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每年的什麼時候舉行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當前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週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週”,“一種注視”,“影評人週”,“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迄今為止,華語電影獲得的獎項有:胡金銓導演的《俠女》——***最佳技術和最佳效果獎***,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金棕櫚獎***,張藝謀《活著》——***評審團大獎***,王家衛《春光乍洩》——最佳導演獎,姜文的《鬼子來了》——***評審團大獎***,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最佳導演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

  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辦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週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週”、“一種注視”、“影評人週”、“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週”及“一種注視”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