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性質的論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完全的市場經濟。因為它的性質是完整的,並非一半是社會主義、一半是資本主義的混合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探究社會主義房產市場經濟的法律性質

  摘要 房地產市場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市場經濟的完善和發展都有重要作用。本文從我國房地產市場經濟的性質進行分析,進而探討社會主義房產市場經濟的法律性質,增強對房地產市場經濟的認識和理解,以期對當前房地產市場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關鍵詞 社會主義 房地產市場經濟 法律性質

  一、社會主義房產市場經濟的性質

  ***一***我國房產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

  對房產市場的認識,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來分析。從廣義上說,房產市場指整個房產交易中所涉及的各種經濟關係和社會關係的總和。從狹義上說,房產市場指專門以房屋買賣、互換、抵押、租賃等房屋交易活動的市場。房產市場可以分為:國內房產市場、國際房產市場、農村房產市場、城市房產市場。其中,以城市房產市場和國內房產市場為主。

  房產市場經濟指以房產市場作為主要配置資源,以房產市場經濟調節和激勵房產經濟活動,主要通過對房產市場的供求雙方進行調節,實現雙方的供求目標和需求。我國房產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是以生產資料的集體所有的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掌握著集體房產和國有房產的經濟命脈。國家通過巨集觀調控政策對房產市場進行有效調節,發揮房產經濟的積極作用,減少和消除其自發性,促進房產市場的有序進行。

  ***二***房產經濟是一種富有活力的經濟,不易形成全國性市場的經濟

  發展房產經濟不僅能深化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發展,還能促進對外開放,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促進我國城市化建設程序的加快。從全球範圍來看,房產經濟是一種富有活力且發展迅速的經濟模式。再者,由於房產經濟中大都為不動產,人們對房產的居住質量、居住面積的要求不斷提高,需求彈性增大,房產交易受到國家的政策法規、居民人數及地理位置等的限制,房屋的結構、裝飾和造型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全國性統一的市場經濟不易形成。

  ***三***房產經濟是社會大市場經濟和行業市場經濟

  房產市場交易一般先在某地洽談,再到房屋所在地看貨,雙方簽訂交易合同後,還要經政府部門的書面稽核,辦理房產過戶手續或登記備案手續,保證房地產市場經濟的有序進行。房產交易結果是房屋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處分權和收益權等的轉移,是行業市場經濟。同時,由於房產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因而可以稱之為社會大市場經濟。

  ***四***房產經濟受到人口增長的速度、環境和資源現狀和城鄉用地限制

  房產經濟離不開地產經濟,房屋的建造應取得土地所有權。目前,城市人口的密集,房產用地非常緊張。而農村宅基地佔用農田現象普遍,影響農業生產發展。房產經濟的發展,不僅受到地域、資金的影響,還要求房產經濟由多層建築向高層建築發展,促進城市的立體化建設程序。

  二、社會主義房產市場經濟的法律性質

  ***一***社會主義房產市場經濟的客體在一定條件下具有可轉化型

  房產經濟的客體——房屋,也是我國《民法通則》所規定的民事法律關係的客體。從《民法通則》的債權和財產所有權進行分析,房屋所涉及的法律關係包括房屋所有權、房屋債權民事法律關係。從民事法律關係的角度而言,房屋屬於不動產、不可分物、流通物、特定物,屬於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可分為用作住宅房屋和不用作住宅的房屋,且兩者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住宅房產可以轉為營業用房,而營業用房可以出租,成為商品房。公民個人將自己所有的房租自住時,屬於生活資料;而用於出租、教學、科研、營業時,則屬於生產資料。而生產資料歸誰所有,是社會型別劃分的重要標誌,將房產劃分為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是我國《民法通則》對房產經濟的民事法律關係客體的分類依據,房產作為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可轉化性,是我國社會主義房產市場經濟的重要法律特點。

