政府運用財政政策調節巨集觀經濟的技術也日趨成熟。

  1.國家預算是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可以對社會供求的總量平衡產生影響,財政的投資力度和投資方向直接影響和制約國民經濟的部門結構。國家預算的重點支出專案的行業的發展前景較之一般行業更具有優勢,在企業內部的表現就是企業的經濟效益更好,在證券市場的表現就是該公司的股票一般會上漲並伴隨著大成交量。另外,財政赤字還具有擴張社會總需求的功能,可以讓證券市場的資金供給相對充裕,促進證券市場的繁榮發展。但是,過度使用此項政策,財政支出出現鉅額赤字時,雖然進一步擴大了需求,但卻進而增加了經濟的不穩定因素。通貨膨脹加劇,物價上漲,有可能使得投資者對經濟的預期不樂觀反而造成股價下跌。

  從09年末開始美國的評級機構就對歐洲國家的信貸評級頻頻降級,而且這種現象已經從歐盟的小國家希臘,發展到了歐盟的其他國家。西班牙也面臨著被捲入債務危機的風險。儘管西班牙政府正實施30年來規模最大的預算削減措施,同時還採取措施提高退休年齡和縮減裁員成本。但是西班牙為防止債務危機而採取的措施不夠完整,其面臨的債務風險相當巨大。義大利2011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為1.03%,這種緩慢的經濟增長一旦遭遇財政緊縮,就可能陷入衰退。如果義大利向外界求助,就必須進行經濟緊縮,因此可能陷入經濟衰退和公共債務上升的雙重困境。作為歐元區第三和第四大經濟體,義大利和西班牙在歐洲經濟中的地位至關重要,一旦出現債務違約,對市場的衝擊力度遠非希臘等國可比。隨著義大利及西班牙國債危機逼近,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也開始面臨債務風險。在這樣的世界經濟環境下,加上國內的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2.稅收是國家憑藉政治權利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重要形式。稅收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和固定性的特

  點。它既是籌集 財政收入的主要工具,又是調節巨集觀 經濟的重要手段。 稅收制度可以調節和制約企業間的負稅水平。稅收還可以根據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不同物件設定稅種或在同一稅種中實行差別稅率,以控制需求數量和調節供求結構。稅收主要通過兩方面影響證券市場,企業和消費者。如果一國的稅負增加,將會影響企業經營的積極性,影響居民的投資熱情,進而影響證券市場的 發展,如果一國的稅負減少,直接引起證券市場價格上漲增加投資需求和消費支出又會拉動 社會總需求,而總需求增加又反過來刺激投資需求,從而使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增加企業利潤;利潤增加,又將刺激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加利潤總額,從而促進股票價格上漲。因此,稅收政策的制定需要在這些影響之間尋求平衡。政府應該充分衡量財政收入與企業消費者積極性之間的關係。今年國內的財政政策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深化增值稅制度的改革,在試點實行在現行增值稅17%標準稅率和13%低稅率基礎上,新增11%和6%兩檔低稅率。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稅收的負擔。我國的稅收在世界上來說算是較為沉重的,如果不根據市場經濟的需要適當的進行稅制改革,最終將會制約經濟的發展。

  3.國債是國家按照有償信用原則籌集財政資金的一種形式,也是實行政府財政政策、進行巨集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國債可以調節國民收入的使用結構和產業結構,用於 農業、能源、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國民經濟的薄弱部門和瓶頸產業的發展,調整固定資產投資結構,促進經濟結構的合理化。政府還可以通過發行國債調節資金供求和貨幣流通量。另外,國債的發行對證券市場資金的流向格局也有較大的影響。國債是證券市場上重要的交易券種,國債發行規模的縮減使市場供給量減少,從而對證券市場原有的供求平衡發生影響,導致更多的資金轉向股票,推動證券市場上揚。截至2010末,我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10.7萬億人民幣,加上中央政府債務餘額為6.75萬億人民幣,總計17.5萬億元,約佔GDP總量的44%,低於《馬約》上限。相對主要發達國家,尤其是歐債危機中的國家而言,我國目前的債務率還處於較低水平。

