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新初三學生化學學習方法

  初接觸到化學學科後,你在化學學習是否還是一頭霧水呢?首先,從客觀上來說,初中化學不難;那為什麼有的同學到現在還是對這門課的學習感覺到不適應,並且還沒有找不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化學學習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1、預習

  預習時要注意全面地預習一節教材,把握一節書的整體內容,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初步整體印象,初步瞭解將要學習課程的基本內容和思路,鞏固原有的相關知識和概念。

  2、聽講

  聽講是學好化學的關鍵,非常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集中注意力;***2***要勤于思考;***3***注意教師上課講方法與思路;***4***養成“先聽後記”的習慣。

  3、複習

  複習是知識的鞏固階段,它是使學生溫故知新,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進一步落實課本知識為自己知識的過程。

  4、記憶

  化學學科中有不少需要記憶的概念、符號、資料、化學方程式等。及時複習和記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記憶時注意把一些枯燥無味難於記憶的化學知識儘可能趣味化記憶。如金屬活動順序為:“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可諧音為:“撿個大美女,身體細釺輕,統共一百斤”記憶。製取氧氣的實驗操作“查、裝、定、點、收、離、熄”可諧音為“茶莊定點收利息”,既有趣味又易記憶。

  5、作業

  作業是學生鞏固和消化所學知識即學懂會用的體現,通過做題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對概念、規律的理解和深化、活化知識;能學習解題方法,發展思維,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

  6、訂正

  寫作業的目的是要找出課上沒掌握紮實的內容,發現自己的錯誤並改正,才是寫作業的真正的意義所在,也是提升成績十分重要的環節。

  對於解題方法,可以想這道題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題的基本方法是什麼,不這樣解行不行,哪種方法最簡捷,這便是“一題多解”。還可以回憶一下這道題解題方法與過去做過的題有無相同、相似之處,這便是“多題一解”。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上面就是初中化學學習的基本方法,與其他理科科目基本類似。但是化學有著它獨特的地方,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化學學習的具體方法:

  初中化對孩子們來說由於是新學科,所以其學科的特點之一是知識點非常多,導致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也較多而且雜亂,那麼在初次接觸者們學科上,對化學中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是否準確,掌握是否熟練對學好初中化學課程關係極大。

  因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形成正確實驗技能,計算技能的依據,是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基礎。初三學生中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學習不重視,不願意花時間去理解和記憶,這部分內容也是考試中容易失分的地方。

  1、通過觀察實驗來幫助理解概念

  比如化學一開始就接觸兩個概念: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那麼區分這兩個概念的本質,現在我們都知道,就是看一個變化中是否有新物質的生成,在學習中我們接觸到乾冰***固體二氧化碳***昇華和鎂條燃燒的實驗,其中乾冰昇華只是二氧化碳這種物質的狀態由固態變為氣態的過程,二氧化碳本身沒有發生變化;

  鎂條燃燒時銀白色的鎂條變成的白色粉末裝固體***實驗證明白色粉末狀固體為氧化鎂***,鎂這種物質在這個變化中變成了氧化鎂,物質變了就是有新物質的生成。那麼通過這兩個實驗,就會很深刻的理解這兩個概念。

  2、找出相關概念的區別和聯絡進行對比學習

  化學概念之間即有本質的區別又有聯絡,學習時應將相關概念進行比較,從中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和內在聯絡。

  比如: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相同點:都是化學反應;不同點:化合反應為多種物質變為一種物質,分解反應為一種物質變為多種物質。

  單質和化合物。相同點:都為純淨物;不同點: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化合物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通過的概念辨析,我們就可以牢牢的掌握化學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做題時才會思路清晰。

  3、理解概念的組成,注意概念中的關鍵字、詞

  學習中要弄清每個概念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如何,其中關鍵部分是什麼。

  如氧化物的概念,包括三部分,一為化合物,二為兩種元素組成,三為其中一種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其關鍵部分是第二、第三部分。