  ***二***社會主義房產市場經濟的基本內容是房屋所有權和債權

  房屋所有權是我國房產市場經濟的基礎內容。一般而言,我國農村地區的房屋所有權為集體所有,是農民個人的生活資料所有權、集體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國家所有權。城鎮的房屋所有權中,國家所有權佔有大部分,主要包括:城鎮房屋的集體所有權、合夥所有權、聯營所有權、中外合資經營所有權、中外合作經營所有權、外商獨資所有權、城鎮職工、居民生活資料的所有權。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住宅用房和非住宅用房的質量、數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由於自然災害等對房屋的破壞,城市的違章建築拆除、城市遷移、房屋使用年限超期、城市規劃對已建房屋的破壞等,房屋的興建和改造工程在每個時期都存在,這就要求在房屋建設承包合同中,對房屋的勘察、設計、施工合同和建設安裝合同中,應明確房屋的所有權,建立房屋債權關係,對債權關係的產生、變更和終止進行嚴格管理,為房產市場的交易活動提供法律依據。

  公民的房屋所有權是通過原始取得或繼受取得,如繼承、遺贈等方式取得後,用於家庭住房的,屬於公民的生活資料的一部分,在用於租賃、保管、抵押、合夥營業時,則成為房產市場的商品,屬於生產資料。房產市場經濟主要涉及房屋租賃合同、房屋買賣合同等。社會主義房產經濟中,通過房屋租賃合同和房屋買賣合同,確定房屋的使用權、所有權、處分權、收益權等各項民事法律權利歸屬。

  ***三***社會主義房產市場經濟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關係

  我國房產市場經濟的發展目標是滿足人們的住房需求。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間,我國的住房制度實行的是實物分配製度:國家包、租金低、補貼福利高。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種住房制度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將實物分配製度轉變為貨幣分配製度,將住房納入市場經濟中。在1988年,國務院制定《關於在全國城鎮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將住房補貼納入工資考核範疇,提高市場租金,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緩解了住房的供求矛盾,逐漸消除了多種分配形式租賃所造成的苦樂不均,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調查,經過198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全國城鎮5億以上的居民、幹部、職工的人均住房面積較1949年的4.5平方米,到1995年,人均住房面積已達到8平方米,住房的成套率達到50%以上。2006年以來,住房制度改革日益重視社會基層民生問題,在住房保障方面,加大城鎮廉租房制度建設,住房保障問題成為住房制度改革的新的發展方向。   ***四***從某種程度上說,社會主義房產市場經濟是一種房產法制經濟

  房產法制經濟是從我國房產市場經濟的法律制度方面而言,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國家通過房地產的法律、法規、規章、條例、實施辦法、決議和相關政策,對我國房產市場進行巨集觀調控,以促進房產市場的有序進行。1983年,國務院頒行了《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1988年,國務院制定《關於在全國城鎮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和《關於鼓勵職工購買公有舊住房意見的通知》, ***,全國人大會頒佈了《城市規劃法》,1994年,全國人大會頒佈了《城市房地產管理法》,1997年,全國人大會頒佈了《建築法》, 現行《土地管理法》等,是房產法律的專門的法。同時,我國《憲法》《民法通則》等對房產經濟中的民事法律關係進行規定。同時,《繼承法》《婚姻法》《商業銀行法》《擔保法》等部門法對房產交易中諸如抵押、繼承關係、婚姻關係等方式獲得房屋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等權利進行規定。如現行《婚姻法》中,對夫妻雙方的婚前財產,包括房產進行了劃分,不再以婚姻過錯方為賠償條件,而以財產的實際歸屬為判斷原則。這些法律、法規、實施辦法,都為房產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創造了條件。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國的房產市場經濟是一種房產法制經濟。

  結束語:社會主義房產市場經濟是我國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是富有活力且不易形成統一市場的經濟模式,同時,房產市場經濟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容易受到人口增長的速度、環境和資源現狀和城鄉用地的影響。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住房制度改革經歷了從實物分配製度向貨幣分配製度的發展過程。國家通過頒佈各種法律、法規對房產市場經濟的執行進行巨集觀調控,促進我國房產經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凌.新形勢下房地產市場非訴法律服務的深化和完善.中南六省***區***2009律師論壇論文集.2009.

