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村創業致富故事

  創業要想創業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另外就是堅持到底。看看那些在農村創業致富的故事,感受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堅定創業決心。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67歲果農做做電商網上賣起冰糖橙

  “政府大力宣傳網際網路+,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看年輕人都用電腦賣橙子,我也想把我的冰糖橙放到網上去賣。學會怎麼賣後,我也開始了二次創業。”

  郴州永興,最適宜橙類生長的地方,這裡有上萬畝無公害冰糖橙示範基地,這裡有一群“新農人”,他們緊跟時代潮流,敏銳地捕捉到“網際網路+農村”中的機遇,向網際網路伸出了創業觸角。

  67歲的果農曹戊生便是其中一員,在接觸到電子商務後,他就開始研究網際網路,琢磨如何在網上推廣自己的冰糖橙——“元氣”橙,現在的他已然成了當地玩電商的名人。10月11日,三湘都市報《創週刊》記者來到永興,近距離接觸了這名67歲的“新農人”電商。

  從“筆耕”到“農耕”

  曹戊生是永興縣便江鎮碧塘村人。他的果園佔地80畝,畝產約1000公斤,總產量約80000公斤。

  在1973年,他曾是永興縣碧塘鎮的一名小學語文民辦教師;1982年“民辦教師”被取消,當了9年代課教師的他離開喜愛的講臺,回家務農。

  離開講臺後,曹戊生在家裡承包了幾畝魚塘,開始養殖魚苗。“每天早上就要挑著魚苗出去賣,一天至少要走五六十里路。”曹戊生說,挑擔賣魚每天早出晚歸太累人了,收入也不是很高,養了五六年魚苗後他又開始嘗試著養豬。“養豬加上養魚一年才賺5000塊錢,成本也高。”曹戊生又開始尋找另外的賺錢之道。

  1995年,永興縣開始“丘岡開發”,政府發動村民大規模種植冰糖橙,曹戊生抓住機遇在自家地裡種上了4000多棵冰糖橙。

  剛開始種時,曹戊生對種植冰糖橙一無所知,於是他買來冰糖橙種植的專業書籍,一邊研讀一邊改良種植技術。定期施肥、按時剪枝、

  科學管理……曹戊生種植的冰糖橙在當地聲名鵲起。自2006年永興縣首屆優質冰糖橙競選開始,他種植的冰糖橙連續兩年獲永興縣優質果品“二等獎”。

  “育樹”猶如“育人”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曹戊生說,當時種植技術還不是很完善,所以冰糖橙樹苗一般要種植8年後才開始大規模掛果,“開始種植的前幾年雖然也有掛果,但產量低很難回本,一直到2002年才開始略有盈利。而且當時的冰糖橙沒有推廣,價格也比較低,才1塊多錢一斤。”

  原本以為果樹大規模掛果後就可以營收了,但一場突如其來的冰災讓他的美好希望頓時破碎。2008年,我國遭遇百年不遇的冰災,湖南、湖北、貴州、廣西、江西、安徽等17個省區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1.01億畝,曹戊生的冰糖橙種植園也未能倖免。“當時的果樹基本上全被冰雪壓斷,結的冰柱子都有手臂粗。”曹戊生說,50天冰災不僅顆粒無收,果樹還全部損壞。那段時間,望著滿園的果樹他輾轉難眠。冰災剛過,曹戊生便迫不及待地跑進了果園,開始一棵一棵地對果樹進行嫁接恢復。“要把斷枝剪掉,讓它們再次發芽。”為了“拯救”果樹,曹戊生一頭扎進果園裡,沒日沒夜的一干就是大半個月,家人曾多次抱怨過他“要樹不要命”。對此,曹戊生笑著說,“育樹”就要像“育人”一樣,不僅要認真對待,而且還要負責任,“做一件事,就把這件事做好。”

  此後,曹戊生的果樹越長越好,冰糖橙的銷量也劇增,“以前我賣的橙子要放在馬路邊上賣,等過路的車子停車買,生意不好時一天都賣不出幾斤,每年的橙子至少要賣兩個月才能賣完,現在還沒熟就開始有人來預定了。”如今,曹戊生的果園收入每年能達10萬元以上。

  “元氣爹爹”初遇“網際網路+”