  再如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部分,一為一定溫度,二為100克溶劑,三為達到飽和狀態,四為溶解的質量。四部分缺一不可,真正懂了,在判斷和溶解度的有關計算題就不會出現錯誤了。

  初三寒假複習攻略之化學篇

   針對基礎薄弱學生:

    把重點放在複習上,對已學過但還沒有完全掌握的內容有條理和針對性地查漏補缺,為下學期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中考總複習爭取更多的時間。

    那麼我們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呢?以下就是知識點清單:

    1、各物質的化學式書寫及含義

    2、化學式的計算

    3、質量守恆定律的應用

    4、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5、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6、二氧化碳的製備

    7、金屬的化學性質

    8、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應用

    9、冶鐵的原理、裝置、操作、現象及注意事項

    10、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針對基礎紮實學生:

    把重點放在下學期內容的預習上了。在下學期,我們將主要學習溶液、酸鹼鹽這幾個單元,而這幾個單元正是中高難度知識點的綜合。這部分是初中化學的一個轉折點,它將化學從一個人人以為會背就可以得分的學科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初中化學80%以上的難題是和這部分有直接的關係。這部分知識掌握的好與壞,直接決定了學生在重要考試中成績的檔次。如果這幾個單元還是按照學習上冊書的學習方法,死記硬背,不求理解,不懂應用,那麼在中考前的複習中,學生的成績會大幅度下滑。所以,這幾個單元是我們想要得到高分所必須攻克的。

    一、溶液部分:在重要考試中,較難的反應幾乎都在溶液中進行,計算題的最後一題也必然跟溶質質量分數有關。我們在學習這個單元時,要能分清溶液中各物質之間的關係,掌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區別與轉化方式,熟悉溶解度曲線中點、線、面的意義,對於簡單的溶質質量分數計算問題能夠快速正確利用規律解決,一定杜絕死記硬背和生搬硬套。

    二、酸鹼鹽部分:酸鹼鹽部分中一定要掌握的是酸鹼鹽各自的化學性質,酸有五條,鹼有四條,鹽也有四條。這些物質之間能否反生反應的判斷,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反應現象是考試中的重點。溶解性表也是一定要掌握到內容。有些同學可能會覺得初中化學要記得東西太多,尤其到了酸鹼鹽這部分,幾乎出來一個知識點就必須牢記。到了高中你就會知道,初中這點內容真的是太少了,少的讓人內心充滿了幸福感!學習這部分內容要結合反應規律和各常見物質的性質來進行層層遞進,分類記憶,歸類一些題型的基本分析思路和規律,這樣才能做到學到、學好。

    三、推斷、實驗、計算部分:初三的這個寒假,除了要對溶液、酸鹼鹽學習這部分內容進行預習,還要學習早已出現卻沒有系統歸納的題型--推斷、計算,及實驗。這三部分知識被我們學生戲稱為“化學的三座大山”。80%以上的學生對這三種題型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這三種題型十分複雜。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因為兩年之後的中考改革,所以今後的中考題會越來越簡單,這三種類型的題目難度肯定會有所降低。在推斷題方面,一定要熟悉常見物質的性質及反應關係,包括誰能生成誰,誰能被誰生成,絕對不能把大量方程式背熟就覺得學完了。計算方面一定要有一個整體的認知,要明白此題到底想讓我們從什麼角度和知識點去解決,而不是一拿到題就開始解,那樣只會增加解題的時間,而不能很好的理清解決思路。實驗方面更加註重整道題的分析理解,一定要首先弄明白實驗目的到底是什麼,設計的實驗是要對哪個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各裝置的作用及原理都是什麼,實驗操作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實際存在的問題。關於計算題,一直出現的問題比較多。但幾乎每年中考,都是一直在通過溶質的質量分數和複分解反應中產生氣體或者沉澱來進行一系列的計算。所以我們只要掌握瞭解題方法,計算題肯定能迎刃而解。建議先從綜合性不是特別強的題目練起,熟練之後在對中考題或者模擬試題中較難的綜合性計算題進行研究。免得因為反覆練習之後覺得計算題太難而內心恐懼,從而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