  [2]高永梅.淺談我國房產稅的未來發展.網路與資訊.2010***7***.

  [3]孫小民.房產檔案查詢的重要作用及查詢利用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黑龍江檔案.2012***1***.

  [4]張慧靜."權屬有爭議的房地產不得轉讓"的法律缺陷——一起行政訴訟案件引發的思考.中國房地產.2010***7***.

  [5]吳堅.受理異議登記的幾個條件.中國房地產.2010***4***.

  [6]張娟.新會計準則下房地產公司納稅籌劃研究.會計師.2012***6***.

  範文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勞動的性質

  【摘 要】我國傳統理論認為教師勞動是不創造價值的非生產性勞動,但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考察,教師的勞動從來就是與生產勞動結合在一起的,是一般生產勞動中一部分;從價值創造的角度來考察,更是總的生產勞動中的一部分,是創造價值的生產性勞動。

  【關鍵詞】教師勞動;性質

  教師勞動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總的勞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已經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對教師勞動的認識,將有利於對教師勞動作出更準確的評價,更好地調動教師勞動的積極性,更好地貫徹黨的科教興國戰略。

  我國傳統理論認為只有物質資料生產部門的勞動才是創造價值的生產性勞動,而其他部門的勞動者雖然參與了社會財富的分配,是通過社會財富的再分配佔有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勞動者的勞動,因此教師勞動不是直接地參與物質資料生產的部門的勞動,是不創造價值的非生產性勞動,是通過社會再分配的方式佔有物質資料生產部門的勞動。為了正確界定教師勞動的性質,考察其是否是創造價值的生產性勞動,我們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和價值創造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教師勞動的性質。

  首先,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教師勞動作為一種特殊的服務勞動與直接的物質生產存在著特殊的關係,經歷了一個與物質生產勞動結合在一起——分化——又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辯證發展過程。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初期,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教育過程與生產過程緊密結合在一起,物質生產過程本身就是教育過程,教育過程是物質生產過程的一部分。在生產勞動中,經驗豐富的勞動者既擔當著生產勞動者的角色,又承擔著把生產經驗傳遞給年青勞動者的教育者角色,這種在生產過程中傳遞生產經驗、對人的教育也是人類社會早期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槓桿。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剩餘產品出現了,人類社會進入了階級社會,出現了貧富分化和私有制,出現了專門從事文化教育的人員,併成為統治階級的專利,教師的勞動從總的物質生產過程中分離出來,出現了專門的教育機構。在進入文明社會的自然經濟時代,教師的勞動由於與生產勞動過程的這種分離使其成為非生產勞動階級即統治階級的專利,成為統治生產勞動者的一種服務工具,成為階級對立的體現,教育也作為生產勞動的異化與生產勞動相對立,統治者鄙視生產勞動,但作為生產經驗傳授的教育仍然在生產勞動中存在著,雖然作為受鄙視的方式存在著。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商品經濟逐步確立並在社會中佔有主導地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建立並發展起來。十八世紀中葉到十九世紀初期,工業革命爆發並逐步完成,機器大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科學技術充分顯示了其巨大威力,“產品從個體生產者的直接產品化為社會產品,轉化為總體工人即結合勞動人員的共同產品”[1],工人由個體的全才變成能夠操作機器的專業化勞動者,因此只有加強對勞動力的技術培訓才能適應資本主義的機器大生產,與社會大生產緊密結合、以培養適應資本主義大生產的勞動力為目的的學校教育逐步發展起來,教師的勞動作為社會總的勞動的一部分以服務的方式加入到了社會生產當中去並與社會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現在市場經濟中,教育把勞動力商品轉化成為一種資本商品即人力資本,教師的勞動以前所未有狀態與整個社會生產結合在一起,成為社會總的生產勞動的一部分,“商品的價值形成過程不再侷限於直接生產過程,而是向後延伸到教育過程”。[2]教育過程成為價值形成過程的總鏈條中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化大生產的一種形式,教師的勞動也是緊密地融入到社會生產過程中,是總的勞動過程中的一種生產勞動,而且是位於決的生產勞動中最前端的生產勞動。

