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下冊說明文作文題目

  我們寫初二語文作文應該言簡意賅,不能拖泥帶水。為大家整理了初二語文下冊說明文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初二語文下冊說明文作文篇一

  我家鄉的橘子

  我的家鄉就在南寧,這裡盛產著許多水果,有黃燦燦的香蕉,還有清涼可口的西瓜,而我卻對家鄉的橘子情有獨鍾。

  橘子在水果中算是很普通的大眾食品。橘子身穿一件金黃色外衣,像個橘黃小燈籠。表面凹凸不平,像位老奶奶蒼老的手。當你剝開橘子皮的時候,如果不小心,橘子汁噴到眼睛裡,會覺得熱辣辣的。橘子皮裡包著一片片紅潤潤的橘瓣,月牙似的橘瓣一個挨著一個,像幾個團結的兄弟姐妹,彷彿在商量著什麼事情。橘瓣外裹著白色的紗衣,那就是橘絡。我掰開橘瓣,把一片橘瓣放在嘴裡,感覺涼冰冰,甜滋滋的。

  我聽媽媽說它的皮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晒乾後還能泡茶喝,也可以當湯的配料。

  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橘子有這麼多的作用。

  啊!我愛家鄉的橘子。

  初二語文下冊說明文作文篇二

  家鄉的元宵節

  正月十五這一天,我們全家人回家鄉歡度元宵節。

  俗話說得好: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的家鄉雖然偏僻,但這一天出門在外的人幾乎都回家,所以家鄉到處人來人往,歡聲笑語。

  進家片刻後,我隨媽媽去點香。我們要點的可不是普通的香,它有一根柱子那麼粗大,一米多高,而且這一柱香非常精緻漂亮,表面有一條張牙舞爪的龍盤著,那條龍栩栩如生,正要騰空而起,真是“神龍盤玉柱”。到了大宗祠,這裡早已香菸嫋嫋,許多人都在拜佛,以求平安。我們來到自己的那一柱大香前,只見盤在香上的龍張著大嘴,好象要來一招“靈龍吐珠”,又像是對我們說:“主人,你們終於來了,我已經等很久了,快把我點上吧!”大伯和二伯合力將桶和香搬到一邊。接著二伯拿出隨身帶著的一瓶油,倒在香的最上面,然後點著火。頓時,微小的火苗就迅速變大,變成一條火龍。很快油燃燒完,火滅了,“龍香”上不停地升起縷縷煙霧。

  點完香,我們又來到二伯家門口,吊上鞭炮,等待歡慶遊行的隊伍的到來。聽二伯講,村裡有個習俗,就是每逢元宵佳節的時候,鄉里都組織迎春遊行,遊行的隊伍來到哪家門前,哪家就要放鞭炮。所以遊行的隊伍所過之處,鞭炮噼裡啪啦地響個不停。二伯正談著,遊行隊伍已經來到門口,只見長長的遊行隊伍像一條長龍,東不見頭,西不見尾,踏著平坦的村道緩緩向前進。有的吹橫笛,有的彈琴,有的打鼓,還有的扛錦標,錦標上寫著“萬事如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吉祥大字。我正看著,爸爸已經點響了鞭炮,噼裡啪啦地響了起來,鞭炮聲伴著歡慶隊伍動聽的笛聲、琴聲、鼓聲,組成了一首歡慶元宵的歌。

  望著緩緩離去的遊行隊伍,我想:元宵的慶祝活動,不正象徵著人民的日子蒸蒸日上,祖國繁榮昌盛嗎?看到這樣熱鬧非凡、歡聲鼎沸的景象,我情不自禁地在心裡大喊:“我的家鄉,我愛你!”

  初二語文下冊說明文作文篇三

  我家鄉的花燈節

  花燈節,是小鎮一年下來最隆重的節日。每年的正月十五一過,各村就要開始準備活動的各項細節。燈節的負責人是各村組員輪流來做,我們老家話稱“作頭”,意思是領頭的。

  首先,到每家每戶去發燈錢,那是用來買紙、漿糊等。

  其次,就是領頭的準備在當天晚上要祭佛的食物。領頭的要在一張大約有10米長、6米寬的板上準備食物。必須要準備的是,各類剪紙,五穀各一碗,鮮花,必須是山上的花才可以,也是五盤;各類的糖果幾十盤,這可以自由發揮,是最麻煩,需要有新意;再有就是需要豬頭一隻,這在活動完了以後,每家每戶都可以分到一小塊。

  再次,定日子。因為每年正月,是小鎮的雨季,經常都是細雨飄飛。我所在的洋中村是正月的二十一這天。當天,祭壇的活動不受天氣的影響,如果在晚上有雨,燈會就必須改期。

  燈會,是為了祈求來年能風調雨順、有個好兆頭而舉行的,所以各村都會比較重視這項活動。我家所在的村子,是小鎮最大的村落,所以活動也是最引人注目。它有幾個特色。其一就是在祭天快結束的時候,會有一個“道長”來念經。還有就是舞龍和舞獅。當然,我們村最大的看點,還是200多盞自制的花燈。每一盞都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五花八門,五顏六色,千奇百怪,應有盡有,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回味無窮。

  這樣傳統的節日,正在隨著我的長大而慢慢的消失,現在已經沒了以前那種輝煌的氣勢了,但是卻給了童年的我無數的美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