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跌破淨資產股票資料怎麼看最新

  由於每股淨資產被稱為“股票的理論價值”,一直被視為“支撐個股股價的最堅不可摧的防線”,因此破淨股票迅速增加,就引起了許多人的恐慌,有人甚至認為“股價大面積破淨將嚴重危及實體經濟長”。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股票跌破淨資產怎麼看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股票跌破淨資產的看法

  伴隨股價暴跌,近來關於股價跌破淨資產的報道越來越多。由於每股淨資產被稱為“股票的理論價值”,一直被視為“支撐個股股價的最堅不可摧的防線”,因此破淨股票迅速增加,就引起了許多人的恐慌,有人甚至認為“股價大面積破淨將嚴重危及實體經濟長”。

  另外,在以往的評論中,有人認為破淨意味著投資機會來臨,其主要根據是:對於股票價格來說,只有市值高於淨值才是常態,如果淨值高於市值,理論上還不如將公司清算更符合股東利益,破淨一般說明股價存在一定的低估嫌疑;破淨的時間往往很短,而一旦出現破淨,市場離底部也就不遠了。對此,也有人認為破淨的股票不具備投資價值,其主要理由是:每股淨資產只是公司的賬面價值,並不代表公司的發展潛力,破淨個股大多是因為公司基本面惡化所致;股票破淨不代表投資價值凸現,股價的結構性調整仍將繼續。

  由上述可見,不少人對股價跌破淨資產的實質和意義還缺乏清醒而正確的認識。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必須弄清什麼是企業淨資產以及其與企業經營、股票價格、股票投資者等的相互關係。

  那麼,什麼是企業淨資產呢?根據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所謂淨資產就是企業資產減去企業負債的差額,即企業淨資產=企業資產總額-企業負債總額。企業資產總額包括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和滾存資產,其中固定資產除廠房、土地、生產裝置等有形固定資產和各種庫存資產外,還包括商標、專利、品牌等無形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包括現金、存款、承收票據、賒銷款以及各種有價證券等金融資產;企業負債總額包括銀行貸款、承付票據、賒購款和公司債等,股票雖然不需要償還,不是企業的債務,但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中也列在負債欄內,是企業總負債的一部分。

  從上述資產負債關係可以看出,在企業建立之初,企業總資產=企業總負債,沒有淨資產。隨著企業經營年限的延長,其經營利潤逐步累計起來,淨資產才相應增大了。對於企業來說,銀行貸款、承付票據、賒購款和公司債等金融負債都是要按期償還或按期付息的,股票雖然不需要還本,但也需要定期分紅。相比之下,企業淨資產作為自有資本的一部分,其使用是沒有任何代價的,既不需要還本,也不需要付息。

  企業淨資產實質上是企業經營利潤的積累,企業每年的經營利潤中不分配給股東的部分越多,其淨資產的增加就越快。換言之,企業淨資產既取決於企業經營利潤的增加,也取決於企業經營利潤的分配率或積累率。從國際比較看,在重視股東利益的美國,股東分紅的比例高,企業淨資產的規模普遍較小,而在企業利益優先的日本,企業積累的比例高,企業淨資產的規模一般較大。其次,在企業負債經營普遍發展的情況下,企業自有資本佔企業總運營資本的比重往往低於他人資本,其中淨資產所佔的比重更些?另外,從行業比較看,金融機構的淨資產規模普遍很小,淨資產只佔其資產總額的很小比例,例如銀行,其資產總額幾乎都是由存款者的存款形成的。由於上述原因,世界各國都沒有把淨資產作為衡量企業經營的主要指標,也沒有把它視為決定企業未來發展的主要因素。

  每股淨資產=企業淨資產總額÷企業已發行股票總股數***內部發行股數+市場發行股數***。從每股淨資產與股票價格的關係看,短期內企業淨資產增加意味著企業當期分紅減少,會壓低當前的股票價格,長期內企業淨資產增加進而自有資本增大,有助於企業未來的發展進而有助於未來的股票增值。至於股票的理論價值,這並不是由每股淨資產決定的,而是由股息率決定的,其計算公式是股票票面價格=股息率÷國債年利率╳國債票面額。按上述計算公式,如果1張股票2007年分紅5.74元,與100元3年期國債的年息相同,則其理論價值為100元;如果2007年分紅8.61元,相當於100元3年期國債年息的1.5倍,則其理論價值為150元;如果2007年分紅2.37元,相當於100元3年期國債年息的一半,則其理論價值為75元;如果2007年分紅0.574元,為100元3年期國債年息的1/10,則其理論價值為10元,等等。

