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孩子的語文作文

  作為家長,我們聽過無數的有關閱讀能夠提高寫作的道理,仍舊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寫作能力提高。小編在這裡整理了相關資料,快來學習學習吧!

  怎麼教導小孩子語文作文

  第一點:選擇

  選擇什麼呢?選擇好的書。

  什麼叫好的書,我先講個故事:一個四年級孩子特別喜歡看偵探小說,但是我很奇怪的是這個孩子錯別字很少寫錯,可是語言寫得乾巴巴的,他的媽媽告訴我,他特別喜歡看書,那我就更奇怪了。

  於是,我叫他把自己看的偵探小說帶過來。我一看書的內容,我就明白了。小說只有故事,沒有人物描寫,語言描寫也非常乾癟,難怪孩子讀了那麼多書之後,就只能少寫點錯別字。好的書應該是這樣的。比如說科普類的書,簡潔明瞭、邏輯清晰;孩子最喜歡的故事書,應該人物個性突出、語言表達生動、故事的邏輯性符合基本規律。

  其實說到這,大家就知道需要找哪些好的書給孩子了。不是經典的,而是適合孩子現在表達習慣的,有一點高於孩子表達習慣,他可模仿、可學習的。

  第二點:激發

  選擇了適合孩子閱讀的書,孩子的寫作能力的提高就成功了一半了。接著就是激發。這裡講的激發,是激發他內在的創作動力和想法。

  語文老師在一堂課上,很難通過一篇文章的閱讀,讓孩子產生表達慾望和想法。但是在家裡可以。

  如何激發?做兩個動作!

  第一個動作:讓孩子能夠在一定時間內沉浸在同一型別的書籍中。比如:孩子喜歡卡梅拉的故事。從書本、動畫片、歌曲、手工製作全方位地讓孩子接觸。讓他深入到書中的場景、書中的故事細節、故事的人物關係、故事背後的隱藏的東西、甚至延伸的評論等等。

  第二個動作:給孩子提供多種的鍛鍊寫作、創作能力的平臺。一定不是爬格子。比如:為父親節寫一首三行情書,為書中的人物寫個小傳,為他編輯一個小檔案。

  總之,我們都知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道理,但是到了具體操作,還需要家長精心地指導。家長永遠是最好的老師。

  怎麼教導小孩子語文

  一、我心中的暴風雨

  期終考試剛過,兒子的語文考砸了。尤其是作文。

  家長會的時候,我兒子的試卷。一看那考試的題目,當時我就頹了:《我心中的暴風雨》。

  晚上吃飯的時候,兒子低著頭,以為我會給他來一場“心中的暴風雨”。

  我說:“這題目有點不好寫。成都的天空全年都是灰濛濛的。能感受暴風雨的時候,都不多。”

  兒子我一眼。沒敢接話。

  我說:“你們應該寫過類似的作文吧。”

  憑我對學校的瞭解,我大概知道,學校教學生寫作文的流程大致是這樣的:考試前,老師讓同學們寫2,3個主題的作文,然後,反覆修改。然後,把寫的稍微好的那篇背下來。考試的時候,把主題詞替換一下,默寫下來就行了。

  為了對付考試,這的確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要取決於如何把作文寫成一種可以方便替換主題的通用結構。上次,月考的時候。兒子班上就遇到了麻煩:他們在考前寫的是一篇關於溫暖的作文。結果,考試的時候,要寫的是主題是“愛”。很多小孩不知道如何變通,或者寫的時候,忘了把溫暖替換成愛了。所以,幾乎全部都考砸了。

  兒子說:“書上有篇課文,就是關於暴風雨的。”

  我說:“哦,這就是你們就要寫暴風雨的原因啊。”

  二、好的作文就是用優美的語言,把事情寫清楚

  吃過飯後,兒子開始做作業。

  當天的語文作業,就是寫總結。他們語文老師很負責,把班上作文寫的好的同學的文字摘錄並打印出來,然後,讓其他同學對照總結。

  兒子在家校本上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評:平時讀書太少,跟同學相比而言,太缺少文學知識和文學素養。

  兒子長大後,我很少看見他主動認個錯。他知道,我從不動手打人。所以,他經常跟我抬槓,經常能掀起“我心中的暴風雨”。

  什麼東西能讓他馬上就認栽了?

