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指導內容包括什麼

  首先要用好教材。教材是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源泉,教材對新知識的產生過程是:匯入例項——思考規律——歸納總結——新知應用。要緊緊地抓住這一條主線。同學們應從高一開始,增強對教材的研究的意識,把每條定理、每道例題都當作習題,認真的重證、重解,適當的加些批註***教材的一邊已留出了做批註的空地***,特別是通過對典型例題的分析,最後腰跪那解決這類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並做好書面反思,總結出解題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以便靈活運用和推廣。

       一、學法指導的內容

  同學們獲取的數學知識主要通過三個渠道:教師講授、閱讀課本或者其它資料、自身實踐。所以要學會學習,就是要學會閱讀、學會聽課、學會思考。

  1、學會閱讀。閱讀教材來獲取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學習方法。通過閱讀教材可以較好地掌握數學語言,提高自學能力。

  2、學會聽課。所學的知識,一般都是間接知識,是抽象、形式化的知識,是思維的結果,而不是思維的過程。因此必須聽好教師的講解。

  3、學會思考。數學具有高度抽象和邏輯嚴密的特點。數學學習主要是通過思維來學習的,所以思考是學習數學的主要方法。要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善於反思和反求。

  二、抓住學習過程的四個環節

  課前預習、課堂聽課、課後複習、獨立作業是同學們學習的四重要環節,掌握好每一環節,對學習起著至並重要的作用。

  ⑴加強預習。預習是探索知識、自己動手、自己動腦、自己閱讀理解課文的過程,可以培養閱讀和自學能力。掌握“讀讀、劃劃、算算、寫寫”的預習方法。如定義,要求理解定義中的字、詞、句和符號。對於關鍵詞語要認真推敲,明白涵義,對相近的概念的定義,能加以對比,分清異同,並能舉出符合概念的例項。預習定理時,要求分清定理的條件和結論,理解定理的證明思路,懂得定理的應用。預習例題時,要求看懂解題過程,找出解題的關鍵,重視書寫格式的示範性。

  在預習時要求同學們完成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預習提綱:要求認真看書後,把重點概念、定理、公式整理在筆記本上。②預習習題:看書後能自行解決書上的習題,有疑難問題留待課堂上解決。③提出問題:學習了基本概念、完成預習後,提出有啟發性的問題,對概念進一步深化。

  ⑵加強聽課。①做好課前心理、物質兩方面的準備。課前不應搞劇烈運動,不參與帶刺激性的活動。同時要準備好上課用品,並認真思考上節課學過的內容。這樣一上課就能進入狀態,善始善終聽好課。

  ②帶著問題聽課。要求在預習的基礎上帶著問題聽課,把預習中的問題在課堂上解決好,從而提高聽課的積極性,增加聽課的效率。

  ③積極思考問題,大膽舉手發言。要求上課專心聽講,遇到不懂的問題做好記錄,及時向老師請教。勤于思考問題,敢於發表與老師不同的見解,敢於一題多問,多問幾個為什麼,大膽求異。

  ④認真做好課堂練習,手腦並用。上好數學課,必須認真做好課堂練習。“手是腦的老師”,“眼過百遍,不如手過一遍”。數學概念是通過做題來鞏固的。在做練習時,不能馬虎對待,不能得過且過,而要認真分析,認真推理,認真演算,認真聽老師講評。

  ⑤重視聽好每一節課的小結。每節課老師都要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講內容、重點、難點,要注意的問題進行小結。要求聽好、掌握好,並把帶有規律性的東西,用到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記錄在筆記本上。

  ⑶加強總結歸納複習

  很多同學認為,課前預習了,上課聽懂了,課後就是做題鞏固了,這是很片面的。要結合複習,對所學過的每一個知識點、每一節、每一章內容加以綜合歸納,總結規律。按知識間的邏輯聯絡,寫出簡明小結,使知識系統化、專題化、條理化,這對深化知識、積累知識、提高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⑷加強作業

  也有一些同學認為,作業就是把老師佈置的題目做完。這也是很片面的。在做題目的同時,要對當堂課的題型再作回顧,掌握解題規律,領悟數學思想和方法在解題中所起的指導和定向作用。使同學們能用較少的時間,較小的題量,達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