  這個問題顯然是導致歐債危機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此談下個人覺得導致歐債危機的原因:首先外部原因我認為主要分為三個方面:①金融危機中政府債務負擔加重。金融危機使得各國政府紛紛推出刺激經濟增長的寬鬆政策,高福利、低盈餘的希臘無法通過公共財政盈餘來支撐過度的舉債消費。希臘政府的財政原本處於一種弱平衡的境地,由於國際巨集觀經濟的衝擊,債務負擔成為不能承受之重。②評級機構煽風點火。③在歐債危機的背後不難看出美國的身影。自從2000年歐元正式發行通用以後,美國的美元的國際結算貨幣地位受到很大的威脅。最為嚴重的是美國也是借款依賴型的國家,歐債的發行似乎是跟其爭奪資金市場。因此,很讓人懷疑在歐債危機的背後是否同樣也有美國的身影。其次,內部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①產業結構不平衡。以旅遊業和航運業為支柱產業的希臘。在歐盟國家中,希臘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資源配置極其不合理,以旅遊業和航運業為主要支柱產業。為了大力發展支柱 產業並拉動經濟快速發展,希臘對旅遊業及其相關的房地產業加大了投資力度,導致負債提高。②人口結構不平衡。從二十世紀末開始,歐洲大多數國家人口結構開始步入快速老齡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長期低出生率和生育率、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生育潮人口大規模步入老齡化。③剛性的社會福利制度。對於歐盟內部來講,既有西歐地區與東歐地區之間的問題,也存在南歐和北歐之間的問題。對於歐元區來講,主要的矛盾體現在南北歐問題上。北歐製造,南歐消費;北歐儲蓄,南歐借貸;北歐出口,南歐進口;北歐經常賬戶盈餘,南歐赤字。南歐消費格局得以維持必須有較高保障和福利為支撐。

  根本的原因還是制度性的,歐元區制度的缺陷使得各國無法有效彌補赤字。這個制度的缺陷體現為貨幣制度和財政制度無法得到同一,歐盟各國的勞動力無法自由流動,歐元區在設計上沒有退出機制。這些制度上的缺陷,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暴露了出來,並且以較快的速度蔓延開來。4. 財政補貼是國家為了某種特定的需要,將一部分財政資金無償補助給企業和居民的一種再分配形式。我國的財政補貼主要包括價格補貼、企業虧損補貼、財政貼息、房租補貼、職工生活補貼和外貿補貼等。財政補貼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可以通過 對發行債券、股票公司的影響來實現。財政補貼是ST公司實現扭虧的捷徑從而影響該公司的股票,再者財政補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擴大 社會總需求和刺激供給的增加使整個證券市場的總體水平趨於上漲。

  二、貨幣政策基地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分析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巨集觀 經濟目標所制定的關於貨幣供應和貨幣流通 組織 管理的基本方針和基本準則。2011年,中國巨集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是穩物價,貨幣政策被寄予厚望,中國央行2011年連續加息三次,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並在公開市場頻繁操作回籠貨幣,在貨幣政策的持續作用下,通脹終於得到了控制,同比漲幅從8月開始連降4月。2011年第三季度,金融市場繼續健康、平穩執行。貨幣市場交易活躍,債券市場發行規模明顯增加,股票市場指數整體下行,股票融資有所減少。貨幣政策在抗通脹的同時,也讓市場資金面極為緊張,中小企普遍缺錢,部分瀕臨破產。

  歐債危機已經影響到歐洲銀行體系。由於市場擔憂歐洲銀行體系對歐洲主權債務的風險法國銀行業持有的希臘國債和私人部門債權高達567億歐元,是希臘最大債權持有者。由於歐元區銀行間市場趨緊,法國銀行也面臨較大的融資壓力,9月13日,穆迪下調了法國興業銀行和法國 農業信貸銀行的評級。此外,法國和比利時合資的德克夏銀行也陷入困境,比利時政府10月4日宣佈拆分該行,標準普爾10月7日將該行評級由A下調至A-。

  1.一般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指中央銀行規定的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運用的資金減少,貸款能力下降,貨幣乘數變小,市場貨幣流通量就會相對減少。反之,貨幣流通量相對增加。所以,在2010年到2011年通貨膨脹的這段期間,央行才會一再的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直到最近通貨膨脹得到了控制,央行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由於,貨幣乘數的作用,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效果十分明顯。

