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國培計劃學習心得

  編者按:作者作為一名鄉村教師參加培訓有許多的收穫與心得,下面我們來看看《“鄉村教師訪名校”國培計劃學習心得》吧!

  我,作為一名最普通的農村教師,能夠參加這次“鄉村教師訪名校”的培訓,無疑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

  回顧這一週的學習,緊張而忙碌。報名時翻看培訓指南,還在心裡暗自慶幸: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一天六個小時,簡直是爽歪歪了。兩天下來,這種想法就徹底改變了。由於培訓採取了“講座+跟崗實習+網路研修”的模式,所以我的每一天都過的特別的“充實”。每天早上6:30起床,好讓自己趕上7:40的第一節課。每天下午6:20回到住處,還要趴在桌前整理白天的聽課記錄,補充沒有來得及完整記下的講座,寫寫畫畫,不知不覺就像今晚這樣,又到了半夜十一點多。可是,即便這樣,內心還是對明天的學習充滿了期盼。短短几天的時間,我已經愛上了這個乾淨明媚的校園,心也像被偷走了一般。

  畢業幾經五年多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對知識充滿了渴求。知識所能給予我們的從來都不是外表的“驚豔”,而是那種由內所散發出來的獨特魅力,就像一杯好茶,喝下去品其中滋味,遠比闖入鼻官的氣味來得更濃烈持久。聽周老師的課就如品茶,總是讓人回味無窮。求學期間,就對古文充滿了興趣,大學時更是常常捧著王力的《古代漢語》一遍又一遍的看。工作後,每每到了文言文教學,心裡就覺得特別輕鬆,好像能信手拈來,可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卻總是讓人大跌眼鏡。一次次的被打擊,竟然不知道該如何“教”才好。直到週二上午聽了周老師的《三峽》,心結才有被開啟。高高瘦瘦的周老師總是一種淡淡的表情,蘇軾《記承天寺夜遊》中所說的“閒人”大概就是這種形象吧!入班時,課已經開始了。兩個學生在黑板上認真的寫著,我掃了一眼,認為是在板書重點字詞。足足十分鐘,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讓學生找出來寫山寫水的字並釋義。《三峽》應該是所有語文老師所熟悉的一篇重點課,可我卻從來不曾想到還能從這個角度來入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字形字義,又很容易概括出山高大水湍急的特點。

  文言文的學習,“讀”是關鍵。我的課堂上也會注意讓學生多讀,可是兩三遍下來,張嘴的學生便寥寥無幾,只有那些“程度好的、膽子小的”還在應付似的讀著,越“讀”越不如“不讀”,沒有絲毫美感,更別提“語文味”了。周老師的這節課讓學生讀了整整14遍,每一遍都是一次提升。讀好“領”字,聲音要拉長;四字詞,要兩字連讀:“清榮峻茂”要一字一停頓:“淚沾裳”每個字都要拉長讀音……周老師做著詳盡的指導和示範,如此用心,這般耐心,學生怎會不願讀?成就感所帶來的愉悅心理是任何人都抵擋不了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會越讀越進步,越讀越想讀。悅耳的鈴聲想起,不知不覺間,已到了下課時間。

  再也不是“鈴鈴鈴……”的聲音,附中的鈴聲都好像被附了“詩魂”,美妙至極。回顧一週的學習,緊張而忙碌,但更多的是內心獲得知識的快感。周老師的課為我今後的文言文教學指明瞭方向,有周老師為榜樣,我相信,前面定是桃李芬芳。

  作者| 老廟一初中田婷婷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