  2015年,永興縣政府大力宣傳“網際網路+”,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4月,永興縣政府明確了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的地方配套政策及優惠措施,同時還召開了該縣電子商務千人培訓大會。67歲的曹戊生成為了當屆培訓會上年齡最大的學員。也是在這個培訓會上,曹戊生第一次接觸到了“網際網路+”。

  網路運營、眾籌……剛接觸到“網際網路+”曹戊生對這些“新鮮”名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看年輕人都用電腦賣橙子,我也想把我的橙子放到網上去賣。”

  此後的每一次培訓,曹戊生都會從9公里外的便江鎮上趕往縣裡參加。一副老花鏡、一支圓珠筆、一本筆記本,這是曹戊生每次參加培訓的必備品,每次培訓會他都會坐在最前排,認真記錄,不懂就問。由於他年齡最大、學習最認真,而且每場必到,眾學員們紛紛稱他為“元氣爹爹”。

  5月,由郵政主導的永興電商協會成立,同時引入了冰糖橙果園溯源技術。電商協會的成立吸引了多家科技公司、電商企業、當地農特企業等200餘人加入。“這將是果農的新機遇,希望通過網際網路能把我的冰糖橙傳遞出去。”曹戊生積極加入了電商協會。

  網上眾籌推“元氣橙”

  “在4月份開展的那次千人大培訓上,來的人都是年輕人,曹爹***曹戊生***是年齡最大的一個,但卻是學得最認真的一個。他對網際網路知識的渴求,和對創業創新的渴望,感染了我們,我們一定要幫他實現創業夢。”永興縣電商協會負責人龍輝對記者說。9月,省郵政公司為永興冰糖橙專業立項,曹戊生的橙子成為首批推廣物件。

  “當初起名時,協會問我起個什麼名好,我說既然大家都叫我‘元氣爹爹’那乾脆就叫‘元氣橙’吧。”曹戊生笑呵呵地對記者介紹,他現在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縣政府、縣電商協會、郵政企業等都在為他出謀劃策。“電商協會專門聘請了柑橘專家,為他的‘元氣橙’把脈傳經,湖南郵政還為我的‘元氣橙’做了營銷策劃,在淘寶網上開展上線眾籌,採摘打包、物流配送、品牌推廣等等,連包裝盒都準備好了。”

  “從10月7日開始到10日,4天時間,淘寶網上的眾籌資金已經有了1.9萬元。”曹戊生說,他的每個橙子都有專屬編碼,全程種植都可以溯源。“我果園裡馬上將裝置攝像頭,大家以後可以通過***來全程監控橙子的生長情況。同時還引進了無損傷糖酸度選果分選線,實現9級分選,保證‘元氣橙’糖酸度在13度以上,酸度誤差低於0.2度,而且大小基本都一致。”經過幾個月的“觸網”學習,曹戊生介紹起他的產品來專業術語層出不窮。

  如今,人氣有了,眾籌資金有了,政策支援有了,扶持企業有了,但曹戊生每天還是要到果園裡去轉轉,“看著果樹掛果才放心”。他說:“我準備了300多天,為的就是給大家送上最甜、最精緻的冰糖橙。”

  “現在我這果園才80畝地,稍微小了點。”初嘗電商甜頭的曹戊生心裡也有著自己的“小九九”,“我現在又開始在準備種油茶了,等‘元氣橙’銷售走上軌道後,我想把油茶也放到網上去賣。現在開始也來得及,我要二次創業。”

  二:

  用核桃殼種香菇成本低好賺錢

  香菇大戶帥勝杭

  採了山核桃種香菇,割了水稻栽大球蓋菇,廢棄的桑枝、桃條、玉米芯、茭白葉收了來培育黑木耳、金針菇、秀珍菇……同樣的土地、同樣的資源,以一種神奇的方式開始新迴圈。這是一個變廢為寶的夢想,亦是一個發展新型農業的夢想,兩個夢想借助科技力量變成生動的現實。

  進入6月,帥勝杭的手機就“熱”起來了,電話一個接著一個。

  大大小小的貨車從上海、江蘇、杭州市區開到他位於臨安島石鎮山川村的種植基地前,等待收購今年的新品。

  “白露到,竹竿搖,滿地金”,說的是每年白露節氣,臨安山農開始採摘山核桃的豐收場面。眼下剛進入夏季,這位山農卻已經靠著山核桃迎來“滿地金”。

  這是怎麼回事?

