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的形成原因是什麼有哪些症狀

  有些時候自閉症患者會失去自己的交際能力,因為活在自己的世界,彷彿外界的所有的東西都和自己無關。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自閉症的形成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自閉症的形成原因

  自閉症是由於生理因素形成。

  以前曾有學說認為自閉症和父母對子女冷漠有關,現在已肯定這是錯誤的說法。現時,有很多關於生理因素的研究結果:

  遺傳方面

  自閉症兒童的兄弟姊妹有較高的機會患有自閉症。自閉症的一般發病率是一萬份之二至四而前者是五十分之一。

  自閉症的家族病歷研究顯示四份之一家庭有言語障礙病歷。孿生子研究顯示同卵孿生有自閉症的可能性比異卵孿生的高,而且,前者有認知障礙的和合率達80%,而後者只是12%。有些自閉症患者證實有FRAGILE X SYND-ROME。

  器質性因素

  大約四份一自閉症兒童有羊間症,發病的時間通常在青少年期,而發病的可能性和***的程度有關。

  從生化研究知道,自閉症患者的腦生化功能有異常現象。現時的證據指向與腦神經網路的資訊傳導有關。有些研究顯示腦結構的損壞,特別可能是聶葉地區。先進的儀器,如PET SCAN,能測示活腦的功能,初步跡象顯示腦功能有異常。

  神經生理學研究亦顯示有些患者有異常腦電波。引發電位研究顯示腦幹功能異常。最新的腦電波腦影象研究亦顯示聶葉地區有異常現象。自閉症有時和一些病症有關,主要的包括德國麻疹,腦炎,笨酮尿症等。

  其他方面

  男性兒童有自閉症的機會被女性高,一般大約是三比一。同時女性患者的症狀較為嚴重。自閉症和***常常連在一起。大約三分之二的智商低於七十。不能肯定自閉症是一種定形的還是進展的困難。但可知的是症狀有反覆,有時進步到一個階段又會停滯不前,或後退一些,然後又再進步。有時在青少年期又會退步。

  以上顯示,自閉症的成因可能有多種,因此而產生的困難亦會有不同程度。有些自閉症兒童智商較高,言語能力較高,社交能力較高,較少異常行為,屬於高能力組。有些自閉症兒童的能力剛剛相反,屬低能力組。不同能力的自閉症兒童發展進度不同,而教導方法亦會不同。

  障礙研究另一方面的研究,是關於自閉症兒童發展障礙,它的種類、性質和程度。可以肯定主要障礙是認知方面的,而不是情緒上或心理上的問題。以前有學說認為自閉症兒童不和外界交往,走由於他們有太多事物去思索,亦即他們的思想太豐富,因而脫離了現實,現在可以肯定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他們不和別人接觸是由於他們不懂怎樣去做,不明白別人的言語、行為、表情,不懂作出適合情形的反應。因此他們的困難是識得太少而不是識得太多。

  他們的認知障礙令他們的理解和表達都受到嚴重影響,令言語和社交發展遲緩及異常。另外他們的行為亦有異常表現,有一種共通性是常常重覆,不能適應新環境。例如有重覆性的無聊動作,無聊的儀式,不能把學到的東西從一個場合轉到另一個場合運用,不能改變慣常的規則去適應新環境等。

  還有一些常常出現,但不是特別屬於自閉症的行為,例如過份活躍、暴力傾向、自我損傷、強烈的恐懼、情緒不穩定、睡眠困難等。另外,剛才提過的困難亦會影響自閉症兒童學習自我照顧與及當他們學了不良習慣時就很難改好。

  自閉症的症狀

  社會交往障礙

  該症患兒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質的缺陷。在嬰兒期,患兒迴避目光接觸,對人的聲音缺乏興趣和反應,沒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勢,或抱起時身體僵硬、不願與人貼近。在幼兒期,患兒仍迴避目光接觸,呼之常無反應,對父母不產生依戀,缺乏與同齡兒童交往或玩耍的興趣,不會以適當的方式與同齡兒童交往,不能與同齡兒童建立夥伴關係,不會與他人分享快樂,遇到不愉快或受到傷害時也不會向他人尋求安慰。學齡期後,隨著年齡增長及病情改善,患兒對父母、同胞可能變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顯缺乏主動與人交往的興趣和行為。雖然部分患兒願意與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問題,他們對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對他人情緒缺乏反應,不能根據社交場合調整自己的行為。成年後,患兒仍缺乏交往的興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戀愛關係和結婚。

  交流障礙

  非言語交流障礙

  該症患兒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們的不舒適或需要。稍大的患兒可能會拉著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東西缺乏相應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顯得漠然,很少用點頭、搖頭、擺手等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意願。

  言語交流障礙

  該症患兒言語交流方面存在明顯障礙,包括:①語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損;②言語發育遲緩或不發育,也有部分患兒2-3歲前曾有表達性言語,但以後逐漸減少,甚至完全消失;③言語形式及內容異常:患兒常常存在模仿言語、刻板重複言語,語法結構、人稱代詞常用錯,語調、語速、節律、重音等也存在異常;④言語運用能力受損:部分患兒雖然會背兒歌、背廣告詞,但卻很少用言語進行交流,且不會提出話題、維持話題或僅靠刻板重複的短語進行交談,糾纏於同一話題。

  興趣狹窄及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

  該症患兒對一般兒童所喜愛的玩具和遊戲缺乏興趣,而對一些通常不作為玩具的物品卻特別感興趣,如車輪、瓶蓋等圓的可旋轉的東西。有些患兒還對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體產生依戀行為。患兒行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種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門非要走同一條路線,長時間內只吃少數幾種食物等。並常會出現刻板重複的動作和奇特怪異的行為,如:重複蹦跳、將手放在眼前凝視、撲動或用腳尖走路等。

  其他症狀

  約3/4該症患兒存在精神發育遲滯。約1/3-1/4患兒合併癲癇。部分患兒在智力低下的同時可出現“孤獨症才能”,如在音樂、計算、推算日期、機械記憶和背誦等方面呈現超常表現,被稱為“白痴學者”。

  自閉症會自愈嗎

  有些自閉症患兒的家長容易聽信一些偏方,認為兒童自閉症有自愈的可能性,從而總是拖延不治,在此,專家表示,兒童自閉症自愈的希望非常渺茫,希望各位患者家長還是儘快端正態度,及時治療。

  一般說來,自閉症患兒的預後好壞與發現疾病苗頭早晚、疾病嚴重程度、早期言語發育情況、認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藥治療等多種因素有關。

  在此,專家介紹,確實有一部分的患兒到青春期以後症狀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為減少,

  社會交往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但仍表現為與人交往困難,獨來獨往,迴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時,可做某些簡單、機械的事情。

  治療兒童自閉症也不能輕言治癒,主要以逐步融入社會為漸愈標誌。對於不同的患兒要視具體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