  我讓兒子把他們同學寫的作文精選給我看。看完後,當時我就驚了。

  孩子們的文字看起來還不錯,文字從開始到結束,到處都充滿了很有才氣的形容詞、格言、排比句,一句接著一句。

  我跟兒子說:“可以看看。但是,千萬不要去學這樣的東西。”

  兒子的眼光有點遲疑。

  我說:“你們同學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去學。但是,這種文風千萬不要學。你現在,應該慶幸自己還沒寫成這樣。”

  “我發現你的身上有個奇怪的地方。你暑假的作文寫得很棒。你上學的作文就寫的很爛。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暑假的作文,都是你自己想寫的東西,都是你深思熟慮的東西。但是,你一上學的時候,你就換了一個人似的。不知道該如何寫了。我也很奇怪。你怎麼就不能保持一致呢。”

  兒子說:“我要是按自己的想法寫的話,我的作文就不會過關。老師就會讓我重寫。有時,我自己也覺得奇怪:為什麼我多寫一些比喻句,多寫一些排比句,就會得到A。其實,我知道自己是在瞎寫。”

  那天晚上,我在家校本上寫了一些看法:

  寫作本身並不需要太多的知識。如果你是初學者,沒有太多的技巧的話,就堅持兩點好了。一是寫你熟悉的東西,二是用簡單的方式寫,寫清楚就行。

  清晰的敘述,不需要在文字中濫用華麗的詞藻,或者過度地引用他人的話。沒有實質的內容的時候,才用得上空洞的詞語來支撐,沒有自己想說的話,才用得上別人的話來湊字數。

  第二天,老師在本上面跟了一句:好的作文就是用優美的語言,把事情寫清楚。

  三、如果太多的孩子都害怕寫作,那這就不單單是孩子的問題

  我不知道中國的小孩,尤其是語文不好的小孩,是不是都有這樣的經歷:小時候,都怕寫作文。

  我小時候也是。上中學的時候,語文最差了,經常就是作文拖後腿。

  每次寫東西,都跟上刀山,下火海一樣:

  拿到一個題目,半天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總是在拿到題目的時候,回憶老師講過些什麼。然後,去想範文裡面有什麼。

  好不容易,東拼西湊好後。就看老師和家長的臉色。過關了,就鬆了口氣。沒過關,就胡亂修改一通。

  小時候,怕寫作文的孩子都缺乏安全感:你不知道大人們的標準在哪兒。你只能迎合,也只能猜。寫作文,就如同碰運氣一樣。

  我們幾乎都認同這樣的觀點:如果你能多閱讀,多記點東西。那麼,你的作文,就會好很多。

  我也幾乎一度要相信:很多人的語言能力是天生的。有些人天生有語言感覺,天生就會寫有文采的東西。而剩下的人,比如我,則是苦命的孩子。語言如同一座永遠無法逾越的山峰。

  我想:兒子現在的處境,幾乎跟我當年完全一樣。我唯一肯定跟過去不同的是:我決心幫助他翻越這座山峰。

  在離開學校很多年後,我認為自己看到了語言教育中的一些痼疾。我堅持這樣的觀點:如果太多的孩子都害怕寫作,那麼這些問題,就不單單是孩子的問題。

  我們的教育本身存在很多粗糙的做法,要負很大的責任:

  1、孩子們沒有時間讀書,也沒有人教育他們如何讀書。孩子們都在讀課本,而對課本的使用過於依賴。老師們總想塞給他們知識,並沒有辦法啟發他們的心智。

  2、語文老師本身只在文學領域裡面講授語文,總體的視野相對狹窄,似乎離開了文學,語文什麼都不是,把語文看窄了。

  3、為了考試,不論是閱讀和寫作文,都充滿了功利性:為了方便起見,所有的東西,都是用一個模子倒出來的。

  試想一下,你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你不敢確定自己的感覺,你不敢寫出有著真實體驗的粗糙的句子。你沒有任何方向感,你不知道自己從何開始,要去到哪裡。你怎麼可能做好一件事情?!

  如果你的問題只是如何裝滿一個垃圾箱,你只能想:我得到哪裡去找那麼多的東西呢?

  四、你要寫文字的時候,一定要首先問自己:我到底要傳達給讀者什麼東西?