  其次,從價值創造的角度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教師的勞動是一種創造價值的服務勞動。一方面,教師通過具體勞動把人類生產鬥爭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勞動者,勞動者把教師傳授的知識和經驗轉化成自己的一部分並使自己的本質力量得到增強,從而成為一個適合社會所需要的新型勞動者,這也正是教師的使用價值,是由教師的具體勞動創造出來,這種使用價值的體現就是勞動者本身發生了變化,使一個原生態的勞動者變成了一個掌握了一定知識和技能的能夠從事一定的複雜勞動的勞動者,勞動者被“加工”了;另一方面,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對教師來說也是其腦力和體力的耗費即它是抽象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耗費,正是教師的這種無差別的抽象勞動創造了價值並通過教師的具體勞動物化或凝結在勞動力商品中,成勞動力價值的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的勞動已經物件化於勞動者”。[3]馬克思關於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構成也告訴我們勞動力商品的價值由勞動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勞動者養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和勞動者的教育訓練費用,其中勞動者支付的教育培訓費用就包含了教師的活勞動創造的價值,當然其中也包含了各種教育設施的物化勞動的價值。即使通過簡單推理,我們也可以看出教師的勞動是創造價值的。眾所周知,一個沒有通過教育訓練的、只能從事簡單勞動的勞動者在單位時間內創造的價值要遠遠小於一個通過教育訓練、能夠從事複雜勞動的勞動者在單位時間內創造的價值,即簡單勞動者在單位時間內創造的價值與複雜勞動者在單位時間內創造的價值之間有一個差額,因而從事複雜勞動的勞動者和從事簡單勞動的勞動者決定了前者的價值在勞動力市場上要高於後者,勞動力商品的這個差額就應該包含了教育訓練所創造的價值,也就是包含了教師的活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教師勞動作為培養人的勞動,其創造的價值凝結在其所物件化的勞動力商品中。另一方面,不但以培養勞動力的方式創造價值,而且教師還在進行著知識生產和科技創新***尤其是高校教師***這種知識生產和科技創新所創造的價值以價值庫的形式存在並在商品價值量中佔的比例越來越大,成為價值創造的主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教師的勞動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教師的勞動不僅創造了使用價值和價值,而且作為一種傳遞人類文明的活動,也在進行著精神生產,這種精神生產成為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作為人類生產力的首要要素的勞動者在教師勞動的物件化作用下由原生態的勞動力向著真正的社會的勞動力轉化,其本質力量在不斷增強,從而導致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在不斷增強。教師勞動作為人類文明的傳遞活動不僅促進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不斷滿足人民的物質生活奠定物質基礎,同時還能夠滿足人民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而提出的更高水平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由於教師的勞動,人們的能力得到不斷增強,生產力在不斷髮展,勞動生產率在不斷提高,從而使人類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不斷縮短,剩餘時間在不斷增長。人類剩餘時間的增長,為人類發展的個性化和社會化提供了保證,滿足了人們的多樣化需求和發展,人類的解放程度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教育也作為一種發展資料而為人們充分佔有,人類社會得到進一步解放。

  通過對教師勞動的考察可以看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的勞動是一種創造價值的生產勞動,是總的社會生產勞動鏈條中的一部分,它直接或間接為社會主義生產服務,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56.

  [2]陳永正.教育對勞動力價值形成作用新探[J].經濟學家,2003,4.

  [3]張遠秀.論生產勞動的外延[J].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