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下學期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具有指導、推動、考核的作用。所以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初二語文下學期工作計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範文一:

  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初一學年已告一段落,迎之而來的初二學年緊張而又忙碌的學習又開始了,回顧過去一年來的風風雨雨,有成功也有過失敗,最後的期終考試語文成績並沒有如我所願,所以我的心裡心裡一直是耿耿於懷,假期裡我一直在思考語文到底該如何教,學生如何才能學得好,如何既提高學生的素質,又提高學生的成績。雖說只單單提升學生成績的做法,我不贊成。但成績是硬道理,沒有了成績,你什麼也別說,什麼更別提。你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你的思想,都會被認為是錯誤的,這就是現實的殘酷。我雖屢次想,打破單元,打破順序,但一次次還是從前往後,按部就班的學習每一篇文章。我也總想讓學生文章有所獲每課有所得。但真的能做到嗎?為此還需更詳細的制定計劃。

  學生基本情況:我所擔任的初二年級53班,有學生40人,大部分學生對認真對待語文課,做到了提前預習,課堂上積極參與,按時完成作業,還有一少部分學生對語文毫無興趣,即使老師強迫他們,也不能按時完成,古詩不背、不寫,課堂上不聽,日記不寫,一切都靠應付,學習習慣不好,一切靠老師催著做,沒有主動性,積極性。成績始終不理想。我認為要想搞好語文學習,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

  採取的措施:

  繼續把培養學生的習慣當成重中之重,首先是聽的習慣,讓學生學會傾聽,集中注意力聽,能抓住說話人的重點,能對聽的內容有總的印象,並能複述說話人的話。因此我計劃進行課前的美文,故事講讀、聽說與交流,二是可前一分鐘記誦課文簡短古詩詞,目的是文字內容與課外拓展兩結合,拓展提升學生的知識領域。一是要能記住說話人重複的語句、二要能談出對所聽文章的認識,無路是內容、構思、修辭、描寫、還是對段、句、詞的理解,讓學生學會開口、學會說話。

  說的能力是學生的更重要的能力,會說才可能會寫。但很多學生是不敢說,不會說。不能恰當的運用詞語、句式;不能抓住重點;說話的方式不當。

  讀在語文的教學中,不可忽視。但很多學生都是像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根本不入腦,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是學生讀的書少,在腦海裡不能還原;二是學生不愛思考、不會思考、不知道往哪裡思考。因此讓學生思考最重要。

  寫就是寫作文,都知道“得作文者得天下 ”但如何得到,往往卻不能言。學生寫隨筆的習慣要堅持,要督促。另外閱讀要和寫聯絡起來,讀書時,不能忘記寫,要做到讀書必動筆。常言道:“手過一遍貹於眼過千遍。”

  不僅學生要做,自己也要努力去做,率先垂範。認真備課,自己獨立思考,不僅要備好教材,還要了解學生,儘量讓每篇課文能使學生都有興趣點。使學生愛學。

  多讀讀語文教育專著,和語文教學刊物,仔細琢磨名師、大師的上課實錄,瞭解他們的思路和方法,為我所用。

  多寫隨筆,克服惰性,隨時記錄點點滴滴,積累自己的思考。尤其是反思。

  多聽聽老師們的課,聽後積極評課,大膽參與討論,我知道自己這方面的膽量還需加強,自信心還需加強。無論是學校、還是教研室組織的活動,要積極參與,虛心學習。

  本學期要大膽創設教學設計,敢於創新,尤其是課堂上的板書設計,要心中有數,美觀、突出。

  範文二:

  上學期 帶著對春天的渴望,我們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學期,為了使自己的工作能夠按部就班的開展,特作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教學目標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素養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在八年級下學期力爭使學生達到以下學習目標:

  1、能熟練的使用工具書獨立識字,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範、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在閱讀中瞭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

  3、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的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不創意的表達;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休息到明白清楚,根據生活需要,能寫簡單的日常應用文。

  4、耐心專注的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自信負責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5、能自主的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全作與成功的喜悅;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蒐集資料,相互討論並能進行成果展示。

  二、教學資源分析

  本學期所使用的是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訂通過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本教材分為閱讀和綜合性學習兩大部分,書後還有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和附錄等內容。其中閱讀分為以下六個專題,即人生軌跡、自然、人與自然、民俗、古人的生活與思想;綜合性學習也有六個專題,分別是:獻給母親的歌、尋找春天的蹤跡、科海泛舟、到民間採風去、古詩苑漫步、背起行囊走四方。該教材有以下突出特點:***1***立足學生實際***2***體現現代意識***3***弘揚人文精神***4***突出開放性***5***注重策略引導。*** 6 ***學校有《教學參考書》,***7***上網可以隨時查詢資料。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的任課班級為八年級一、二班,其中一班有學生30人,二班學生30人。兩個班學生共同的特點是:絕大部分學生的語文素養不高,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濃厚的學習熱情。通過一年半的教學,只有個別學生有語文學習方面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本學期希望在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結束後,能使多數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能力,並且語文素養也有一定的提高。