  ***2***再貼現政策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融資所作的政策規定。著眼於短期政策效應。中央銀行根據市場資金供求狀況調整再貼現率,以影響商業銀行借入資金成本,進而影響商業銀行對社會的信用量,從而調整貨幣供給總量。若商業銀行需要以較高的代價才能獲得中央銀行的貸款,便會提高對客戶的貼現率其結果就會使信用量收縮,市場貨幣供給量減少,反之,相反。

  ***3***公開的市場業務已經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對於調控貨幣供應量、調節商業銀行流動性水平、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走勢起了積極作用。中國人民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

  2.選擇性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是以行政命令或者其他方式,直接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的信用活動進行控制。間接信用指導是中央銀行通過道義勸告、視窗指導等辦法間接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行為的做法。貨幣政策的主要政策工具都會對流通中的貨幣產生不同方面和程度的影響。但是這些影響的作用機制並不完全相同。

  3.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中央銀行調整基準利率的高低,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一般來說,利率下降時,股票價格就上升;而利率上升時,股票價格就下降。反之,若利率上升,一部分資金將會從證券市場轉向銀行存款,致使股價下降。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當政府傾向於實施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時,中央銀行就會大量購進有價證券,從而使市場上貨幣供給量增加。這會推動利率下調,資金成本降低,從而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和消費熱量高漲,生產擴張,利潤增加,進而推動股票價格上漲;反之,股票價格將下跌。我們之所以特別強調公開市場業務對證券市場的影響,還在於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業務的運作是直接以國債為操作物件,從而直接關係到國債市場的供示變動,影響到國債市場的波動。

  ***2***調節貨幣供應量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存款準備金率和再貼現政策調節貨幣供應量,從而影響貨幣市場和資本高層的資金供求,進而影響證券市場。如果中央銀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業銀行體素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由於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對應數額龐大的存款總量,並通過貨幣乘數的作用,使貨幣供應量更大幅度地減少,證券市場價格趨於下跌。同樣,如果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對再貼現資格加以嚴格審查,商業銀行資金成本增加,市場貼現利率上升, 社會信用收縮,證券市場的資金供應減少,使證券市場行情走勢趨軟。反之,如果中央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或降低再貼現率,通常都會導致證券市場行情上揚。

  ***3***貨幣政策工具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為了實現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區域 經濟政策,我國對不同行業和區域採取區別對待的方針。一般說來,該項政策會對證券市場整體走勢產生影響,而且還會因為板塊效應對證券市場產生結構性影響。當直接信用控制或間接信用指導降低貸款限額、壓縮信貸規模時,從緊的貨幣政策使證券市場行情呈下跌走勢。但如果在從緊的貨幣政策前提下,實行總量控制,通過直接信用控制或間接信用指導區別對待,緊中有鬆,那麼一些優先 發展的產業、國家支柱產業以及 農業、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產業及優先重點發展的地區的證券價格則可能不受影響,甚至逆勢而上。總的來說,此時貸款流向反映當時的產業政策與區域政策,並引起證券市場價格的比價關係對此作出結構性的調整。

  三、 總結

  在複雜的國際經濟 環境中,國家的巨集觀調控對證券市場的影響顯得尤其重要。在這個經濟高度開放的時代,世界上任何一個經濟體的變化都會對我們國家的證券市場產生影響。為了維護還不成熟的證券市場的發展,我們需要有更好的措施。首先,要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市場經濟體制是由市場主導的,證券市場也不例外,要擺正政府在證券市場中的位置。完善法律和監管體系,建立起更有效的證券市場。其次,要大力推進 證券市場的層次性建設,使得多元化的投資需求得到滿足。完善適應中小企業特徵的交易制度,著重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增強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構建創新機制,使各類服務於中國經濟發展需求的金融創新品種順利推出,以推動證券市場的發展。再次,要加快市場信用體系的建立。目前,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還處在一個非常初級的階段,這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資金的利用效率,使得證券市場的強大功能沒有充分發揮。最後,要完善市場機制,促進上市公司的健康發展。證券市場的根本就是上市公司的融資的平臺,將社會的閒散資金聚集起來充分利用。完善市場機制以後,可以使得上司公司更加充分的利用所獲得的資金,創造更大的效益,一方面促進經濟的發展,另外一方面還可以以股利的形式回報投資者。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中西方宗教文化差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