  從企業淨資產與股東的關係看,企業淨資產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歸企業所有和支配,出資者不能從企業淨資產中獲得具體的好處。然而,企業淨資產的終極所有者是股東,屬於所有者權益,是股東對企業的剩餘索取權。當企業破產清算時,在企業變賣各種資產支付拖欠的員工工資、社會保障繳費和償還銀行貸款、兌現公司債等金融負債以後,剩餘的財產是由股東按股分配的。由此可見,企業的淨資產越多,股東從破產企業所能夠拿回的本錢就越多。如果企業淨資產很小或沒有淨資產,只有淨負債***資不抵債***,則企業破產後股東什麼也拿不回來,就真正是血本無歸了。因此,在企業破產機制健全的發達國家,股東從投資保本的角度,對於不能按期分紅或分紅率很低的企業,一般是要求其在能夠保證投資者本金的情況下既在企業總資產>企業總負債的情況下繼續經營,至少是在企業總資產=企業總負債的情況下繼續經營,否則,就會要求企業及時破產。

  在初步說清上述問題以後,對於當前出現的股價跌破淨資產,就可以做出如下的解釋:

  第一,迄今為止,絕大多數的上市公司都有淨資產,其中一些企業的每股淨資產還比較多,這不僅意味著絕大多數上市公司都處於經營利潤增加、利潤積累擴大的狀態,而且意味著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經營現狀都體現了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基本面,是中國股市的利好訊息。至於當前的股市下跌與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不成比例,這完全是炒買炒賣的結果,說明股市既不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也不是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的晴雨表。因此,所謂“股價大面積破淨將嚴重危及實體經濟長”,乃是沒有根據的說法和不負責任的判斷。

  第二,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股票是企業的自有資本,其金額是內部股發行收入和市場價發行收入的合計。對於企業員工和廣大投資者來說,只要上市公司還有淨資產,就起碼可以保證其在企業破產清算時能夠拿回當初的投資。換言之,當前雖然出現了股價跌破淨資產的股票,但股價漲跌與企業經營是兩回事,股票市場現在還沒有對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形成破產的壓力。政府救市主要是通過降息、減稅、政策貸款、特殊優惠等措施來救濟即將破產的企業特別是救濟即將破產的大企業,以確保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從而奠定股價上升的基穿?然而,在當前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經營狀況良好、並不需要政府救濟的情況下,所謂的救市措施只能是針對國民經濟減速而採取適用所有企業的政策措施,至於針對上市公司的政策措施,只能是要求企業在利潤增加的前提下控制經營者的高薪高酬,適當地控制利潤積累和淨資產增加,切實地提高股東分紅。

  第三,在相當一部分散戶不是按市場發行價而是按市場流通價買入股票的情況下,即使上市公司還有淨資產,也未必能夠保證其在企業破產清算時拿回當初投資的本金。而且,越是在牛市期間高價買入的散戶,就越是難以拿回當初投資的本金。上市公司對出資者資產增值保值的承諾,只是以其實收資本額***內部發行收入和市場發行收入的合計額***為限。至於股票的市場流通收入,由於它完全進入了炒買炒賣者的腰包,企業分文未得,因此,企業除按經營利潤和股東分配率分配股息以外,不可能對股價暴漲暴跌承擔任何的責任。

  第四,廣大散戶不可能按內部發行價購買股票,只有在接近市場發行價或低於市場發行價、靠近內部發行價的價位下買入股票,才能夠確保在企業破產時拿回本金。因此,股價跌破淨資產雖然給現有的股票持有者造成了莫大的損失,但對於新參入的投資者來說,按低於每股淨資產的價格或更低的價格買入股票,卻是有利可圖的。換言之,只要上市公司還有淨資產,還不會破產,則其股票的市場價越低,投資就越是相對安全。從這個意義上說,一部分股票的價格跌破每股淨資產,這未必是什麼壞事,而是股票價格在價值規律作用下向股票價值迴歸的表現。至於投資值不值,是否安全,不要拿股票價格與每股淨資產相比較,而應該以國債的票面年利率為基礎,看每股分紅多少,是否有增加分紅的可能,即看其股票市盈率的高低並且與其他股票的市盈率相比較。總之,投資值不值不能以每股淨資產為主要依據,每股淨資產只能作為一個判斷企業是否會破產的參考,不能作為是否買入的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