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槓桿獲取收益

  在經濟學裡,槓桿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指“財務槓桿”。廣義的槓桿涵蓋所有“以小搏大”的經濟行為,但核心還是借貸。巨集觀經濟中的槓桿利用的是資金流動倍數產生作用。下面小編教大家。

  

  利用槓桿操作來放大資金的投資效用,是債券基金常用的投資手法,對於創新封閉式債券基金尤為適用。由於債券基金80%以上的資金用以購買並持有債券,基金經理可以將持有的部分債券作為質押,在市場上進行正回購,融得資金後再購入債券或進行其他品種的投資,因此會出現債券的總資產遠大於基金資產總值的情況。

  由於普通開放式債券基金需要考慮流動性的問題,為了應對隨時到來的贖回壓力,基金經理利用槓桿操作的比例就相對較小,因此通常持有債券的比例會小於資產淨值。但對於創新封閉式債券基金而言,套利槓桿就可以適當放大,甚至達到1倍以上。

  目前市場上僅有不多的幾隻創新封閉式債券基金,據海通證券研究所統計,從傳統債券型基金與創新封閉式債券基金的債券配置比例來看,無論是 09 年底還是今年中報披露的資訊均顯示封閉式基金所持債券的總比例均超過 142%,而普通開放式債券基金在 90%左右。顯然,封閉式債券基金的槓桿比例可以放大倍數高於開放式債券基金。較高的槓桿倍數使得采用封閉式交易方式的基金在債市收益較高時,可以博取更高的收益。

  投資中的槓桿比率

  認證股的吸引之處,在於能以小博大。投資者只須投入少量資金,便有機會爭取到與投資正股相若,甚或更高的回報率。但挑選認股證之時,投資者往往把認股證的槓桿比率及實際槓桿比率混淆,兩者究竟有什麼分別?投資時應看什麼?

  想知道是否把這兩個名詞混淆,可問一個問題:假設同一股份有兩隻認股證選擇,認股證A的槓桿是***2倍,而認股證B的槓桿是16.22倍。當正股價格上升時,哪一隻的升幅較大?可能不少人會選擇答案B。事實上,要看認股證的潛在升幅,我們應比較認股證的實際槓桿而非槓桿比率。由於問題缺乏足夠資料,所以我們不能從中得到答案。

  槓桿比率=正股現貨價÷***認股證價格x換股比率***

  槓桿反映投資正股相對投資認股證的成本比例。假設槓桿比率為10倍,這隻說明投資認股證的成本是投資正股的十分之一,並不表示當正股上升1%,該認股證的價格會上升10%。

  以下有兩隻認購證,它們的到期日和引伸波幅均相同,但行使價不同。從表中可見,以認購證而言,行使價高於正股價的幅度較高,股證價格一般較低,槓桿比率則一般較高。但若投資者以槓桿來預料認股證的潛在升幅,實際表現可能令人感到失望。當正股上升1%時,槓桿比率為***倍的認股證A實際只上升4.2%***而不是***%***,而槓桿比率為16.2倍的認股證B實際只上升6%***而不是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