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只有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才能從根源上提高自己的成績。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三提高學習能力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提高學習能力的方法

  第一、知識上的查漏補缺

  所謂查漏補缺,就是找到在知識學習上的薄弱環節,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補充完善,讓知識的吸收全面化、系統化、有效化。

  總的來說,我們應該通過正錯答案對比分析,重點找到掌握不牢的知識點,而鞏固這個知識點,除了複習好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外,還要做好知識的“精細加工”,做到舉一反三。

  有效鞏固薄弱知識,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做。比如說,英語學科可以製作單詞卡片,自己用稍硬一些的紙製作成便於攜帶的卡片,然後將英語單詞寫在卡片上,這樣可以做到隨時記憶難記的單詞,提高記憶效率。還可以建立各個學科的“錯題集”,尤其是瘸腿學科,也可以將老師講過的一些典型的、思路巧妙的、對自己有所啟發、讓自己有所領悟的例題,整理上去,但要記住,平時要及時整理和總結,多看、多思、多問!這樣可以快速彌補知識上的漏洞。一本或數本“錯題集”記滿以後,可以再重新整理,自己會做的可以刪去,不會做的可以保留,如此反覆,直至完全掌握!

  第二、注重學習方法和習慣的調整

  其實考試不僅僅是考察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檢驗學習方法或某方面的能力。通過考試也常常反映出來容易粗心、做題方法不對、不會審題、檢查等方面的不足,彌補這些不足對學習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讀題千萬不能走馬觀花、一目十行,更不能大意;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去讀,去體會,去分析。

  無論是平時還是考試,我們都需要找到自己在學習方法或習慣方面的不足,及時糾正。而大的考試就是一次很好的機遇,因為考試中只有全身心投入,盡全力發揮,才能夠客觀地反映出問題,比如學習不夠踏實認真,容易浮躁特別是看到自己會做的題目沾沾自喜,容易掉以輕心,最終失分。這些問題背後反映的就是學習習慣與態度的問題,我們要想有針對性地解決,需要在平時注意培養良好的習慣。

  培養好的習慣,要有以下幾個步驟:1.逐漸培養自己對各個學科的興趣。2.心裡要清楚什麼是好習慣。3.堅持不懈的強化訓練,讓自己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

  一個優秀的學生要具備以下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與複習;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積極溶入課堂學習並做好筆記;多動腦,勤動手;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獨立完成作業並經常反醒。

  第三、分析自己的付出和收穫是否成正比

  一般來說,只要平時學習努力、做到考前認真複習,成績都會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其中也不乏意外:有的同學分數不低,但很有可能是靠投機取巧或吃老本得到的分數;有的同學學習明顯比前期努力了,但是還是沒有考好,這時也不要灰心,而要繼續努力,慢慢儲備知識,做到“厚積薄發”。所以,如果考了高分,不要只是一味高興,而應和自己的努力情況做對比,找老師瞭解平時的學習情況,弄清楚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這樣,可以讓自己持之以恆地努力學習下去。

  學習如同長跑,貴在持之以恆。長跑是耐力的比拼,開始跑在前頭的,也未必能笑到最後,一開始落在後邊的,最終不一定是失敗者。從來沒有這樣的人:高興了跑一陣子,累了就休息,然後再跑一陣子,就能輕鬆取得勝利。

  第四、正確對比,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最簡單的是縱向比較,即拿本次的成績與之前的成績對照,看是否比上次有進步。不僅從總成績上比,更要比到細處,具體到每科,細化到每科的知識點,如語文考試,上一次“基礎知識與運用”失分較多,而這次通過努力沒有丟掉太多的分,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另一種是橫向比較,拿卷面成績跟各檔次分數線比。舉例來說,語文、數學滿分150,而自己語文考110分,數學考98分,哪一科考得好?的確不好判斷,因為沒有參照物。這時可以把各檔次分數線作為參照,通過對比,幫助自己找到相對處弱勢的學科,及時補救,預防偏科。

  做了對比,我們既要找到不足,還要發現亮點,及時給自己打氣,這樣才更有信心和勇氣繼續進步。所以,進行考試分析時,一定要把亮點找出來,要把進步找出來,要把勁頭找出來,把考試當成學習的助力器,讓自己更加優秀、出類拔萃。

