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壓力位怎麼看

  一般指平均線,多數以20日均線為支撐位或壓力位,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股票的壓力位的看法

  一般指平均線,多數以20日均線為支撐位或壓力位,即二十天的交易平均量,密整合交區,當股價回落到二十日均線時,如果能夠獲得支撐可買入,如果股價跌破該線則止損。反之,二十日均線在股價上,股價上漲至二十日均線又下跌,那麼這時它就成了壓力線應當賣出。如果股價突破了該線,可買入。

  股價在的執行方式分三種:上升、橫向、下跌。

  橫向***相對***指股價在某一區間內執行,向上到達某一位置就下跌,向下到達某一位置附近就轉身向上,每一次高點位置都差不多,地點位置也差不多。此時的壓力線就是幾個高點連線,支撐位就是幾個低點連線。在執行一段時間後會向下或向上突破支撐或壓力,股價執行方式就會改變。

  上升和下降一般也是通道是的,上升時通道向右上方傾斜,兩個以上高點連線形成上軌,也就是壓力線;兩個以上低點的兩線形成下軌,該線就是支撐線。下降壓力線和支撐線與上升形態一樣,只不過兩個線形成的通道自左至右向下傾斜。當然在執行一段時間後通道最終會被打破,上升時突破壓力線股價會加速上升,向下突破支撐線股價會轉為下跌或橫向執行。而走下跌通道是突破支撐或壓力線則真好相反。

  當然,以上只是從形態分析。一定時期股票執行軌跡最重要的還取決於以下及當面:經濟環境、周邊資本市場環境、國內大盤股指走勢、企業的盈利能力、企業的前景、市場熱點變化、企業基本面是否發生重大改變、有沒有大資金進入、以及同類別股票股價的高低等等。

  總之壓力位和支撐位都是相對的,是一段時間內高低點。多種因素的影響,壓力和支撐遲早會打破。

  阻力位和支撐位

  當股票價格在密整合交區下方執行時,這區域就成為向上時的阻力位,因為被套在此處的籌碼獲解套急於出局成為了價格向上的阻力,當突破這一區域後大家感覺股價還會上漲阻力就消退。相反這一區域就會成為股價回撥時心理支撐位。

  還有從K線圖裡各均線可看出股票的執行趨勢,那些均線在不同情況下可成為支撐線或阻力線。在股票市場所講的趨勢,就是股票K線連續組合的總體執行方向。比如日K線在5、10、20、30日均線的上方,且各均線是向上,雖然其中有升有跌***均線在K線下方時都起著一定的支撐作用***,這時的趨勢是向上沒有改變。相反日K線在各均線的下方,且各均線是向下的時候,其中同樣有升有跌***均線在K線上方時都起著一定的阻力作用***,這時的趨勢是向下沒有改變。如果均線由向上改變成向下,或由向下改變成向上,這時就有可能改變原來的趨勢。可根據其執行變化來選擇股票的買賣點。5、10、20日線顯示出較短時間的趨勢,30、60、120、250日線則顯示中、長時間的趨勢。

  可用畫切線的辦法,也可用籌碼分佈來判斷,或用其他技術指標來判斷。

  研判技巧:

  1. 當股價脫離盤整,朝上漲的趨勢前進時,股價上方三條“上限”為其壓力參考價。

  2. 當股價脫離盤整,朝下跌的趨勢前進時,股價下方三條“下限”為其支撐參考價。

  3. 盤整時,股價若高於其中界線,則選擇“上限”價位為參考依據;股價若低於其中界線,則選擇“下限”價位為參考依據。

  支撐線和壓力線

  畫法:

  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對低點連成一條直線即得到支撐線

  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對高點連成一條直線即得到壓力線

  用法:

  1.支撐線和壓力線的作用

  支撐線又稱為抵抗線。當股價跌到某個價位附近時,股價停止下跌,甚至有可能還有回升。這個起著阻止股價繼續下跌或暫時阻止股價繼續下跌的價格就是支撐線所在的位置。

  壓力線又稱為阻力線。當股價上漲到某價位附近時,股價會停止上漲,甚至回落。這個起著阻止或暫時阻止股價繼續上升的價位就是壓力線所在的位置。

  支撐線和壓力線的作用是阻止或暫時阻止股價向一個方向繼續運動。同時,支撐線和壓力線又有徹底阻止股價按原方向變動的可能。

  2.支撐線與壓力線相互轉化

  一條支撐線如果被跌破,那麼這個支撐線將成為壓力線;同理,一條壓力線被突破,這個壓力線將成為支撐線。這說明支撐線和壓力線的地位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改變的,條件是它被有效的足夠強大的股價變動突破。

  3.支撐線和壓力線的確認和印正

  一般來說,一條支撐線或壓力線對當前影響的重要性有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股價在這個區域停留時間的長短;二是股價在這個區域伴隨的成交量大小;三是這個支撐區域或壓力區域發生的時間距離當前這個時期的遠近。

  計算大盤指數支撐位

  常用均線看支撐,如果要計算的話用用黃金分割率來計算

  黃金分割率在投資中的運用

  在股價預測中,根據該兩組黃金比有兩種黃金分割分析方法。

  第一種方法:以股價近期走勢中重要的峰位或底位,即重要的高點或低點為計算測量未來走勢的基礎,當股價上漲時,以底位股價為基數,跌幅在達到某一黃金比時較可能受到支撐。當行情接近尾聲,股價發生急升或急跌後,其漲跌幅達到某一重要黃金比時,則可能發生轉勢。

  第二種方法:行情發生轉勢後,無論是止跌轉升的反轉抑或止升轉跌的反轉,以近期走勢中重要的峰位和底位之間的漲額作為計量的基數,將原漲跌幅按0. 191、0.382、0.5、0.618、0.809分割為五個黃金點。股價在後轉後的走勢將有可能在這些黃金點上遇到暫時的阻力或支撐。

  舉例:當下跌行情結束前,某股的最低價10元,那麼,股價反轉上升時,投資人可以預先計算出各種不同的反壓價位,也主不是10×***1+19.1%***= 11.9元,10×***1+38.2%***=13.8,1=×***1+61.8%***=16.2元,10×***1+80.9%***=18.1元,10×***1+ 100%***=20元,10+***1+119.1%***=21.9元,然後,再依照實際股價變動情形做斟酌。

  反之上升行情結束前,某股最高價為30元,那麼,股價反轉下跌時,投資人也可以計算出各種不同的持價位,也就是30×***1-19.1%***=24.3元, 30×***1-38.2%***=18.5元,30×***1-61.8%***=11.5元,30×***1-80.9%***=5.7元。然後,依照實際變動情形做斟酌。

  黃金分割率的神祕數字由於沒有理論作為依據,所以有人批評是迷信,是巧合,但自然界的確充滿一些奇妙的巧合,一直難以說出道理。

  黃金分割率為艾略特所創的波浪理論所套用,成為世界聞名的波浪的骨幹,廣泛地為投資人士所採用。神祕數字是否真的只是巧合呢?還是大自然一切生態都可以用神祕數字解釋呢?這個問題只能見仁見智。但黃金分割率在股市上無人不知,無人不用,作為一個投資者不能不此研究,只是不能太過執著而已。

  可以做個小實驗,本輪行情上證指數最高點3478,按照黃金分割率計算第一個支撐位=3478****1-0.191***=2813,馬上就到這個位置了,可以驗證一下,不過這個方法只能算是一種巧合,不可盲目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