  51過後的某天,我跟兒子講了一篇海明威的小說。我只是想讓兒子瞭解這樣一個事實:

  好的文字,不是詞語堆砌出來的。海明威寫了一個關於小孩害怕的故事,他居然連“毛骨悚然”都不說。

  我跟兒子說:“你要寫文字的時候,一定要首先問自己。我到底要傳達給讀者什麼東西:是一種體驗,還是一個特別的場景。你首先要抓住那種吸引你的東西。你要注意那種整體的感受,然後,才去想細節。”

  “不要一開始就想,我在這篇文章裡面,要用哪些名人的句子,什麼地方又該寫排比了。這是腦殘的寫法。絕不可以這樣做。”

  “如果你都不確定要寫什麼,那就別寫。放一放,直到你找到那個點為止。你想啊,你都沒有方向,你的文字就會象脫韁的野馬,橫衝直撞。弄得你無法收拾。”

  “你現在寫東西,不要寫太複雜。就抓住一個點來寫。你想好一個點了以後,就去想:用什麼素材才能把要表現的東西的因果關係表達清楚。”

  “文字中的因果關係,是很重要的。就象你挖了條溝,讓你的素材象水一樣在裡面往前走。你的敘述沿著設計好的方向,把讀者引導到該去的地方。”

  “有時,你都不一定非要得出什麼結論:那些關於人生的意義,能不說最好別說。你的結論不是一顆野草,硬生生地在文章的尾巴上面長出來的。你的感受、體驗和結論,在你的文字展開的過程中,讀者就已經知道了。”

  兒子按照我的提示,寫了一篇練習的作文,名字是《搶飯》。寫的是在學校裡面中午吃飯的事情。

  我跟兒子說:“還可以寫得更詳細一些。但是,我看到了很真實的畫面。很棒,就這樣寫。”

  “你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寫東西的時候,技巧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傾訴的願望有多強烈,你的自我感覺有多強烈。如果你覺得自己無法控制住敘述,就把句子寫短一些。哪怕是一句句地說,說清楚就行。你每句話說清楚了,大體的邏輯結構,也沒什麼問題。這文字寫的,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寫的多了,就沒什麼可怕的了。”

  五、我決定做兒子的首席語文老師,教給他一些真正有用的東西

  週末的時候,兒子的作業是寫關於旅遊的作文。老師的要求是:要在一次旅遊過程中,描寫出沿途的風景,最後,要根據這個風景得出關於人生的意義。

  兒子寫了一篇《狗尾巴草》,我覺得:那些風景的描寫真是跟狗尾巴一樣。

  當時,我就意識到:語言教育的環境,太不令人樂觀了。正因為如此,我決定做兒子的首席語文老師。我希望教給他一些真正有用的東西。

  平時,我花很多時間看很多教育的書,從專業論文到學校的課本。最近,就在看《美國語文》,真算是開拓了眼界。

  這是中國第一套系統引進的西方中學教材。也是讓我一看就喜歡的那種語文課本。

  在書的內頁上寫著這樣的一段話:

  選編的課文以美國曆史的發展為線索...完整體現了語文教育的人文性、綜合性和開放性.....

  教程很好地平衡了知識的教學和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在強調學生多元化思維的同時,更加註重其個性思維的獨特體驗,既是語文教程,也是歷史人文教程,思想實踐教程。

  這本書本身對於我們的語文教育,是一個很好的啟示和對照:

  他們的語文課文為什麼要這樣編選?他們的習題為何設計得如此開放?他們想達到的目的是什麼?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與我們的孩子有何不同?

  看《美國語文》,讓我想起一篇風靡網路的文字:《美國老師如何講“灰姑娘”》。兩者的感受是一種驚人的相似:

  他們的語言教育,包含了很多東西:既有道德的訴求,又有邏輯推理、說理性分析,還有關於人性的理解和公民意識的培養等等。

  他們的教育貫穿始終的信念是:曾經的歷史告訴了他們什麼,哪些歷史的東西值得去維護,哪些歷史的教訓值得去深思。他們有什麼樣的價值觀,才走到了今天。他們應該走向什麼樣的未來。

  他們思考的問題是:在現代社會裡,需要教給孩子們什麼樣的思考和表達?

  到底需要培養的是怎麼樣的人?是聽話的乖娃娃,還是未來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