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自然經濟知識點

  自然經濟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它是封建社會經濟的基本形式。也是高中歷史的考點之一,小編在此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高中歷史知識點:自然經濟

  自然經濟:

  與商品經濟相對應,不是為了交換,而主要是為了滿足生產者本身需要而生產的經濟形式,可簡稱為“自給自足”的經濟。它是封建社會經濟的基本形式。

  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

  1、原因:

  ***1***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把中國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

  ***2***太平天國運動影響;

  ***3***新思潮的萌發。

  2、表現:

  ***1***洋沙輸入,“紡”與“織”分離

  ***2***洋布輸入,“織”與“耕”分離

  ***3***破產的手工業者成為棉布的消費者

  ***4***未破產的手工業者生產性質發生變化

  3、影響:

  ***1***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

  ***2***為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3***中國逐步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

  推動自然經濟逐步解體的因素:

  1.西方列強的侵略

  外國資本主義憑藉一系列政治經濟特權.大規模地對中國進行商品輸出、資本輸出,掠奪農產品,對自然經濟進行猛烈的衝擊。這是中自然經濟解體的主要原因。

  2.近代企業的發展

  本國資本主義機器工業的產生和發展.改變了中國的傳統經濟結構和階級結構。

  3.城鄉聯絡的加強

  隨著中國近代化程序的加快,航運、鐵路等交通事業的發展,城鄉經濟的聯絡加強,也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

  4.個體生產的侷限性

  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分散的個體小手工業生產,技術水平低,生產規模小,分上和協作不發達,抵擋不住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的強有力的進攻。這是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內部根源。

  自然經濟和小農經濟的區別是什麼?

  自然經濟和小農經濟是兩個不相同的概念

  所謂自然經濟,就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其生產的目的不是為市場交換需要,而是為了生產者個人或經濟單位的需要的一種經濟形式。即生產關係的最初形態是為生存而生產,不是為市場的需要而生產。自然經濟是一個歷史範疇。由於它本身並不具有特定的社會性質,因而可以同不同性質的社會經濟相聯絡,曾經在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存在。

  自然經濟的最本質屬性是物質生產的自足自足,和商品經濟相對立;小農經濟的最本質屬性是農業經營規模狹小。小農經濟隨著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制度的變化,具有三種社會屬性,即封建小農經濟、資本主義小農經濟、社會主義小農經濟。

  中國封建社會小農經濟形成的條件、主要特點—條件:鐵犁牛耕技術、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主要特點: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規模小***、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生產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消費和交納賦稅***。此外還有封閉性、簡單再生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