  高三合理的學習計劃

  學習的計劃,既要有短期的計劃,又要有長期的目標。計劃不是死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補充和更正。下面來談談如何制訂高中階段的兩種學習計劃——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

  1. 長期計劃

  長期計劃是指為高中三年學習而制訂的總目標,以及每學年開始時為該學年制訂的計劃。制訂長期計劃時要胸懷大志,統籌安排,同時也要合理。目標過高,經過努力仍難以達到,就會挫傷積極性;目標過低,極易達到,就起不到促進學習的作用。

  高一,高二學年,應該把重點放在課本上、課堂內。因為高考雖強調淡化課本的考查,其實處處有課本的影子。以語文卷為例,有字、詞、拼音等直接用課本語言材料命題的,還有那些名為課外試題,實為課本上知識點的,譬如文言文試題所選的文言文,雖然都是我們沒有學過的,但考查的知識點是我們在課內學過多次的。這就要求我們把課內知識學紮實,否則無法完滿地解答課外考題。當然,重點放在課本上,並不是將視野侷限於課本,可以有大量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中鞏固,貫通課本知識,培養能力。

  高三學年,既是中學時代的最後一年,同時也是複習迎考的關鍵一年。高三學年的計劃是完善知識系統樹,做到由一個知識點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系統地掌握知識後,技巧也就“水到渠成”了。

  2. 短期計劃

  短期計劃是指一週安排,一日休息時間表及考前複習階段時間表等。高一、高二時大家應注重一週、一月的計劃。周計劃、月計劃都依託學校規定的時間表,並特別注意自己小結。有問題及時發現,以免積重難返。

  高三學年的短期學習計劃就需要制訂一張複習安排表,精確至每天的複習計劃。臨考前的複習還可以細分到每天的不同時間,上午幹什麼,下午幹什麼;也可以把上午或下午分成時間段,按時間段來計劃複習哪科或是做題,有計劃的進行查缺補漏。除了學習計劃,考前還要穩定情緒,調整心態,調整作息習慣以適應高考。

  高中生好的學習方法習慣總結

  1、養成預習習慣。

  每天晚上,孩子自己去尋找第二天上課要學習的內容,把教科書看一遍,自己尋找到重點難點,做好記錄。每節課後做好下一節上課的準備。把下一節要用的課本、筆記、參考資料準備好,以免到時手忙腳亂,丟三落四。

  2、養成定時定量的學習習慣。

  所謂定時,就是對於哪些時間學習哪些內容,已經成為自覺行為,不需要別人提醒。譬如聽英語廣播,到了時間,自己就準時開啟收音機;什麼時間該寫日記了,自己就自覺開啟日記本。所謂定量,就是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定量的學習任務,不輕易改變。譬如記憶英語單詞,每天5個,雷打不動,即使走親戚、會朋友、節假日也從不間斷。這些習慣養成,在開始的時候家長要鼓勵也要強制,一般一個月後,習慣就形成了。對於有些孩子,家長還要經常督促,以防出現反覆。

  3、養成自己翻查工具書和查閱參考資料的習慣。

  比如,一遇到生字詞就翻查字詞典;遇到不懂的專業術語就翻查專業詞典;遇到生疏的歷史典故就翻查歷史典籍;遇到不清楚的地名就查地圖或地圖冊。一個勤翻字典的人,肯定少寫錯別字。

  4、養成“不動筆墨不看書”習慣。

  要看書,先找筆。看書時一邊看一邊圈點勾畫,標號重點難點或精彩之處,或隨手批註。自己讀過的書,一定要留下痕跡。青少年的讀書不能像有些老年人的讀書,純粹是為了消遣;青少年讀書是為了武裝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所以每讀一本書都要有所收穫。每一本書讀完後,再從頭翻一遍,把標號的重點部分再讀一遍,把精彩部分摘抄下來。如有突出的感想、體會,還可以寫出讀書筆記。到此,一本書才算看完了。書看完之後,還要善於用自己的話向別人複述書中的內容。每複述一次,就是一次複習。這個習慣堅持下去,會對孩子一生的學習和工作有很大幫助。

  5、養成勞逸結合的學習習慣。

  曾有人這樣說:“光學習,不玩耍,聰明的孩子要變傻。”所謂“頭懸樑,錐刺股”,只是精神可嘉,方法未必科學。列寧曾經說過,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愛因斯坦演算疲勞後,就拿起他的小提琴拉上幾曲自己喜歡的曲子,使自己從那些符號中解脫出來。馬克思在研究中感到疲勞時,就畫一些畫來轉移大腦的興奮區域。

