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下說明文作文

  寫初二語文作文,提倡反覆修改,反覆揣摩,所謂文不加點是以後的事。小編整理了關於初二語文說明文作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初二語文說明文作文篇一

  有趣的苗族習俗

  我的家鄉在廣西省隆林各族自治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有特色的風土民情的地方。這裡有壯、漢、苗、彝、仡佬五個民族。

  今天,我就說一說苗族吧!苗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每當有客人來到家裡時,他們都會熱情地招待客人。苗族招待客人可有意思了,他們分為兩次進行:首先,把一些弄得不是很乾淨的食物,拿給客人吃,如果你能把食物吃幾口,他們就會覺得你不嫌棄他們;接著,他們就會把家裡最好吃的,捨不得吃的東西都拿來弄得乾乾淨淨地煮給你吃個飽。要是你第一次一口也不吃,那你就只有餓著肚子,他們就再也不理會你了。

  苗族有一個自己的民族節日,叫做“跳坡節”。跳坡節是苗族的傳統節日,到了農曆正月初九那一天,苗族同胞就會穿上節日的盛裝,女孩們打扮得漂漂亮亮,男孩子梳理得整整齊齊,一大早便趕往跳坡地點——跳坡場。來到坡場上,人山人海,人們來來往往,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坡場上最熱鬧的要數對山歌了。輕年男女們用優美的歌聲表達出自己的愛意,他們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之後,就會互相贈送禮物,男孩送給女孩一面小鏡子,女孩送給男孩一把手電筒,相互贈送完東西,就是他們的定情物了。送完東西之後,他們就會手牽著手,到別的地方去了……經過幾個月或一年的交往,他們就會結婚生子,組成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怎麼樣?朋友,你覺得有意思嗎?我們這還有許多有趣的民族風情,有機會你也來隆林看一看,我再給你一一介紹。

  初二語文說明文作文篇二

  客家人的春節習俗

  爸爸說,我們是客家人,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客家過年的習俗。

  過年的時候,老家村裡的鄉親會聚在一個廟堂裡,祈求新的一年裡眾人平安的話語。

  在老家過年,是我感到最好玩的時候了。看著大家團聚在一起,就覺得很開心,大家在煙霧環繞的廟堂裡,聽著長輩們祈求平安的聲音,看著廟堂的昏暗光線,有種讓人昏昏欲睡的感覺。上完香後,準備放鞭炮的時候,我趕緊捂上耳朵,跟一群小孩跑出廟堂,準備看放鞭炮。大人們把鞭炮鋪好後,大伯拿起火機,往點火線上一點,不一會,漫天都是一片紅紅的顏色,鞭炮噼裡啪啦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鞭炮放完後,一些膽大的孩子,回家拿了香,等鞭炮上的煙散了,就在其中尋覓沒有點完的鞭炮,拿著香觸碰了引線,也來不及看到底有沒有點著就跳開背過去,聽著後面一聲爆響,真是驚心動魄啊。

  過年時去別人家串門總是很讓人高興的,叔公叔婆……一個個叫著,紅包那個多呀,收的我那個心花怒放啊。

  過年的放煙花也總是讓人興奮的,放一種叫沖天炮的煙花時只有我一個人把它們插在沙堆上玩,我一個人點火速度不夠快跑去找哥哥姐姐他們一起點,但是他們都不敢,玩完煙花後他們還一個勁地誇我膽子大。

  過年的飯菜豐盛得能讓人口水流成河,桌上可謂是山珍海味樣樣俱全呢,五彩繽紛,色香味俱全,在這裡呆上幾天,吃上幾天就胖了好幾圈。

  關於客家過年的習俗其實還有很多,在這裡就不一一提出了,如果想了解,就自己去親身體驗一下吧。

  初二語文說明文作文篇三

  咱家鄉的習俗

  每逢正月十三至十五,我縣農民都有自發舞板龍***板凳龍***的習俗。板龍由一節節板凳連線而成,每橋長1.8米左右,用竹篾扎制龍頭、龍肚、龍尾造型,糊以棉皮紙或絲綢,再彩繪或貼制龍鱗、雲鉤圖案,龍身以紅燭或燈炮裝飾,長度超過百米。

  2月14日,又逢元宵夜,勤儉村村民早早就將板龍的龍頭、龍尾裝扮一新,傍晚時分,全村老老少少都在翹首等待著板龍起舞。夜幕降臨,伴隨陣陣鞭炮聲和兩千餘人的歡聲笑語,一條巨型板龍在夜晚的風裡和燈籠照耀下,來回舞動,讓人目不暇接。以鑼鼓伴奏,鑼鼓打得慢就舞得慢,打得快就舞得快,勁舞起來氣勢恢弘,激情四射,令人大開眼界。

  所謂“板凳龍”,由龍頭、龍肚、龍尾組成,前有鑼鼓隊開道,還有煙花爆竹隊,引路人,陣容十分龐大。表演時家家戶戶出一男丁扛一板凳參演,一條條板凳首尾相連,一般都有上百條板凳,200多米長,起舞時巨龍遊走,威不可擋。舞龍的村民齊心協力,或抬或舉,先小步走,後快步奔,再急速跑,一圈圈跑下來,龍頭接龍尾,“火龍”成了個“大火圈”,熠熠發光。隨著激越的鼓點,那道流動的光圈越轉越快,越轉越奇,時而組成了“同心圓”,時而扭成了“大麻花”,時而又上下奔騰躍動……鞭炮聲更加密集,白色的煙霧在夜色中升騰,那條“火龍”在煙霧中出沒,神龍不見尾,讓人眼花繚亂,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