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園的傳奇是真的還是假的

  林園中國股市的傳奇人物,8000元起家的他短短的十多年便身價20億,到底是如何完成的呢,散戶們還有一些疑問,下面小編為大家分析一下。

  騙子還是神?散戶有三疑

  質疑一:價值投資是幌子

  為何高調面對媒體?林園先後接受國內外各大媒體,包括央視、FT等媒體的採訪,不斷宣揚他的價值投資理念。根據這些報道,可以看出林園把投資和投機、抄底和逃頂、放棄和擁有結合得相當完美,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資本積累、保值增值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太過完美了,完美得令人起疑。

  甚至有人認為,通過對大家灌輸正確的投資理念,散戶接受後就會購買績優股、藍籌股,那麼公募和私募基金的績優股、藍籌股就更漲了,他們掙得更多了。這就是林園自己做為私募基金一員的“陽謀”。

  質疑二:散戶可操作性不大

  林園的股票年增值最高達到140%,這可能嗎?他掙到上億元的方法是否有操作性?根據聽過林園講座的股民的看法,林園的有些操作技巧,比如買入賣出的時機把握,止損還是持有的形勢判斷等,都沒講過,讓人感覺“不夠解渴”。

  股民甲:“林園說他的投資從來沒有失敗過,我不相信。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世界上哪裡有隻賺不賠的買賣,我也持懷疑態度。如果真的像他說得那麼好,他怎麼會輕易告訴我們這些散戶啊。”

  股民乙:“林園強調要到公司搞調研,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可行性並不強,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對自己所購買的每一隻股票的公司都去做實地調研。”

  質疑三:利用投資策略的差異

  已有4個億的身家,為什麼還要借錢?還說有多少借多少。如果僅僅是為了投資股市,似乎犯不上;如果是代人理財掙取佣金,好像也不值得。以上兩種設想都不合理,就使人難免生疑,或許他是想成立具有其投資風格的私募基金?

  有人認為,林園年收益高達98%,這太不可思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方案和策略,林園宣揚自己大而不當的價值投資策略,正是利用與散戶投資策略的差異性來吸納信徒。價值投資理念是人們所追求的,也是人們所不能達到的,用這樣一個大多數散戶都接受卻又做不到的理念四處宣揚,恐怕難以讓人信服。股市沒有神,巴菲特不是,林園也不是。

  林園投資祕訣:重倉績優股、藍籌股

  自從2005年年中啟動股改以來,證監會致力於解決中國證券市場中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分置的制度弊病,結束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價”的局面,上市公司紛紛進行股改。從此,股市開始回暖,大盤從1000點左右上漲到最高4300點,上漲了330%。在此情況下,股市裡開始出現了一種“價值發掘”投資策略,去年一直流行的有色金屬、金融、地產、鋼鐵、消費品等題材,到今年的券商概念股、整體上市、資產重組、低價股等題材,各種炒作風起雲湧,訊息滿天飛。

  根據林園本人的披露,他去年持有過的股票按比重排列為:貴州茅臺 ***行情,資訊***、招商銀行 ***行情,資訊***、五糧液 ***行情,資訊***、黃山旅遊 ***行情,資訊***、雲南白藥 ***行情,資訊***、銅都銅業 ***行情,資訊***、上海機場 ***行情,資訊***、深發展***行情,資訊***、瑞貝卡 ***行情,資訊***、馬應龍 ***行情,資訊***、江中製藥、贛粵高速 ***行情,資訊***、雲天化 ***行情,資訊***、千金藥業 ***行情,資訊***、麗江旅遊 ***行情,資訊***和宇通客車 ***行情,資訊***。其中,貴州茅臺 、五糧液 、招商銀行 、雲南白藥 、銅都銅業 、上海機場 是其重倉股,而這些藍籌股中也不乏機構的身影。

  按照林園的說法,他只看重公司本身,投資行業的龍頭公司和價值被低估的績優公司。也就是說,林園投資的這些上市公司都是藍籌股、績優股。林園認為,自己買入股票時,首先要滿足價格合理或者低估的前提,而多數情況是價格低估的股票並不漲,他是笨人笨辦法,買入後就“貓”在裡面,等它上漲。

  林園自稱,2003年將1億多資金陸續轉移至A股市場,從4月直到12月,大盤1600點的時候買入大量的貴州茅臺 、五糧液 ,當時的成本非常低。單看這些股票的行情,從去年年初,貴州茅臺 上漲了將近150%,五糧液 上漲了近440%。而貴州茅臺 成為股改以來第一個百元股,一度被機構資金高度控盤,流通在外的份額已為數不多,這一點從基金公司釋出的年報資料上可以得到印證。截至2005年底,共有33家基金公司的92只基金持有貴州茅臺 62.37%的流通股,持股總量約為8418萬股。換言之,只剩下5078萬流通股被其他投資者所持有。

  對於機構來說,重倉業績良好的行業龍頭,既可以保證收益,又可以控制風險,像招商銀行 、雲南白藥 、銅都銅業 、上海機場 也都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追逐的物件。去年年初開始,招商銀行 上漲了230%,雲南白藥 上漲了75%,上海機場 上漲了160%。然而,就是在基金重倉這些股票之後,今年一季度基金集體跑輸大盤,基金重倉的大盤藍籌股上漲乏力。五糧液 、招商銀行 、貴州茅臺 、雲南白藥 、贛粵高速 、上海機場 等都漲勢均比不上大盤指數的漲幅。

  不過經過調整,4月下旬以來,股市的結構性特徵發生了較大變化,連續3個月表現不好的基金重倉藍籌股開始擺脫弱勢地位,其中以萬科、中國聯通 、中國石化 、招商銀行 和寶鋼股份 為代表,業內人士把這些核心藍籌股走強歸結於基金資金面和重倉藍籌估值相對較低兩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