  6、養成對所學知識活學活用的習慣。

  首先要經常把書中的知識、書中的道理、書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每講一次,都是對所學知識的一次複習和鞏固;其次要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書中的知識只有為我所用,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知識。這種活學活用不僅可以促使孩子深刻地領會所學知識的精髓,還能使孩子真正體會到學習的興趣,從而激發孩子堅持不懈地主動求知,培養孩子自覺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7、養成朗讀和背誦的習慣。

  對一些優美的文章,經典的文章,最好用大聲朗讀的方法。每天早讀都要堅持,朗讀要如入無人之境,排除干擾。從小學到高中的12年時間可以讀很多好文章。讀出聲可以幫助你體味文章的情感,讀出聲可以幫助你體味文章的節奏美,詩歌尤其要讀出聲。讀出聲,有助於記憶和背誦。

  中學時代,是背書的最好時期。中學生如果能背誦幾百篇優秀的文章、段落,等於為你一生的文學功底、語言功底打下一個紮實的基礎。它會為你以後一生的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提供幫助。背書時,不要不理解就背,不要一句一句多次重複地讀,要分層背誦。一段一段解決。

  8、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要使自己手中的筆隨心所欲,就得天天練筆,練筆最好的方法就是天天記日記。通過寫日記,可以使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總結和深入思考;可以鍛鍊他觀察生活的能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提高他的寫作水平;可以使孩子盡情傾訴自己的感情,調節自己的情緒;可以培養他獨立的個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開闊他的心胸,淨化他的心靈。

  記日記形式不拘,長短不限,可記敘,可描寫,可抒情。一般來說,記日記起初多記事,之後到發表議論、抒發感情。起初可能覺得無啥可寫,你可以讓孩子慢慢觀察,先寫本班同學,然後寫動物、植物,寫家中擺設,寫讀後感,寫多了就慢慢會寫了。為了提高孩子寫日記的興趣,你可以讓孩子不斷變換日記的內容和形式。如插圖日記、摘抄日記、想象日記、仿寫日記、採訪日記等。

  孩子起初寫日記像擠牙膏一樣,堅持幾年以後,寫日記就像從心裡流淌出來的。從心裡流淌出來的才是文字的精靈,是豐富的情感,是思想的火花。

  孩子最初開始寫日記的時候,家長不要急於糾正他的錯別字、病句、標點符號等小毛病,因為這種過多的指責容易使他挫傷他的積極性。

  寫,是整理思想的過程。思想不加整理,如一團亂麻,如商店中胡亂擺放的一堆貨物,需要時可能找不到。如果經常整理知識,整理思想,知識就有了系統,有了綱目,思想就有了體系。人也就成了有思想的人。

  9、養成摘抄和整理知識的習慣。

  讀書時如遇到精彩的描寫,精闢的議論,優美的抒情,名人名言,凡人妙語,應立即摘抄下來,並註明出處。剛開始摘抄時往往不分類,時間長了,自己就想動手給它分類了。分類就是整理知識的過程,你記的東西,經過自己幾次歸類整理,這些知識就屬於自己的了,每整理一次,印象就加深一次。平常課堂上零零星星學到的知識如果不定期整理,這些知識就像堆在倉庫裡的貨物,雜亂無章,急用時可能尋找不到。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就像把倉庫裡的貨物分類擺上貨架,急用時就如探囊取物一樣方便。

  10、養成主動說、大膽說的習慣。

  不少中學生勤于思考,勤於寫作,卻不善言談,這樣不好,不善言談的人往往是越發展越不善言談,以致影響自己的學習、工作和事業。

  我們要常把書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每講一次都是一次複習,這並不虧本。要把自己生活、學習中的感受和心得與家長、同學、老師交流,要主動參與一些發言、辯論、演講。這樣你會覺得自己越說越想說,越說越會說,越說越敢說,越說越自信。善於表達的人容易贏得威信;善於表達的人,容易擺脫煩惱;善於表達的人,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善於表達的人不容易被埋沒。所以,多說,不僅對於學習是必要的,而且對於你一生的事業都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