  “山核桃的廢棄物,最外層的蒲殼和做手撥核桃剩下的硬殼,晒乾、粉碎後做成菌棒,用核桃殼種香菇,就是我的方法。”

  帥勝杭說,家裡有600多棵山核桃樹,靠賣山核桃每年有10多萬的收入。如今,利用山核桃殼種香菇,去年60畝地產值超過400萬元。

  杭州農科院的專家說,利用農業廢棄物種植食用菌的案例,還有水稻、桑枝、桃條、玉米芯、茭白葉等多個有意思的版本。今年,它們將“組團”代表杭州衝擊浙江省科技進步獎。

  一個變廢為寶的夢想

  核桃殼可以種香菇

  臨安島石鎮,約有核桃林8.5萬畝,是杭州山核桃主產區之一。

  這裡的祖祖輩輩靠山吃飯,憑辛苦賺錢。

  老帥說,如今的收穫,源於當初的一個變廢為寶的夢想。

  “有一年,說好到我家幫忙摘山核桃的安徽工人不來了,一打聽,說去種香菇去了。採山核桃收入不低,難道種香菇會有更好的收益?”帥勝杭很好奇,跑到安徽去取經。

  地裡轉一轉,心裡就有了底。他發現,香菇的行情挺不錯,臨安的核桃每年就採一個多月,可以考慮發展副業。最重要的是,當看到培育香菇的基礎材料時,老帥眼睛亮了。

  “香菇培育除了專用的輔料外,還需要用到雜木屑,木屑要求密度高、不容易腐爛,這種特性跟核桃蒲殼不是很像嗎?”

  帥勝杭人勤快,心思細膩,他有了一個突發奇想:能不能用核桃殼養香菇呢?

  帶著這個大膽的想法,他找到了杭州市農科院的專家。

  “山核桃採收後的蒲殼管理,一直是個頭疼的問題。臨安核桃多產量大,農戶常常將蒲殼隨手倒在村口、路旁、牆角甚至河道里,蒲殼含有大量生物鹼,很容易造成水汙染,嚴重影響環境。”

  周祖法,杭州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長,從事食用菌科研工作20多年,利用農業廢棄物資源種植食用菌一直是他所在團隊的主攻方向。

  他說,山川村海拔500多米,周邊群山環繞,早晚溫差大,且蒲殼資源非常豐富,是栽培香菇的理想場所。

  菌棒剝殼

  一個大膽的夢想

  反季節栽種搶下市場

  美夢成真,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

  農業科研開發,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等待。

  香菇怕熱,傳統栽培模式採摘時間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5月。而臨安山核桃採摘期每年11月結束,如果要利用核桃殼,就意味要反季節栽種。

  用哪個品種的香菇,如何保證產量,核桃蒲殼和硬殼的填充比又是多少?

  “我們開展了試驗,研究各種比例的配方,並從幾十個品種裡挑出‘武香1號’和‘香菇18’,它們耐高溫、產量穩定,經測試營養價值一點不少,這樣的技術在杭州市尚屬首次應用。”周祖法說。

  這個大膽的夢想,經過幾年的研究,最終確定了最佳配方。

  去年,帥勝杭開闢了新基地,大規模投入生產。基地以採收夏菇鮮銷為主,利用臨安山區晝夜溫差大的優勢,搶下香菇淡季供應的市場。

  “去年收購價最高10元/斤,請了70多人幫忙,光發工資就用了20多萬元。核桃蒲殼不需要成本,硬殼也便宜,一畝地比傳統方式降低了5千多元成本,長完香菇的菌棒也是極好的天然肥料。”

  談到未來,老帥說,還有更多的夢想。

  “今年新基地啟用,保守估計產值能有600萬元。這裡空氣好、水好,冬菇味道鮮、有嚼勁,未來主打生態牌。我和老婆還在基地裡種下了葡萄苗、櫻桃苗,在水塘裡撒了魚苗,要創業,就要做得比別人好。”

  如今,老帥已經給自家的香菇訂製了新的包裝盒,商標註冊也在審批中了。今年,他還計劃種植冬菇,保證全年都能提供優質的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