  四、教學方法設計

  通過對本學期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瞭解,預設以下教學方式、策略、方法與手段:

  1、默讀課文,迅速抓住課文中的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經過,瞭解事件的梗概,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加強默讀方法的練習,重視語言的積累、體驗和評價。注重跨學科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3、八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進一步形成,合作交流應強調語言運用的規範性。

  4、語文學習重在積累。因此,平時將定期不定期地向學生推薦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詩詞等。增加學生的日常積累。同時,要求學生儘可能多接觸一些課外讀物,多關心一些時事,多看一些報紙雜誌、時文,以拓展學生的眼界。本學期推薦名著《名人傳》、《三國演義》。

  5、多給學生一些實踐的機會,如讓學生自己辦手抄報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常練習字,養成書寫規範、端正、整潔的習慣。

  6、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五、教學進度與課時分配

  《藤野先生》3 《我的母親》2 《我的第一本書》1 《列夫·托爾斯泰》2 《再塑生命》2 綜合實踐 3 單元測試 1

  《雪》 2 《雷電頌》 1 《短文兩篇》2 《海燕》 2 《組歌》 1 綜合性學習 3 單元測試1

  《敬畏自然》2 《羅布泊,消失的仙湖》1 《旅鼠之謎》 1 《大雁歸來》 1 《喂——出來》1 綜合實踐 3 單元測試1

  《雲南的歌會》 2 《端午的雞蛋》2 《吆喝》2 《春酒》 1 《俗世奇人》 2 綜合實踐 3 單元測試1

  《與朱元思書》 2 《五柳先生傳》2 《馬說》 2 《送東陽馬升序》 3 《詩詞曲五首》3 綜合實踐單3元測試1

  《小石潭記》 3 《岳陽樓記》3 《醉翁亭記》3 《滿井遊記》 2 《詩五首》 3 綜合實踐3

  單元測試1課時 期末複習 18

  六、教學評價方案

  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分層次評價,對於學習成績、能力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在關注學困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高智優生的學習能力,拓展他的視野。

  七、個人提高方面

  1、定期參加聽課活動以及教研組的各項活動,蒐集優秀的課例進行研究。

  2、寫好教學反思、教學日記並及時進行整理,昇華為隨筆和經驗。

  3、上好每一節課,精心的科學設計、思路創新的探索以適應大多數學生的實際。

  4、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5、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各方面有更大進步。

  八、關於德育滲透

  德育浸透:在語文教學程序中,進一步培育先生的愛國主義肉體,激起先生酷愛家鄉言語文字的感情,培育先生社會主義的思想質量,努力開闢先生的視野,注重培育創新肉體和締造才能,開展先生的智力,培育先生安康高超的審美情味,進步先生的文明檔次。開展安康特性,逐漸構成健全人格。這是初中三年的最後目的,本學期要締造一個良好的氣氛,打下根底。

  九、課題研究

  本學期要認真研究課題《通過語文活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積極參加各次科研培訓,完成各項科研任務。

  十、好習慣養成教育

  為了配合學校亮點工作————好習慣養成,也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本學期我們語文組制訂瞭如下計劃。

  一、聽課習慣

  1、認真聽講,不溜號。

  2、積極思考,不懈怠。

  3、小組討論,要認真。

  4、舉手發言,要積極。

  5、聽說讀寫,樣樣練。

  6、緊跟老師,思路清。

  二、作業習慣

  1、要及時紀錄作業,不要遺漏。

  2、要認真完成作業,不要應付。

  3、要努力鑽研疑難,輕言放棄。

  4、要及時修改錯誤,反思修正。

  三、讀書習慣

  1、每學期讀不少於兩本名著。

  2、平時要多涉獵一些時文、雜誌、文摘、新聞等讀物。

  3、要養成讀書必動筆,經常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4、要養成與他人交流讀書心得,分享讀書快樂的習慣。

  以上是我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在具體實施中會有所改善,希望它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範文三:

  本冊教材是按照《課程標準》編排的,體現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於構建新的教材系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全書按主題合成單元,每個單元按照主題進行綜合訓練,努力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綜合學科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不斷的實踐中,致力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學的總要求: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理念,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性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繼續就字詞、語言、思維、寫作四種課型進行探索和研究,全面實施“語文定向教學”,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進一步提高,為學生學習語文和終身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主要措施:

  一、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學生地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繼續堅持“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努力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教科書,弄清編輯者的意圖及內在聯絡,從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實施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總攬全域性,面向全體。做好階段性教學成果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注重“培優轉差”,爭取教學成績大幅提升。

  三、認真抓好聽說讀寫訓練,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賞、誦讀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尤其要注重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

  四、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後勁,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五、搞好第二課堂活動,進行網上學習的探索,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的效率,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學修養,陶冶高尚情操,使學生獲得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六、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絡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終身受用。